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富
- 作品数:114 被引量:6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2015年安徽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溯源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地区食品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特征,构建脉冲场凝胶电泳DNA指纹图谱库。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对分离自食品及腹泻病例的6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lh、tdh和trh毒力基因,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分子分型,电泳图谱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库。结果 6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3个O群和20个K型,共23个血清型,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26.2%(16/61)。61株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61/61)、29.5%(18/61)和0(0/61),病例分离株tdh基因阳性率为94.7%。61株菌株中有58株的基因组DNA得到有效酶切,分成50个PFGE带型,经BioNumerics6.6软件分析有5个相似系数大于80%的聚类群。其中病例株较为集中,多分布在A群和B群;食品株较为分散。病例株和食品株未聚集在同一群中。结论 2015年安徽地区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有多种血清型,以O3∶K6型居多,病例分离株tdh基因携带率较高,通过构建PFGE图谱库可识别不同来源、不同区域、跨时间段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暴发识别提供了依据。
- 孙永张竹慧袁媛李春撒楠胡万富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分析
- 目的分析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发病经过、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测,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结果 5例人感染高致...
- 吴家兵李群柳燕任军胡万富胡岱霖曹明华张进
- 关键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 文献传递
- 一例孕妇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死亡的调查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2005年11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报告的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孕妇死亡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的气管吸取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H5N1亚型特异的核酸片段,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病例发病前4天有明确的病死禽直接暴露史,病例和病死禽的122名密切接触者经10天医学观察均健康。病毒性肺炎伴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显著下降,迅速进展的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衰竭是其主要临床特征。病例的气管吸取物A/H5N1的HA和NA基因阳性,分离到的A/Anhui/1/2005(H5N1)的8个基因节段均为禽源的,血凝素抗原的受体链接肽仍为多个碱性氨基酸。结论该病例为首次报告感染禽流感病毒 (H5N1)发病、死亡的孕妇。孕妇妊娠期间的免疫耐受状态可能是导致其感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和进程的重要原因。
- 李群蓝雨徐翠玲柳燕吴同生温乐英向妮娟张烨吴家兵董捷熊传龙徐晓玲胡万富李中杰胡岱霖周蕾马明英刘志涛刘旭祥刘丽萍王俊胡守奎何军王勇李贤相吴福清舒跃龙王茂武王子军杨维中王宇余宏杰
- 关键词:禽流感妊娠H5N1
- 安徽省首次分离培养布鲁氏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对安徽省一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病人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采病人急性期血液,血增菌液增菌后接种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培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培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球菌、无芽孢,VITEK2 Compact全自动生化鉴定仪报告为羊种布鲁氏菌(分辨率为99%),16S rRNA序列比对与布鲁氏菌相似度为100%。结论首次对病人血液分离到一株羊种布鲁氏菌,确定该病人患有布鲁氏菌病。
- 孙永胡守奎胡万富张永根
- 关键词:布鲁氏菌血培养RRNA
- 安徽省2012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特征分析
- 2014年
- 目的对安徽省2012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菌株相关性。方法对22株菌株通过血清凝集实验和生物分型了解菌株生物学特征,采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分析PFGE与血清型和生物型的关系。结果 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1个生物型别,K6GN11C30021为优势PFGE型。结论 PFGE与血清型和生物型有一定相关性,提示PFGE可用于分析爆发流行和常规监测,追踪传染源。
- 袁媛孙永张竹慧胡万富
- 关键词: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生物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 安徽省2007~2008年志贺氏菌流行株菌型分布及脉冲场分子分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志贺氏菌的流行菌型,并建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为菌痢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2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试验。结果22株志贺氏菌血清分型:B群19株,占总数86.5%;C群1株,占总数的4.5%;D群2株,占总数的9.0%。成功建立了菌痢的PFGE分子分型方法,并将我省22株流行株分为若干带型。试验结果进一步作聚类分析。结论安徽省菌痢流行株以福氏为主;安徽省PFGE分子分型方法和初步带型数据库对提高细菌检测水平有一定意义。
- 胡守奎胡万富陆美娟撒楠袁媛张钧
- 关键词:志贺氏菌流行株脉冲场分子分型
- 阜阳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对阜阳市职业暴露人群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抗体调查,明确是否存在隐性感染,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于2009年5月、12月,分别采集颖上县城乡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家禽散养户集中的地区、家禽屠宰加工厂等地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00份和93份,利用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技术检测H5N1抗体。结果 5月份采集的100份标本中,H5N1抗体阳性3份,阳性率为3.00%;12月份采集的93份标本中,H5N1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为7.53%;两次调查总阳性率为5.18%,两个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1)。结论在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中,存在H5N1隐性感染,感染与季节分布无关。
- 卜戈李国兰孟昭倩郭玲李治悦张威于昌军胡万富沈继龙
- 关键词:禽流感流行病学抗体
- 安徽省人群甲肝抗体水平地域差异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了解目前安徽省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安徽省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区人群血清抗 -HAVIgG水平和临床急性肝炎病人血清的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结果 检测不同地区人群血清 3186份 ,抗 -HAVIgG阳性率 5 6 .1% ,淮河以北区域人群的抗HAV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淮河以南区域 ,淮河以南区域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各年龄组人群抗HAV -IgG抗体阳性率在 10岁以后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 ,淮河以北区域人群则在 5岁以后就已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对采自省内不同地区的急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的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则显示淮河以北区域的急性肝炎病人大多为甲型病毒性肝炎 ,而淮河以南区域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结论 安徽省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淮河以北区域人群血清抗 -HAVIgG水平显著高于淮河以南区域 。
- 胡万富张永根王建军李群刘一梅
- 关键词:甲型肝炎抗体水平
- 中国六省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对中国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中国6省165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将114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成25个带型;K6GN11C30012(50株)、K6GN11C30015 (19株)及K6GN11C30016(10株)是其主要带型,三个主要带型之间聚类相似性很高。将51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4个带型;其中K6GN11C90004(22株)与K6GN11C90010(13株)是其主要带型,K6GN11C90004与K6GN11C90010带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O:3与O:9血清型的主要带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O:3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一个克隆系,且在不同地区和年代变异很小;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两个不同的克隆系,且各自有一定的变异。O:3与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亲缘关系较远。
- 金东崔志刚肖玉春王鑫顾锋夏胜利胡万富杨晋川汪华顾玲徐建国阚飙景怀琦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 安徽省2010~201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感病毒活动特征,为流感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度安徽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度安徽省流感样病例阳性率依次为9.44%、12.83%、8.40%、14.95%和13.28%;总体呈现季H3型、新甲H1型和B型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态势;每年冬春季高峰必然出现,多出现在1—3月;而夏季高峰隔年出现,多出现在7~9月;A型流感病毒在夏季和冬春季高发,而B型流感则只在冬春季高发。结论每年1~3月和7—9月是安徽省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研究本地区流感活动特点。
- 侯赛何军吴家兵龚磊胡万富史永林曹明华张进
- 关键词:流感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