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国

作品数:21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对虾
  • 15篇凡纳滨对虾
  • 5篇九孔鲍
  • 5篇存活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4篇配合力
  • 4篇活率
  • 4篇存活率
  • 3篇养殖
  • 3篇杂交
  • 3篇溶氧
  • 2篇点带石斑鱼
  • 2篇性状
  • 2篇选育
  • 2篇盐度
  • 2篇育种
  • 2篇育种值
  • 2篇生长率
  • 2篇生长性状

机构

  • 21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东兴市鸿生实...

作者

  • 21篇胡志国
  • 20篇刘建勇
  • 11篇张嘉晨
  • 6篇包秀凤
  • 5篇蒋湘
  • 2篇栗志民
  • 1篇刘志刚
  • 1篇曹伏君
  • 1篇杜涛
  • 1篇傅学丽
  • 1篇叶宁
  • 1篇吴勇
  • 1篇郑静静

传媒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第九届世界华...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选择育种G_0代的生长性能比较与选择效果预估被引量:5
2015年
采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群体,采用群体自繁或杂交方法获得11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分别对标准化养殖270日龄(留种阶段)后的不同群体和不同性别个体生长性能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根据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评估筛选亲本群体,并对体质量性状进行选择效果预估。结果表明,11个群体270日龄体长和体质量均值分别为13.52cm和31.05g,各群体间体长和体质量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与体长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回归系数为0.903;分别对各交配组合雌雄群体体长体质量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据各群体的综合评定值大小将所有群体评定为优、良及一般3个等级,其中作为父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ZX♀×ZX♂,而作为母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和SS♀×SS♂;进一步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G1代的综合选择反应为1.927g。本研究可为下一阶段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基础群体的构建提供生长性能资料,加快凡纳滨对虾的遗传改良进程。
胡志国刘建勇袁瑞鹏张嘉晨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幼虾重要理化因子耐受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3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采用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建立9个自繁和杂交组合F1代,比较幼虾对温度、盐度、氨氮、溶解氧等重要理化因子的耐受性,分析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并利用线性模型均数加权二乘分析法估算凡纳滨对虾各理...
胡志国刘建勇袁瑞鹏张嘉晨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杂种优势配合力
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F_1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对不同交配组合F1,在幼虾和成虾阶段,进行低溶氧与高氨氮48 h胁迫试验,比较不同交配组合群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结果显示,低溶氧胁迫,YH♀×ZX♂、SS♀×SS♂、HD♀×YH♂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76.23%、74.61%、74.38%,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存活率(P<0.05),成虾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65.57%、71.12%,可作为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高氨氮胁迫,YH♀×KN♂、HD♀×YH♂、YH♀×ZK♂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97.71%、86.43%、80.01%,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P<0.05),成虾存活率分别为85.53%、74.18%、69.23%,可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著(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和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遗传评估。
袁瑞鹏刘建勇张嘉晨胡志国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存活率
九孔鲍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每个雄鲍配3个雌鲍),分别测定每个母系生长到8月龄的全同胞个体30个后代的壳长、壳宽和体质量,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全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的GL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估算九孔鲍8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以及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九孔鲍各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其中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估计值分别为0.285、0.264和0.343,属于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出较高的选择育种潜力;基于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及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表明,各性状间均表现出高的正相关,其中壳长―壳宽、壳长―体质量和壳宽―体质量性状间遗传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34、0.902,表型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791、0.760。经t检验,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表明,以任何一个生长性状为参数进行选育,均可达到改良九孔鲍生长的效果。
胡志国刘建勇蒋湘包秀凤
关键词:九孔鲍生长性状遗传力表型相关
基于AMMI模型分析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2016年
为选育出具有广适性和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实验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了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并从中选出7个体质量性状优良的家系进行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得出7个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体质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7个家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达极显著水平(P<0.01);G×E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0.608%,家系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2.814%,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64.289%,说明家系体质量差异受环境效应影响显著,此外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效应对体质量也存在影响,且影响力大于家系效应;基于双标图AMMI模型分析和稳定性参数分析,家系G2产量较高,为12.90g,但G2对环境的选择能力以及依赖性较强,不适合广泛推广;G6产量为9.00g,与G2相比虽然产量稍低,但其家系稳定性较高,对环境选择能力以及依赖性较弱,适合在多种类型环境下养殖,因此G6为中产、稳定、广适应性的家系,其基因型适合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功能形态分析,G11在E1环境中体质量最高产,适合与在E1环境下推广;G2在E2环境中最高产,适合在E2环境下推广;G5在E3环境中体质量最高产,适于在E3环境下推广。
钱佳慧胡志国刘建勇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AMMI模型基因型互作效应
温度和盐度对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iguiensis)生长与存活的联合效应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法(RSM),研究了温度(16–35℃)和盐度(5–29)对墨吉明对虾生长与存活的联合效应。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和二次效应对墨吉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的一次效应对墨吉明对虾的特定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墨吉明对虾存活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盐度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温度和盐度对墨吉明对虾的生长与存活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建立了温度和盐度对墨吉明对虾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影响的模型方程,该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014、0.9631,校正系数分别为0.8310、0.9367,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可用于预测墨吉明对虾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变化。通过模型优化和验证实验,得出温度为26.6℃、盐度为15.5时,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96%,98.34%,其满意度为0.970。结果显示,墨吉明对虾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温度为26–27℃、盐度为15–16时,有利于墨吉明对虾的存活与生长。
钱佳慧栗志民叶宁刘建勇胡志国郑开江
关键词:温度盐度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响应曲面法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及其F1代的遗传差异分析
采用6对SSR标记对凡纳滨对虾2个进口群体(迈阿密(SIS)和泰国正大(CHAI)群体)及其完全双列杂交产生F1代4个交配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分析.6个SSR位点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出2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
包秀凤刘建勇胡志国覃洁敏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简单重复序列
九孔鲍双列杂交家系子代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为解决中国南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种质资源近交衰退的难题,笔者以汕尾养殖群体(BD)与深圳野生群体(YS)的九孔鲍作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了4个交配组合,在120日龄、150日龄、210日龄和270日龄时分别对这些交配组合的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和配合力估算。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性状的中亲优势与超亲优势范围分别为5.3~17.0、6.3~15.3、7.8~9.0和-1.0~11.2、-1.2~6.6和-10.9~4.1,反交组相对正交组有较高的中亲优势;BD群体各阶段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负值,范围分别为-0.19^-0.09,-0.11^-0.07和-0.40^-0.24,YS群体各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范围分别为0.09~0.19,0.07~0.11和0.24~0.40。YS群体与BD群体各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01~0.14、0~0.07和0.02~0.07。BD群体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母本效应效应值均小于YS群体,表明增加野生群体在交配亲本中的数量可有效提高九孔鲍生长性能。
胡志国刘建勇包秀凤蒋湘
关键词:九孔鲍超亲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凡纳滨对虾与点带石斑鱼的混养模式被引量:8
2015年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进行90 d 的混养试验,研究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混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混养小规格点带石斑鱼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5.1% - 23.2%,平均产量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9.0% - 40.6%.随着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增加,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小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分别为0.4 尾· m^-2 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66.25%%±7.24%、(1 181.0±101.8)kg,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5.46%,平均产量提高16.2%;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为0.2 尾·m^-2 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52.04±6.11)% 、( 959.8±89.1)kg,但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下降8.75%,平均产量下降5.88%。
张嘉晨刘建勇袁瑞鹏胡志国尤王海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点带石斑鱼混养存活率
凡纳滨对虾3个引进群体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性能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以3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为亲本,按照Griffing I方法进行双列杂交,对子代杂交组合体质量进行长期跟踪测量,分析幼虾阶段、成虾阶段、留种阶段的特定生长率和杂种优势率。研究结果表明,9个交配组合群体3个生长发育阶段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86~12.15 g、14.79~28.82 g 和38.25~54.74 g,其中各生长发育阶段杂交组均值均比自交组高。各阶段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40~5.70%/d、1.11~2.56%/d和0.33~0.68%/d。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各杂交组合体质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幼虾阶段、成虾阶段、留种阶段表现为递减趋势,其中迈阿密SIS的M群体母本与夏威夷的H群体父本杂交组合(M-H)杂种优势率最高。M 群体作为父本亦或母本其子代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且不同生长阶段双亲均值均高于3个群体的均值,属于相对优良的亲本,M-H和M-T杂交组合属于优选杂交组合。该研究为进一步家系选育基础群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胡志国刘建勇袁瑞鹏张嘉晨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双列杂交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杂种优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