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春
作品数:
10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合作作者
谢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宁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黄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荣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8篇
期刊文章
2篇
会议论文
领域
9篇
医药卫生
1篇
金属学及工艺
1篇
机械工程
主题
6篇
卒中
6篇
脑卒中
4篇
运动学
4篇
上肢
4篇
偏瘫
4篇
偏瘫患者
4篇
面肌
4篇
脑卒中偏瘫
4篇
脑卒中偏瘫患...
4篇
肌电
4篇
表面肌电
3篇
腰痛
3篇
生物力学
2篇
腰痛患者
2篇
卒中患者
2篇
微型传感器
2篇
脑卒中患者
2篇
感器
2篇
传感
2篇
传感器
机构
10篇
北京大学第一...
2篇
中国科学院大...
2篇
学研究院
作者
10篇
罗春
9篇
谢斌
5篇
黄真
5篇
王宁华
2篇
王翠
2篇
王群
2篇
王荣丽
1篇
李卓
1篇
李民
传媒
5篇
中华物理医学...
2篇
中国康复医学...
1篇
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5篇
2017
1篇
2016
1篇
2012
1篇
2008
1篇
2007
1篇
2005
共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腰痛患者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08年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约有70%—85%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腰痛。引起腰痛的原因至今不能确定,根据近年的文献回顾,其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个人史、生物力学因素和心理因素。腰痛的诊断分为三类:根性腰痛。
罗春
王宁华
关键词:
腰痛
生物力学因素
心理因素
脑卒中患者上肢三维运动中的协同性分析
谢斌
罗春
王翠
黄真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学及肌电学特征。 方法 选取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和25例健康人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穿戴式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和表面肌电技术采集受试者上肢前屈够物时的三维运动学数据和表面肌电信号,经处理后提取5个运动学参数,即躯干扭转度、肩关节活动度、运动速度、等张失稳度和等长失稳度,同时还对比分析肌电学特征,包括积分肌电值(iEMG)和肌肉做功比。将前屈够物过程分为前屈阶段和维持阶段,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屈阶段运动学参数和2个阶段的肌电参数,并分析实验组运动学参数与肌电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实验组患侧躯干扭转度、等张失稳度和等长失稳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速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在够物前屈阶段其偏瘫侧上肢斜方肌上部iEMG值明显大于对照组,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iEMG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肌中束和肱二头肌iEMG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部做功比和三角肌前束/中束做功比均小于对照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做功比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够物维持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肌肉iEMG值及肌肉做功比统计结果与前屈阶段一致。④躯干扭转度与斜方肌上部iEMG值呈正相关(r=0.359,P〈0.05);肩关节活动度与三角肌前束iEMG值呈正相关(r=0.366,P〈0.05);运动速度与三角肌前束iEMG值呈正相关(r=0.344,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在够物过程中其运动学参数及表面肌电参数均出现异常特征性改变,上述指标可用于运动功能障碍定量评估及康复治疗指导。
王群
谢斌
黄真
潘冰玉
靳婷婷
罗春
王翠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学
表面肌电
脑卒中偏瘫患者未受累侧上肢够物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未受累侧(健侧)上肢在够物动作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设为患者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23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接受上肢够物测试,够物过程分为肩前屈和保持两个阶段。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和穿戴式微型运动捕获系统同步采集并提取上肢够物时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参数(均方根值、积分肌电值)和三维运动学数据(躯干扭转度、肩关节运动幅度、肩关节运动速度、等张失稳度、肩关节角度分散度),患者组依据未受累上肢是否为利手侧,将其分为利手侧和非利手侧进行分别采集,对照组利手和非利手侧均进行采集,然后采用秩和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利手侧在前屈阶段斜方肌上部均方根值为34.3μV,躯干扭转度为-1.4°,均高于对照组利手侧的19.7μV和-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肩关节运动速度则低于对照组利手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持阶段斜方肌上部,患者利手侧均方根值为55.4μV,高于对照组利手侧,胸大肌均方根值和三角肌前组/斜方肌上部积分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利手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非利手侧在前屈阶段三角肌中组均方根值高于对照组非利手侧,肩关节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非利手侧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比较,在前屈阶段,非利手侧斜方肌上部均方根值大于利手侧,三角肌前组/斜方肌上部积分肌电值比在前屈和保持阶段均小于利手侧,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未受累上肢是利手侧还是非利手侧,其够物动作的生物力学特点与健康人对应侧上肢并非完全一致,在对脑卒中偏瘫患侧上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时最好�
靳婷婷
潘冰玉
黄真
王群
谢斌
罗春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学
表面肌电
应用脊柱姿势图评测正常人的信度研究
2005年
王宁华
谢斌
罗春
王荣丽
李民
关键词:
评测方法
正常人
信度
影像学检查
可重复性
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结合同步表面肌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应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并结合同步表面肌电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动作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方法选取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年龄(65.9±10.0)岁]及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2组受试者坐在椅子上用患手(患者)或右手(健康人)够取放在肩前方距肩一臂长距离处的杯子,采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记录受试者躯干及上肢运动学数据,同时采集被测肢体斜方肌、三角肌前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共进行4次够取任务测试,选取最好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将同步采集的运动学数据与表面肌电信号处理后得到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及达标时间、角度变化峰值及对应时间、每组肌群做功和肌群做功比值(如斜方肌/三角肌前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本研究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对入选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脑卒中患者运动学参数及肌电参数与健康人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偏瘫侧上肢FMA评分与运动学特征及肌电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的运动学参数及肌电参数与健康人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峰速度具有相关性(P〈0.05),部分运动学参数与肌电参数具有相关性,如肩关节活动最大角度与斜方肌做功、肩关节活动速度达峰时间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做功比值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结合同步表面肌电分析可定量评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三维实际环境中够取物体时的多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为临床优化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罗春
谢斌
黄真
王才丰
吴健康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学
表面肌电
脑卒中患者坐位及站立位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2007年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坐位及站立位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特征。方法选取15例脑卒中患者和15例正常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令受试者连续做5次由坐到站,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两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坐位患侧与健侧、健侧与正常人对应健侧胫骨前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健侧与正常人对应健侧腓肠肌均方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站立位患侧与健侧、健侧与正常人对应健侧胫骨前肌均方根和积分肌电(iE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脑卒中患者健侧与患侧、患侧与正常人对应患侧腓肠肌均方根和iEM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sEMG是一种简单、实用、可行的康复评定方法。
李卓
谢斌
罗春
王荣丽
王宁华
关键词:
脑卒中
胫骨前肌
腓肠肌
表面肌电图
腰痛患者与健康人屈伸膝等速运动的对照研究
罗春
谢斌
王宁华
脊柱核心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6年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是中青年人群最主要的就诊因素之一。约2/3的人一生中要经历腰痛,其中15%会转为慢性,在美国,占工伤医疗花费的第一位。腰痛容易复发以及不易彻底缓解的原因之一在于腰痛患者的脊柱核心稳定功能异常。本文将对腰痛患者的核心稳定性以及肌肉活动改变进行回顾。
罗春
王宁华
谢斌
关键词:
控制系统
脊柱
中青年人群
肌肉活动
腰痛
常见病
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在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异常特征方面的可行性。方法2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组),平均年龄(61±11)岁(46-78岁),与-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健康组)参与本研究。受试者坐在椅子上用偏瘫侧手(患者组)或右手(健康组)够取放在肩前方距肩一臂长处的杯子。4个可采集三维运动轨迹、速度及平滑度的传感器小盒分别固定在脊柱、上臂、前臂和手上。受试者经2次练习后进行4次正式评测。选取肩肘关节平均速度、峰速度、角度分散度、加速度熵及关节间协调性、肩关节运动幅度等10个参数。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删除手功能部分)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组之间数据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患者的上述参数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的上述运动学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肩肘关节平均速度、峰速度、关节间协调性、肩关节运动幅度等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有相关性(P〈0.05);但肩肘关节角度分散度、加速度熵等参数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无相关。结论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可定量评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三维实际环境中够物的多关节运动学特征,可为优化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罗春
黄真
谢斌
黄帅
吴健康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