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颖
- 作品数:28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192例,分为单纯HBV感染患者(CHB组)11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肝硬化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食管、胃底各部位曲张静脉情况及穿通支检出情况以及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率情况。[结果]①肝硬化组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4.67%,高于CHB组的8.55%;肝硬化组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8.67%,高于CHB组的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组在食管周围静脉曲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胃底周围静脉曲张、胃底旁静脉曲张检出率和穿通支情况均高于CHB组(36.00%vs.8.55%、37.33%vs.14.53%、29.33%vs.8.55%、41.33%vs.15.38%、28.00%vs.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US和MSCTA在食管外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静脉曲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69.33%,高于MSCTA的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够早期发现食管胃底黏膜下和外周静脉曲张,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明显优于MSCTA检查,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以及食管外周静脉与MSCTA检出率具有高度一致性。
- 苏淼杨艳双田志颖王丽华
- 关键词:超声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 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用抗生素根除治疗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 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
- 田志颖
- 关键词:食道下端菌群结构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h9、IL-9表达影响及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h9、IL-9表达影响及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24例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各治疗14 d,记录与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Th9、IL-9、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 4%和88. 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值也较对照组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9、IL-9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治疗后观察组的Th9、IL-9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患者的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变化与Th9含量变化呈明显正相关性(r=0. 443,P=0. 003)。结论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能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肝脏储备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调节Th9、IL-9表达水平,且Th9、IL-9与肠道屏障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赵彩红田志颖张丽贤何显苏新爱
- 关键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TH9IL-9乙肝肝硬化肠道屏障功能肝脏储备功能
- 5-羟色胺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羟色胺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神经肽及焦虑、抑郁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病例(42例)、IBS病例(20例)及正常对照(10例)的结肠镜活检标本。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肠黏膜中5-羟色胺的含量。结果 UC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中重度UC患者结肠黏膜中5-HT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尤其重度UC增高明显,UC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肠黏膜5-HT含量呈正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轻重程度分级。结论 UC存在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且神经激素的改变可能参与UC疾病进展。
- 田志颖冯丽英王丽华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5-羟色胺焦虑抑郁
- 大黄红藤消炎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大黄红藤消炎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43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大黄红藤消炎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5.0%,P<0.05。结论使用大黄红藤消炎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闫玉红陈玉梅王丽华田志颖刘建辉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复方大黄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 王丽华田志颖李炳茂孙建顺王俊文张丽贤
-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根除HP是治疗上述疾病的关键环节,以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为公认的根除HP的标准方案。...
- 关键词: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复方大黄制剂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0、IL-17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 田志颖王丽华苏新爱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及IL-6、IL-12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树突状细胞计数及血清IL-6、IL-12含量,进一步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病例(42例)、IBS病例(20例)及正常对照(10例)的血清及结肠镜活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2;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结果 UC患者肠黏膜CD83的表达及血清IL-6、IL-12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轻重程度分级。结论树突状细胞及IL-6、IL-12均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
- 田志颖王丽华苏新爱李炜班海玲王彦红孙建顺袁双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
- 大黄红藤消炎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黄红藤消炎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76名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大黄红藤消炎方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CT、sICAM-1、血淀粉酶及WBC计数,血淀粉酶及WBC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及腹胀改善所需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淀粉酶、WBC计数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WBC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淀粉酶、WBC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肠鸣音恢复、腹痛及腹胀缓解所需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大黄红藤消炎方辅助治疗SAP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动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
- 杨静陈玉梅张丽贤田志颖闫玉红王丽华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抗菌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用抗生素抗H.pylori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分析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组和治疗组通过灌喂H.pylori建立动物感染模型,治疗组再灌喂奥美拉唑,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根除H.pylori。三组小鼠均在用抗生素处理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 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发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检测,用Quantity One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结构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 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鉴定。结果成功制备了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用抗生素有效根除了H.pylori感染。小鼠食道下端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各组间条带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01),均匀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聚类分析能很好地在相似性进化树中分开,主成分分析不同组的菌群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BLAST比对分析对照组,感染组具有特有细菌。结论食道下端定植着由大量细菌构成的较稳定的菌群,H.pylori感染与治疗后菌群结构有明显变化。
- 马红英田志颖杨致邦朱黎黎周海燕蒋仁举
- 关键词:食道下端菌群幽门螺杆菌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