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真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损伤识别
  • 5篇反馈控制
  • 4篇时间序列
  • 4篇时域响应
  • 3篇动力特性
  • 3篇时间序列模型
  • 3篇力特性
  • 3篇结构损伤识别
  • 3篇控制图
  • 2篇织机
  • 2篇统计分析
  • 2篇喷气
  • 2篇喷气织机
  • 2篇纬纱
  • 2篇隔振
  • 1篇大涡模拟
  • 1篇低抖动
  • 1篇调度
  • 1篇独立模态空间...
  • 1篇多跨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武汉纺织大学
  • 4篇武汉第二船舶...
  • 3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6篇王真
  • 7篇程远胜
  • 3篇赵志高
  • 2篇杜利珍
  • 2篇沈敏
  • 1篇吕磊
  • 1篇张安付
  • 1篇王晨曦
  • 1篇陈虹
  • 1篇黎申
  • 1篇游卓
  • 1篇张向东
  • 1篇刘芳

传媒

  • 3篇振动.测试与...
  • 3篇工程力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纺织学报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向正交加筋板声振响应解析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提出双向正交加筋板声振响应的一种解析计算方法。使用两种连续性条件,建立双向正交加筋板的耦合振动方程。利用二维傅里叶级数作为双向正交加筋板振动位移表达式,将双向正交加筋板振动微分方程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获得双向正交加筋板的模态特性以及加筋板稳态声振响应,并通过了现有文献数据和有限元方法的验证。通过进一步的参数分析,研究加强筋在板上的排布方式对加筋板声振特性的影响。
李生张安付王真黎申游卓
关键词:振动与波
基于双向耦合作用流场中异形筘内纬纱运动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影响柔性纬纱纤维束在异形筘内流场的运动稳定性的因素,解决高速引纬过程断纬问题。考虑气流-纬纱两相耦合作用,通过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建立柔性纬纱-流场耦合控制方程、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异形筘槽内瞬态流场的分布及纬纱运动特性,并通过高速摄像系统获得纬纱在流场中的位移验证了数值结果的正确性;详细讨论了辅助喷嘴的出口形状及尺寸等参数对纬纱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形孔辅助喷嘴射流能够快速进入异形筘道与主喷嘴射流汇合,主气流的核心区域最长,引纬速度高,纬纱运动稳定性最好;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大,纤维头端的弯曲变形增大,纬纱运动稳定性变差。可见小直径星型孔更适于高效引纬。
肖世超方敬兵沈敏沈忱王真
关键词:喷气织机辅助喷嘴
五模材料波控器件设计及制造研究综述
2022年
五模材料是一种具有流体特性的特殊固体,可通过微结构设计达到所需的特定力学性能。可调的物性参数和固体特征赋予五模材料优越的宽频水声调控能力,在水下声学隐身、声聚焦等特种声学装备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首先介绍了五模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微结构设计的发展现状,从传统制造工艺和增材制造工艺角度出发,对相应的五模材料波控器件的制造和试验测试结果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五模材料波控器件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进行了展望。
赵爱国邹晗赵志高张满弓陈虹王真张向东
关键词:微结构设计
全柔性浮筏隔振系统建模与隔振性能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建立了一种包含设备、隔振器、筏架和基础的全柔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将设备自由振速引入到浮筏隔振系统建模中,提高了模型精度;然后,利用四端参数模型的思想,将筏架的点到点导纳矩阵表示为四端参数网络模型;最后,采用阻抗综合法完成总系统动力学方程,该模型简洁且通用性强。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别讨论了筏架刚性与柔性以及隔振器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所提出的方法对浮筏系统隔振效果的工程计算和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王真赵志高刘芳
关键词:浮筏隔振振级落差
基于射流瞬态流速变分模态分解法的纬纱波动幅度预测
2025年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数值模拟了圆锥形、圆弧形及圆柱形入口辅助喷嘴射流的瞬态流场分布,监测了辅助喷嘴射流在势核与势尾区域瞬态速度信号;继而,通过VMD方法,得到监测点速度的本征模态分量,讨论了各本征模态信号波动的方差,最后通过双向流固耦合法得到纬纱的径向偏移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3种辅助喷嘴势核与势尾处主模态IMF1速度幅值稳定,为辅助喷嘴的主速度模态;次模态IMF2波动大且与纬纱径向偏移具有同步性,可用于预测纬纱波动;第3模态IMF3为高频振荡信号,可视为流场高频噪声信号去除。
沈敏欧阳灿熊小双王真杨学正吕永法余联庆
关键词:喷气织机大涡模拟
基于反馈控制与统计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
随着航空、航天、海洋、桥梁和军事装备等领域的重要大型工程结构的不断修建及已建结构的大批老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和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进行了一些工程实践探索。其中,基于振动的结构...
王真
关键词:结构损伤识别时域响应反馈控制统计分析时间序列模型控制图
弹性安装条件下机械设备自由振速测量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提出了一种弹性安装条件下机械设备自由振速的测量方法。首先,采用阻抗分析法建立了单层耦合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利用有效点导纳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转化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理论分析了隔振系统对自由振速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一种自由振速的获取方法;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给出了适用频率范围。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研究对于自由振速的获取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王真王真
关键词:隔振阻抗分析
基于受控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图损伤识别被引量:5
2009年
该文推导了时间序列模型的自回归参数对结构单元刚度损伤系数的灵敏度方程,提出了通过合理配置待检测结构的极点,以提高自回归参数灵敏度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馈控制与控制图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结构施加反馈控制,合理配置系统极点;然后将受控结构各测点的时域响应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第一主成分建立适用阶的时序模型;最后以AR参数建立休哈特控制图,通过自回归参数的统计性变化判断结构是否发生损伤。一悬臂梁结构的数值算例表明:反馈控制提高了自回归参数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控制图可以在噪声环境下识别较小程度的损伤。
王真程远胜
关键词:结构损伤识别时域响应时间序列模型反馈控制控制图
基于反馈控制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被引量:4
2008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独立模态空间的反馈控制法,有目的地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根据损伤前后闭环系统的特征值构造损伤指标,并以该损伤指标构造统计量,采用假设检验法识别损伤是否发生。三跨梁和Benchmark结构的数值算例表明该文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较显著地提高损伤指标的灵敏度,在低信噪比的环境下能准确有效地检测结构小损伤是否发生。
王真程远胜
关键词:动力特性独立模态空间控制
基于结构柔度灵敏度的损伤定位被引量:5
2007年
在结构柔度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的节点柔度灵敏度和单元柔度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出的柔度灵敏度构造损伤定位指标,用于三跨连续梁单个单元和两个单元损伤定位.在此基础上,用状态反馈控制的方法有目的地对结构进行极点配置,得到所需的受控结构的特征值和特征振型,并采用受控结构的特征值和特征振型构造柔度灵敏度指标,进一步提高损伤识别指标对损伤的敏感程度.三跨梁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柔度灵敏度指标能达到较好的损伤定位效果;在检测结构适当位置施加控制力,采用受控结构的动力特性数据进行损伤识别,可进一步提高损伤定位的诊断率.
程远胜吕磊王真
关键词: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反馈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