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义波

作品数:20 被引量:28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大熊猫
  • 4篇种群
  • 4篇基因组学
  • 3篇动物
  • 3篇中国生物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组
  • 2篇大熊猫种群
  • 2篇野生动物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物多样性公...
  • 2篇兽类
  • 2篇种群历史
  • 2篇微生物
  • 2篇凉山山系
  • 2篇公约
  • 2篇宏基因组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山东大学(威...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作者

  • 18篇胡义波
  • 13篇魏辅文
  • 5篇聂永刚
  • 2篇杨光
  • 2篇刘少英
  • 2篇吴毅
  • 2篇曾岩
  • 2篇江廷磊
  • 2篇平晓鸽
  • 2篇杨奇森
  • 2篇李保国
  • 2篇张泽钧
  • 2篇蒋学龙
  • 2篇吴诗宝
  • 2篇余文华
  • 2篇李晟
  • 2篇陈炳耀
  • 2篇李明
  • 1篇李松
  • 1篇张健

传媒

  • 8篇兽类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第九届全国野...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十四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在昆明召开
2019年
第十四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于2018年11月21~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和国际动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和《动物学研究》编辑部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协办。来自全国3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6个单位、近640名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和资源保护的代表,还有来自日本、尼泊尔、肯尼亚等国家的代表参会。年逾90岁高龄的学界泰斗胡锦矗老先生也亲临大会进行交流指导。
胡义波
关键词:资源保护生态学学分
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空间遗传结构
空间遗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物种,尤其是濒危物种的生态与进化过程.本研究以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为研究对象,以非损伤性遗传学、微卫星分子标记和最小代价路径距离为方法,研究了大熊猫的空间遗传结构.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凉山大熊猫...
胡义波
关键词:GIANTPANDAPOPULATIONGENETIC
保护演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新分支被引量:9
2019年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魏辅文单磊胡义波聂永刚
关键词:种群历史
野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3
2017年
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在营养代谢、免疫、疾病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鉴于肠道菌群的这种重要性,野生动物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日益成为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野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着眼于宿主食性适应、健康、宿主与微生物组的协同进化等若干重要问题,对食肉类、灵长类、有蹄类、有袋类、鲸类、啮齿类等几大比较受关注的动物类群分别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我国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提供一些视角和方向,并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手段。
丁赟吴琦胡义波王潇聂永刚吴小平魏辅文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肠道菌群
粪便DNA分析技术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14
2018年
随着粪便DNA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特别是野生动物的遗传状况评估研究。粪便DNA的获取可以在不干扰,甚至无需观察到动物本身的情况下展开,因此避免了取样活动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干扰或伤害,极大地促进了野生动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虽然粪便DNA分析技术在其建立伊始因DNA质量问题而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自其建立至今,研究者发展了多种技术来克服这一问题,现已能获得较高质量的粪便DNA,并将基因分型错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本文将结合我们在粪便DNA分析技术上积累的经验,从粪便样品采集、保存、DNA提取、PCR扩增以及等位基因分型等各个环节对该技术进行详细探讨,以期阐明该技术在野生动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推动其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单磊胡义波魏辅文
关键词:粪便DNA非损伤性取样野生动物分子生态学
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被引量:105
2021年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魏辅文杨奇森吴毅蒋学龙刘少英李保国杨光李明周江李松胡义波葛德燕李晟余文华陈炳耀张泽钧周材权吴诗宝张立陈中正陈顺德邓怀庆江廷磊张礼标石红艳卢学理李权刘铸崔雅倩李玉春
关键词:哺乳动物分类学
中国兽类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中国兽类(即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对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John R.Reeves于1829—1834年在我国广东开展兽类调查以来,近200年我国兽类分类及系统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中国已知的兽类物种数已达686种,约占全世界兽类种数的10%,是世界上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但全球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人类活动增加及人兽共患重大疫情涌现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兽类多样性调查及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越发明显。同时,兽类分类学这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也在不断引入各种新方法与技术,如整合分类学、标本数字化、模式标本测序、便携式测序技术及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物种识别鉴定等,分类学研究的成果及应用在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动物分类学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是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医学、药学等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然而,由于学科特征和差异等原因,该学科近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学科萎缩和分类学人才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从国家层面对分类学、形态学等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课题设置和资金投入等,予以特殊的政策支持,十分必要,也亟待解决。
余文华何锴范朋飞陈炳耀李晟刘少英周江杨奇森李明蒋学龙杨光吴诗宝卢学理胡义波李保国李玉春江廷磊魏辅文吴毅
关键词:分类学
历史时期人类侵蚀对大熊猫种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人为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已导致世界各地许多动物种群的缩小与灭绝.本文通过对近300年来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爆发期间(18~19世纪)大熊猫分布区发生了快速收缩.同时,在大熊猫历史分布区,由于政府农业政策和引进新作物的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导致了大熊猫栖息地的急剧丧失和破碎化.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大熊猫保护策略,即应积极保护和增加这个标志性物种的栖息地,尤其是已确定为高人类压力的分布区.
朱立峰胡义波张泽钧魏辅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被引量:29
2021年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系统保护。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相关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此外,通过缔结多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以及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举措,我国完成了从重要参与者向积极贡献者的履约角色转变。然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加强的问题,如: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数据整合程度不够,对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投入不足,以及追求数量目标而忽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完整性等。未来,应转变保护策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公约间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等相结合;从追求数量目标转为提升质量,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库和野外台站建设力度,加强外来入侵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搭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魏辅文平晓鸽胡义波聂永刚曾岩黄广平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态文明野生动植物海洋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15
2021年
近20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快速发展,在生物多样性志书编研、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生物多样性科学方面的理论性突破仍较少。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1)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及可持续利用的结合;(2)加强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3)加强与扩大国际合作。
米湘成冯刚张健胡义波朱丽马克平
关键词: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