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坤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脑血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缺血
  • 2篇疗效
  • 2篇脑血管
  • 2篇进展性脑梗死
  • 2篇高压氧
  • 1篇蛋白酶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淀粉样变性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软胶囊

机构

  • 12篇长治医学院附...
  • 4篇长治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程坤
  • 7篇刘红
  • 4篇武桂花
  • 4篇王玉芬
  • 2篇赵迎春
  • 2篇李小梅
  • 1篇崔耀辉
  • 1篇赵淑颖
  • 1篇降凌燕
  • 1篇俞丽凝
  • 1篇张建斌
  • 1篇李绍霞
  • 1篇申亚巍
  • 1篇原华
  • 1篇胡治平
  • 1篇王静华
  • 1篇张丽芳
  • 1篇宋秀珍

传媒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HSP27和IGF-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27)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对沙鼠予以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再通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沙鼠前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变化,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SP27与IGF-1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胶质细胞水肿、肥大、增生、神经元坏死等情况。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HSP27和IGF-1的表达于6h开始上调,3d达高峰,7d时仍偏高。结论缺血再灌注的沙鼠脑组织中HSP27与IGF-1表达均升高并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损伤。
程坤胡治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对照观察被引量:5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反映点组、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反映点组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和患侧面部局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太阳等),静止期加用电针,恢复期加足三里;常规针刺组急性期针刺患侧翳风和患侧面部局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太阳等),静止期加用电针,恢复期加足三里;理疗组急性期予患侧翳风以超短波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同常规针刺组。3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症状体征积分量表进行功能评定,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映点组痊愈患者所需的疗程较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短(P<0.01);3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FDI量表作为疗效标准,反映点组痊愈率为66.7%(20/30),常规针刺组为50.0%(15/30),理疗组为46.7%(14/30),反映点组痊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反映点组愈显率为83.3%(25/30),常规针刺组为70.0%(21/30),理疗组为63.3%(19/30),反映点组愈显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症状体征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反映点组治愈率为66.7%(20/30),常规针刺组为50.0%(15/30),理疗组为46.7%(14/30),反映点组治愈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和理疗相比,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提�
王静华崔耀辉李瑛侯云霞韩琼程坤张建斌金观源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颅脑血管造影(CTA)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以规定标准对颅内外动脉硬化进行分级,均分为0~3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1)颅脑CTA检查结果:108例患者中,81例(75%)患者显示有颅内动脉硬化,0级:正常32例(29.6%);1级:管壁僵硬及大血管远端分支细小、减少14例(13%);2级:大血管起始或中段狭窄40例(37%);3级:大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闭塞22例(20.4%)。(2)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0级:正常5例(4.6%);1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椎动脉流速下降29例(26.9%);2级:存在颈动脉1~2个斑块,最大斑块直径≤10 mm 45例(41.7%);3级:存在颈动脉多个斑块,最大斑块直径>10 mm 29例(26.9%)。(3)颅内外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27,P<0.05;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为0.21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相似性,但差异更多,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不能取代颅脑CTA检查。
申亚巍王玉芬张丽芳李绍霞降凌燕程坤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造影术超声检查多普勒
IgG4相关性硬脊膜炎1例报道被引量:1
2024年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其特点为血清 IgG4 水平升高、类肿瘤样病变、组织纤维化及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2003年由MASAKI[1]等首次提出IgG4系统性疾病的概念,2010年《Autoimmun Rev》杂志将其命名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2]。研究发现IgG4-RD可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王亚茹程坤凌泽法王凯林雨洁马玉秀刘红
关键词:IGG4脑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双侧大脑出血1例报告
2003年
程坤赵迎春原华武桂花俞丽凝
关键词:脑出血头颅CT检查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S100B、MBP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PCI的相关性;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上述血清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PCI 6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30例,借助SAS统计分析软件随机将PCI分为2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于基础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点滴,每日2次);观察组给于基础药物治疗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溶解后使用,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 d。比较PCI组与NPCI组在治疗前血清MMP-9、S100B、MBP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血清MMP-9、S100B、MBP的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PCI组血清MMP-9、S100B、MBP的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S100B、MB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3者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不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进展与血清MMP-9、S100B、MBP的水平变化有关;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调节血清MMP-9、S100B、MBP的水平达到防止脑梗死进展的作用。
司肖曼李小梅程坤宋秀珍刘红王玉芬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并构建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再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研究组的再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13例再发血管事件纳入再发组,其余纳入非再发组,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是再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服药依从性、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是再发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5.280,P=0.508;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约登指数为0.52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68.1%,95%CI为(0.673,0.954),实际应用的准确性为87.80%(72/82)。结论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发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后再发血管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
陈锋刘红程坤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压氧
脑卒中后癫痫43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 5 6 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 7.5 7% ,且男性高于女性。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多 (44.5 8% ) ,首次发作多在脑卒中 3W内。癫痫的发生率与与卒中部位有关 ,但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是老年癫痫发作的常见病因 ,卒中后继发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 。
武桂花程坤赵迎春
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后癫痫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诊治体会
2024年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transthyretin amyloid polyneuropathy,ATTR-PN)是由编码转甲状腺素蛋白的TTR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一种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疾病。本文报道1例ATTR-PN,希望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马玉秀程坤王亚茹凌泽法王凯杜文祯刘红
关键词:限制性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糖皮质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9年
一氧化碳(CO)是煤气中主要含有的成分,近年来,关于煤气泄漏等引起的CO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果CO中毒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则能够挽回患者生命,但这些存活的患者有一部分在经历几周“假愈期[1]”后突然出现痴呆、锥体外系功能异常等症状,临床将这种表现称为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ey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2].该病发病率为2%~38%,发病机制不明[3].
程坤王玉芬陈锋武桂花刘红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糖皮质激素CO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DEACM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