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建勋

作品数:3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7篇历史地理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比较文学
  • 9篇文学
  • 6篇中国比较文学
  • 5篇利玛窦
  • 4篇天主
  • 4篇明末
  • 3篇妖魔化
  • 3篇整体观
  • 3篇神话
  • 3篇神话化
  • 3篇诗学
  • 3篇文学学科
  • 3篇跨文化
  • 2篇道德
  • 2篇道德论
  • 2篇道德论证
  • 2篇德论
  • 2篇中国礼仪之争
  • 2篇上帝
  • 2篇神学

机构

  • 27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7篇纪建勋
  • 1篇朱云

传媒

  • 3篇中国比较文学
  • 3篇北京行政学院...
  • 3篇基督教学术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史林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国际汉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世界历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基督教文化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以利玛窦的“良能说”及其对孟子思想的运用为中心
2014年
在对中国基督教史各个时期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宗教、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聚焦于各自发现的问题焦点,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而'上帝论'事关神学的核心教义,所以对于'上帝论'与明清思想界的碰撞,研究者大都会有各有特点、深度不同的解答,但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的专门研究,尽管学界研究中多有涉及,但较为专门深入的讨论则欠奉。异域传教,在启示的奥义和《圣经》的权威失却效力的状况下。
纪建勋
关键词:RICCIGODTHEOLOGYMORAL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及其诗学传统
2024年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在我国比较文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建构严谨完整的比较文学史,梳理与考察对应的四种比较文学及其诗学传统,需要把中国内地作为比较的基点,聚焦台港澳地区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及研究特点;同时,还要把海外华人的比较文学作为第二个比较的基点,围绕中西比较诗学理论体系、中国抒情传统的开创和研究,以及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研究三个层面,梳理海外华人比较文学的成就及特色。在厘清以上两方面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辨析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比较文学的诗学传统,尤其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文学比较之于比较文学”“中国抒情传统之于跨文化研究”等重要议题对于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方法论意义。
纪建勋纪建勋
关键词:台港澳海外华人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诗学传统
明清"天学"之辩与基督教神名的中国化被引量:1
2020年
在16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在华传播的两次浪潮中,欧洲的基督教与世界各地的文明尤其是与东方的儒教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上帝之赌"."天学"作为明清中西交流史研究的关键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中西之别,也有儒耶释三家之论.因为天主教的传入,儒释耶诸家围绕"天"概念和上帝论发生了本体论层面上的碰撞与融合,其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与之相应,基督教自明末就已经开始传播一系列相对稳定且影响深远的中国式神名.深化基督教神名的中国化研究可以带来广阔的汉语神学资源和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的空间,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学界应充分认识其对促进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意义.
纪建勋
关键词:天学
利玛窦400年形象史考论——兼评当下文史研究的四种困境
2024年
世纪之交,利玛窦已经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世界性影响。整体而言,在400年的历史长河里,利玛窦形象变迁的历史可以用由“有争议的”到“正面形象”的嬗变、由“官方形象”到“民间形象”的兼容两条线索来概括。具体来说,由“多面利玛窦”折射出“西泰子的五副面孔”,可以厘清来华外国人形象史学在“冲击—反应”的中外交流史研究模式、越来越泛化的文化史研究、后殖民理论“主体性自我”与“殖民地他者”之间的对立、比较文学望文生义的形象学等当下四种学术困境中的启示,进而得以从困境中突围出来,构建中国本土的形象史学自主理论体系。
纪建勋
关键词:利玛窦
明末“天主”的源流及其比较文化学考察被引量:2
2020年
具有华夏文化本根意义的"天"概念,在明末与天主教的"Deus"相逢,致使"上帝"与"神"等传统文化关键词汇的蕴涵发生了变化。从观念史的角度考察,当中国传统语言、思想与文化里的"天主"与"Deus"相遇,"天主"含义的嬗变,以及明末"天主"概念在儒道佛耶四教中的种种使用,表明基督教神"Deus"对汉语"天主"一词原有蕴涵的"更新",在本质上实为一种"移植""借用"后的再"改造",而非新的"创造"。
纪建勋
关键词:天主汉语神学
“文学自主”与“文学本位”: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刍议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跨文化比较诗学奠基人的厄尔·迈纳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学界已有定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以对"文学自主性"的深刻体察为前提假定,并始终持守着鲜明的"文学本位"的基本立场。以此为根基,厄尔·迈纳细致地清理了东西方的"文学"与"诗学"传统,重新规定了比较视域下"文学"及"文类"的本质,并透辟地阐明了东西诗学差异性背后深刻的文化与历史成因。可以说,对"文学自主性"前提假定的深刻体察以及对"文学本位"基本立场的始终持守,成为解读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体系的锁钥。但此进路长期以来未收到学界足够的重视,鉴于其在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体系中的通贯性地位及其对当下比较诗学研究乃至跨文化研究的启迪意义,本文尝试结合厄尔·迈纳的早期论著对其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予以进一步发掘与阐释。
纪建勋张建锋
关键词:文学自主性文学本位比较文学
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证明的“良能说”——以利玛窦对孟子思想和奥古斯丁神学的运用为中心被引量:2
2014年
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对天主(上帝)的存在提出了一系列证明,他以阿奎那的自然神学证明为骨架,借奥古斯丁普遍认可的论证与本体论证明来与孟子的良知良能说互相诠释,是汉语神学的滥觞。
纪建勋
关键词:利玛窦奥古斯丁道德论证本体论证明
王国维与比较文学——从罗钢新著《传统的幻象: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谈起被引量:3
2018年
当下学界关于王国维的研究已经蔚为大观,但专文讨论其人其学之于比较文学意义的研究则并不多见。今天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估王国维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的贡献?如果准确定位有其困难,其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可以提供给当下比较文学研究畛域人为划分所引致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通过讨论王国维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阐发研究"三种主要类型间的关联,力图回应以上问题。
纪建勋
关键词:阐发研究
明末清初“礼仪之争难题”与“中国礼仪之争”第一人——兼论“礼仪之争”还是“利益之争”被引量:1
2018年
发生在明末清初的'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学界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缘起还有着不同的声音,尽管存在着多种进路的探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检讨这场争论,在中国,龙华民、利安当和黎玉范这三个都有着'中国礼仪之争第一人'名头的传教士至为重要,另外,帕斯卡尔在欧洲的'角色扮演'也不容忽略。文章重点厘清他们在礼仪之争中所秉持的不同立场与传教方法,来回应中国教会史上这场最著名的论争究竟是地道的'礼仪之争'还是骨子里的'利益之争'的质疑。
纪建勋
关键词:中国礼仪之争
汉语神学的滥觞——明末上帝的存在论论证及其意义
2020年
晚明天主教对上帝存在论的论证有其独特意义与价值,汉语神学正是由此萌蘖并不断发展。《天主实义》虽然大体上以当时天主教官方神学之上帝论尤其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思想为必要旨归,而又与"利玛窦规矩"共合力于与儒学的汇通及对话。利玛窦的证明与教父学和阿奎那的路径一致,用"自然推理来证明教义为真",通过重审"人禽之辨""良知良能"等议题和"太极""理"等儒学核心概念,形成了一个以主宰和造物的天主创世说为旨归的思想系统。相对于更加讲求理性推证与逻辑进路的阿奎那神学,借助奥古斯丁注重内省体验的神学范式让明末的士人与天主教最高神的弥合分裂,或许也是一条更为契合儒学天观嬗变与明末思想界现状的儒耶汇通之路。
纪建勋
关键词:利玛窦《天主实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