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美

作品数:38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基因
  • 16篇基因组
  • 15篇线粒体基因
  • 15篇线粒体基因组
  • 11篇西施舌
  • 10篇分子标记
  • 5篇蛋白
  • 5篇蛋白质
  • 5篇蛋白质组
  • 5篇线粒体
  • 5篇基因排列
  • 5篇白质
  • 4篇蛋白质组学
  • 4篇电泳
  • 4篇双向电泳
  • 4篇系统发育
  • 3篇位点
  • 3篇位点分析
  • 3篇系统发生分析
  • 2篇蛋白质编码基...

机构

  • 34篇淮海工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北...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田美
  • 33篇申欣
  • 28篇程汉良
  • 28篇孟学平
  • 10篇阎斌伦
  • 6篇赵娜娜
  • 4篇董志国
  • 3篇刘汉湖
  • 3篇郝珏
  • 3篇梁猛
  • 2篇李士虎
  • 2篇高如承
  • 2篇彭永兴
  • 2篇陈建安
  • 2篇赵方庆
  • 2篇郑雯雯
  • 1篇刘会莲
  • 1篇王帅
  • 1篇王妍
  • 1篇许建和

传媒

  • 8篇水产科学
  • 6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科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结合本院实际,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强调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认为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形成的重要环节。
田美申欣
关键词:生物技术本科生
江苏连云港沿海蛤蜊科贝类18S-ITS1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江苏连云港海域3种贝类(西施舌、中国蛤蜊,四角蛤蜊)核糖体RNA基因18S-ITS1区域序列。用DNAStar和MEGA3.1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西施舌、中国蛤蜊、四角蛤蜊18S-ITS1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1052bp、1017bp、1013bp,ITS1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910bp、875bp、871bp,G+C含量为58.90%~60.23%;18S区序列保守,种间仅存一个碱基变异位点。序列分析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ITS1同源性为70.1%~71.1%。西施舌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44.7%~46.3%;18S-ITS1序列适于蛤蜊科种间特别是蛤蜊属内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孟学平陈建安申欣程汉良董志国阎斌伦田美
关键词:RRNA基因ITS1西施舌中国蛤蜊四角蛤蜊
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建立分析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及技术体系。[方法]采用裂解、离心等抽提方法提取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样品,利用bradford蛋白定量试剂盒作蛋白定量后,进行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和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的凝胶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利用ImageScannerⅢ扫描仪扫描凝胶,获得凝胶图像。[结果]经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点分布于pH值4.0—7.0之间,大部分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中有部分蛋白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高pH值区蛋白分布相对较少。[结论]首次获得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初步建立了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可为进一步探索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生理生化机制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田美申欣孟学平彭永兴程汉良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肌肉组织
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分析及分子标记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后生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的研究。文昌鱼(Amphioxus)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在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作者综合分析文昌鱼2科7个种的51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共有3种基因排列方式,其中文昌鱼属和侧殖丈昌鱼属共有的基因排列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典型排列相比最为接近。因此,文昌鱼属和侧殖文昌鱼属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方式代表了文昌鱼原始的基因排列方式。与此相比,偏文昌鱼属的3个物种发生了基因重排。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Ka/Ks值均远远低于1(0~0.3363),显示出较强的纯化(负)选择。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种问和种内基因变异分析表明,在文昌鱼群体遗传的研究中,nad5、nad4和nad2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可以作为coxl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丈昌鱼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合理利用其生物资源提供更多基础资料。
申欣田美孟学平程汉良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分子标记
真虾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分析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现有的13种真虾类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果显示,13种真虾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介于15500~16100 bp之间,平均碱基含量A=34.35%、T=29.98%、G=12.73%、C=22.94% (A+T=...
田美刘汉湖黄净轩申欣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组成
鲸类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分析及分子标记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综合分析鲸类32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鲸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蛋白质编码基因、选择压力和差异位点等。鲸类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绝大多数鲸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顺序完全相同,而且与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典型排列一致。4个类群(真露脊鲸属、须鲸属、原海豚属和宽吻海豚属)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Ka/Ks比值介于0和0.587 7之间,均低于1,显示为纯化(负)选择。其中,cox3基因的Ka/Ks均值最低,其次为cox1,cox2和cob基因,说明这些基因承受较强的选择压力和功能束缚;而nad6基因的Ka/Ks均值最高,其次为atp8,nad2和atp6基因,说明这些基因的选择压力较弱。从32种鲸类物种间和属内(真露脊鲸属、须鲸属、原海豚属和宽吻海豚属)线粒体基因组主编码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D-loop区的变异位点分析显示,在鲸类群体遗传的研究中,nad5,nad4和nad2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可以作为cox1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鲸类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田美申欣孟学平程汉良
关键词:鲸目线粒体基因组分子标记
双壳纲贝类18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5
纲(Bivalvia)为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全世界约有2 万种.我国有8 个目.生态及形态上极具多样性,在我国,双壳贝类分类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双壳类种类繁多,分类困难,目前,以形态学资料为依据的分类结果常出现分岐.
孟学平申欣程汉良田美
关键词:系统发生分析双壳纲双壳类基因序列变异
10种软骨鱼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综合分析了软骨鱼10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软骨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蛋白质编码基因和差异位点等。软骨鱼10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而且其基因排列完全相同。真鲨目和鳐形目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Ka/Ks比值都远远低于1(0.019 1~0.156 4),显示出较强的纯化(负)选择。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软骨鱼纲分为两支:全头亚纲和板鳃亚纲。在板鳃亚纲内部,鳐形目和鲼形目聚为一支;真鲨目、鼠鲨目、须鲨目、虎鲨目和角鲨目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为:{[(真鲨目+鼠鲨目)+须鲨目)]+虎鲨目}+角鲨目。软骨鱼线粒体基因组差异位点分析表明,在软骨鱼群体遗传的研究中,nad5和nad4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可以作为cox1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软骨鱼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合理利用其生物资源提供更多保障。
申欣田美孟学平程汉良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子标记
19种蔓足类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综合分析了蔓足类19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揭示了蔓足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蛋白质编码基因和差异位点等.蔓足类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4 906~15 955bp,基因组编码链的A+T含量为63.1%~73.1%,表现出不同程度的AT偏好性;19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总数多数为37个,包括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和22个tRNA;除笠藤壶科的基因排列顺序较为保守外,其他科物种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差较大;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ATP8和ND2的差异位点比例最高,COX1最为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藤壶科和古藤壶科均非单系群.
宋隽申欣蔡月凤陈盼盼周亮田美程汉良阎斌伦
关键词:蔓足类藤壶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海胆纲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基因差异位点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了海胆纲6个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6个海胆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完全相同。海胆纲和球海胆属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表明,差异位点数最多的基因为nad5基因,其次为nad4基因和cox1基因。因此,在海胆纲和球海胆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nad5、nad4和cox1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海胆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田美申欣孟学平程汉良
关键词:海胆纲线粒体基因组分子标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