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海翔

作品数:109 被引量:517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6篇细胞
  • 17篇凋亡
  • 17篇肿瘤
  • 15篇腺癌
  • 13篇乳腺
  • 12篇蛋白
  • 12篇乳腺癌
  • 11篇基因
  • 10篇细胞凋亡
  • 9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9篇肺癌
  • 8篇耐药
  • 6篇易感性
  • 6篇增殖
  • 6篇藜芦
  • 6篇细胞肺癌
  • 6篇细胞增殖
  • 6篇小细胞
  • 6篇苯丙氨酸解氨...

机构

  • 56篇甘肃省医学科...
  • 27篇甘肃省肿瘤医...
  • 21篇甘肃中医药大...
  • 20篇兰州医学院
  • 20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06篇苏海翔
  • 41篇郭红云
  • 29篇王涛
  • 23篇张永东
  • 15篇朱公建
  • 15篇王海涛
  • 14篇郭欢
  • 12篇魏虎来
  • 12篇闵建平
  • 11篇李海宁
  • 11篇郝春燕
  • 8篇王兰
  • 8篇周海红
  • 8篇李永辉
  • 6篇杨碎胜
  • 5篇刘玉琴
  • 5篇杨凯
  • 5篇刘元强
  • 5篇陈学忠
  • 4篇姚侃

传媒

  • 28篇甘肃医药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肿瘤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兰州医学院学...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羰基镍吸入性致毒对各组织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90年
丙氨酸转氨酶(EC2、6、1、2,ALT,即GP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定位于细胞液。细胞内ALT 释出(至血清)是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标志之一,故测定血清ALT 活性,迄今仍是观察细胞损伤(特别是肝细胞损伤)
秦明芬苏海翔王尉平王坤吴瑜胡世洪
关键词:羰基镍重金属中毒血清转氨酶
几种固定化苯丙氨酸解氨酶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对不同方法固定化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偶联率或包被率以及固定化对PAL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比较 ,以期得到较为方便、有效的固定化PAL。方法 :(1)采用不同T∶C比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包埋PAL ;(2 )分别用戊二醛和碘化 1 [环己基 3 (3 二甲氨丙基 ) ]碳二亚胺 (CDC)将PAL固定于Bio GelP 30 0 ;(3)分别用超声法、脱水再加水法、复乳法将PAL包被于三种脂类组成不同的质脂体 ;(4)对诱变选育出的含PAL活性酵母细胞进行丙酮处理。结论 :(1)包埋法采用T∶C比为 8∶30时固定化酶活性明显高于T∶C比为 8∶19,两者活性保留率分别为 50 .6 %和 17.1% ;(2 )载体偶联法以戊二醛将PAL固定于Bio GelP30 0优于用DCD固定化的酶 ,两者活性保留率分别为 2 7.2 %和 13.9% ;(3)质脂体包被中以脱水再加水法对酶活性影响较小 ,脂类组成以磷脂酰胆碱∶胆固醇∶磷脂酰丝氨酸比值 7∶2∶1最好 ;(4)固定化PAL活性酵母细胞能较好地抵抗人工肠液中胰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
王晓华苏海翔
关键词:固定化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性
红色酵母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纯化及紫外诱变高PAL菌株的筛选
苏海翔
关键词:诱变
先天愚型患者红细胞Cu—Zn SOD活性的变化
1991年
本文报告8例先天愚型红细胞Cu—Zn SOD活性(以正常儿童和非先天愚智能发育不全患儿为对照)的测定结果。证明先天愚型患儿SOD活性为正常儿童的1.7倍(p<0.01),是非先天愚智能发育不全患儿的2.1倍(p<0.001)。
王晓华苏海翔郭光兰徐仲勤武秀英张兰芬
关键词:先天愚型染色体病超氧化物歧化酶
白藜芦醇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水平的改变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光镜、电镜观察K562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FCM)测定K562细胞Bcl-2、P53蛋白水平的变化;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呈典型凋亡形态改变,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Bcl-2依赖性Caspase-3激活而诱导K562细胞凋亡。
温志震于宝海魏虎来苏海翔郝春燕
关键词:白藜芦醇白血病凋亡
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对逆转耐药细胞株A549/DDP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对顺铂诱导的人肺癌A549/DDP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对A549/DDP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对人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60μmol/L和80μmol/L)的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处理A549/DDP细胞48h后,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P<0.05),IC50分别为7.14μmol/L和19.72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处理A549/DDP细胞48h后,黄腐酚促进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6±0.18)%、(19.92±0.24)%、(25.05±0.12)%,异黄腐酚促进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8±0.14)%、(15.46±0.16)%、(17.92±0.11)%,两组均与A549/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腐酚和异黄腐酚均可抑制耐药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的凋亡,黄腐酚对耐药A549/DDP细胞的抑制效果优于异黄腐酚。
郭亚楠蒋兵郭红云王涛张永东苏海翔
关键词:黄腐酚耐药性
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女性人群中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甘肃省居住的汉族散发性乳腺癌510例和正常对照10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预测与文献回顾,筛选出XRCC1基因Arg399Gln(C>T)位点,使用TaqMan分型技术,提取基因组DNA进行Arg399Gln位点分型检测。结果: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与甘肃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无相关性,并且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中ER、PR、Her-2、P53、Ki67等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无相关性。结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与甘肃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无相关性。
闵建平王海涛白晓蓉李晓琴杨凯李永辉胡清荣郭红云苏海翔朱公建
关键词:乳腺癌XRCC1SNP多态性
CARD9蛋白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7年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09)是一种重要的衔接蛋白,与Bcl-10和MALT-1结合形成CBM复合体,作为TRLs、Nods、ITAM受体通路的重要媒介物,激活NF-κB、MAPK等炎症信号通路,进而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促进炎症因子产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结肠癌、肾癌、肝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孙振周海红郭红云陈学忠苏海翔
关键词:信号通路炎症反应肿瘤
分化型甲状腺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2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3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所有组织中TERT启动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DTC中,TERT C228T/C250T突变率为7.9%(18/229),其中TERT C228T位点突变率为0.9%(2/229),TERT C250T位点突变率为7.0%(16/229),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未发生该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与DTC患者性别、年龄和复发危险度分层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可以帮助区分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对患者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茹晓婷刘勤江苏海翔周海红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直接测序
毛蕊花苷对血红素氧化酶-1过表达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铁沉积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毛蕊花苷(verbascoside)对过表达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铁离子沉积的影响,寻找抗阿尔兹海默病的新药物。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构建转染HO-1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用CCK-8法检测细胞损伤,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铁离子沉积。结果 95%以上的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明成功培养出星形胶质细胞;毛蕊花苷对HO-1基因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效应,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转染HO-1基因入星形胶质细胞后,HO-1蛋白表达增加6.86倍;在施加毛蕊花苷干预后,20、40、60μmol·L^(-1)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HO-1蛋白的表达,同时不同程度地减少由过表达HO-1导致的铁离子沉积(20μmol·L^(-1)降低47.69%,40μmol·L^(-1)降低51.63%)。结论毛蕊花苷可以抑制过表达HO-1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铁离子沉积,可能成为针对"铁-氧化损伤"途径的抗阿尔兹海默病的新药物。
郭欢王涛王海涛张永东郭红云李永辉闵建平刘元强赵勤苏海翔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阿尔兹海默病毛蕊花苷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