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东生

作品数:33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青藏高原
  • 8篇第四纪
  • 6篇地质
  • 6篇青藏高原腹地
  • 4篇地球
  • 4篇地球动力
  • 4篇地球动力学
  • 4篇地球动力学机...
  • 4篇动力学机制
  • 4篇盆地
  • 4篇青藏
  • 4篇湖泊
  • 4篇古气候
  • 3篇地层
  • 3篇地质环境
  • 3篇盐湖资源
  • 3篇气候
  • 3篇卤水
  • 3篇柴达木盆地
  • 2篇地层学

机构

  • 3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3篇西北大学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聊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胡东生
  • 22篇张华京
  • 10篇张国伟
  • 9篇徐冰
  • 5篇庞西磊
  • 5篇田新红
  • 4篇刘卫国
  • 4篇李炳元
  • 4篇田新洪
  • 3篇彭渤
  • 3篇胡文瑄
  • 3篇李小豫
  • 2篇安芷生
  • 2篇于学锋
  • 2篇王旭龙
  • 2篇熊卫强
  • 1篇杨广
  • 1篇余昌训
  • 1篇王伟铭
  • 1篇徐士进

传媒

  • 7篇中国工程科学
  • 4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自然杂志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湖盐与化工
  • 1篇盐湖研究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庐山地区大校场晚第四纪沉积年龄测定及层序地层学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庐山科学考察(1997—2009)对大校场沟口晚第四纪剖面地层进行精细研究,采用古地磁、电子自旋共振(ESR)、36Cl、释光法等多种仪器测年方法的分析,建立了完整剖面的全时段地层的自400 ka.B.P.以来的系列年龄数据,与之相对应识别出Biwa-III(320 ka.B.P.)事件、Biwa-II(260 ka.B.P.)事件、Biwa-I(180 ka.B.P.)事件(因铁盘扰动影响缺失)、Blake(100 ka.B.P.)事件、Laschamp(20 ka.B.P.)事件(因表层活动影响未发育)等古地磁极性事件,结合层序地层和层型特征及沉积环境将剖面地层由早至晚划分为4个发展旋回阶段:I阶段为冰期(400~200 ka.B.P.)气候时期,II阶段为间冰期(200~100 ka.B.P.)气候时期,III阶段为冰缘期(100~10 ka.B.P.)气候时期,IV阶段为冰后期(10~0 ka.B.P.)气候时期。
胡东生胡蓉李小豫胡文瑄王旭龙田新红刘卫国张国伟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纪录的“仙女木期”古气候颤动事件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钻孔岩心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苟弄措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约30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并在孔深3.32~1.98 m处识别出“仙女本期”的3个气候颤动事件,即:①老仙女术事件(孔深3.32~2.62 m);②中仙女本事件(孔深2.62~2.43 m);③新仙女本事件(孔深2.43~1.98 m)。这3个气候颤动事件都是以冷干时段开始、以冷湿时段结束的,并有越向后期其冷干的时段越长的变化趋势,而其后的冷湿时段却具有等时的变化趋势。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有机氮和磁化率以及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都与仙女本期气候变化具有十分吻合的变化态势。仙女术期气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响应,在青藏高原环境演化中还是首次发现,为研究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胡东生张华京李炳元温景春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青藏高原腹地
中国庐山第四纪沉积砾石的显微构造系统及地质环境动力学分析
经过多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分析,对庐山芦林盆地大校场谷口剖面松散沉积物中变形砾石进行岩石显微构造学的研究。发现变形砾石内部存在特殊的微裂隙组构,呈现出错裂-横裂-劈裂-爆裂-复裂-应力矿物等的复杂组合,其结...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白建斌田新洪王旭龙宋友桂于学锋刘卫国安芷生张国伟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机制
文献传递
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中国台湾地区的构造系统被引量:2
2004年
运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并确定和划分了环形构造系统、北北东向构造系统、南北向构造系统、北东向构造系统和弧形构造系统等 5套构造系统。采用结构面组合及配套的方法恢复重建构造演化序次和形成时期并讨论了地质发展过程等问题 。
胡东生张华京
关键词:区域地质特征地质学意义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被引量:29
2000年
在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选择其腹地系列剖面的沉积物记录进行地层气候学和同位素气候学的研究。沉积物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同位素丰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十分吻合,其时间尺度和分辨率也能够互为补偿,在较大范围内覆盖了32ka 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更为有意义的是,清晰准确地检出新仙女本期气候冷干颤动事件,用同位素丰度变化拟合的降温幅度可达11C;并且识别出“仙女木期”(包括老—中—新仙女木事件)高分辩率气候变化时段,时间窗为13~9.8 ka BP,这在青藏高原及中国大陆的古气候分析中是首次。而且冰后期气候变化中,高原腹地的发展过程具有“早博”(或“早跳”)现象,对中国古气候变化和现代气候预测具有借鉴价值。
胡东生张华京李炳元温景春
关键词:青藏高原腹地古气候变化同位素
中国庐山第四纪沉积砾石的显微构造系统及地质环境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经过多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分析,对庐山芦林盆地大校场谷口剖面松散沉积物中变形砾石进行岩石显微构造学的研究。发现变形砾石内部存在特殊的微裂隙组构,呈现出错裂-横裂-劈裂-爆裂-复裂-应力矿物等的复杂组合,其结构面特征反映出显微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是互为转变的。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和试验变形比对等综合材料证明,变形砾石是遭受了既密集、又分散、还具有同时发生作用的长时期的多边界外力条件及平衡力系,内部形成破裂其应力传递过程和性质改变与变形形迹转变及其做功连续扩展,是由低于疲劳极限的具有脉动性作用微弱应力造成的。地球陆表过程和地质环境要素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认为,只有第四纪晚期地质事件的低温、低应力及其分散密集的多颗粒平衡力系的缓慢长期及间歇脉动作用的边界条件才能满足、符合及形成这种特殊的岩石变形构造,为中国东部山地可能遭受第四纪冰冻环境及冰川作用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白建斌田新洪王旭龙宋友桂于学锋刘卫国安芷生张国伟
青藏高原古地震地壳物质变形特征及对盐湖资源开发的影响
1998年
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变带与寒区冻胀丘及新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地震冲击应力矿物的几种新发现的组构型式进行了论述,最后讨论了地震活动及新构造活动对盐湖资源开发的影响.
胡东生张华京
关键词:古地震地壳物质盐湖资源青藏高原
朝鲜半岛构造系统地质环境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的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研究
2007年
采用将东亚地区综合资料分析成果与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全球构造域中典型的构造地段朝鲜地块。详细识别出朝鲜半岛地区的基本构造形式,其基本类型主要有环形构造(及辐射构造)、追踪构造、共轭构造、菱形构造、多米诺构造等;对其构造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宏观阐述,晚古生代之前朝鲜半岛是由中国东部三个不同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贴拼焊接而成,中生代隆起成陆以后遭受了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松林运动、大宝运动、佛国寺运动),新生代发生了玉岭运动。朝鲜地块基本构造形式的形成受中国边缘海盆地与日本海盆地的侧向水平运动的影响,其构造主应力轨迹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延伸,近代主应力轨迹线方向表现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对其引起的现代地质作用及环境效应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注意。
胡东生张华京徐冰田新洪张国伟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机制
柴达木盆地盐类资源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预测被引量:1
2001年
运用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重力测量资料的分析成果,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建造的空间位置和基本构造形式进行了讨论;用实验对比和地质概化的方法,建立了新生代盆地的构造边界和构造系统;用地球动力成矿和层位耦合成矿的规律说明,新生代盆地内部存在共轭成矿作用,并可用来预测成盐成矿地段和筛选寻矿找矿靶区,为中国大陆盆地的盐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依据。根据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的分析,在第四纪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在新生代地层深部寻找新的盐类矿床是大有前景的。依据成矿环境条件,圈定出5个盐类矿床的成矿构造带,是今后找矿勘探的靶区及成矿远景地带。
胡东生张华京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盐湖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概述兼论科技创新与人才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盐湖是地球大陆表面干旱化的自然景观综合体,是一种以水体物质流运行为主要形式的自然演变过程,是地球物质运动与地球历史演化的综合过程中的特殊单元。其资源有盐湖矿物资源、盐湖卤水资源、盐湖水生资源、盐湖气候资源、盐湖旅游资源。...
胡东生张华京温景春李炳元郑绵平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