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玲

作品数:69 被引量:38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缺血
  • 12篇脑梗
  • 11篇急性
  • 10篇血性
  • 10篇卒中
  • 9篇梗死
  • 8篇蛋白
  • 8篇细胞
  • 8篇脑梗死
  • 8篇脑卒中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7篇脑梗塞
  • 7篇脑缺血
  • 7篇基质
  • 7篇梗塞
  • 6篇蛋白酶
  • 6篇预后
  • 6篇神经保护
  • 5篇血管
  • 5篇血清

机构

  • 65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浦东新区人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上海市江湾医...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作者

  • 69篇苗玲
  • 13篇沈沸
  • 13篇张毅
  • 12篇徐群
  • 12篇蔡琰
  • 10篇钱可久
  • 10篇苏敏
  • 7篇王智樱
  • 6篇冯智英
  • 4篇秦洁行
  • 4篇丁素菊
  • 4篇张瑛
  • 4篇黄流清
  • 3篇董青
  • 3篇郭明光
  • 3篇沈武钢
  • 3篇邵福源
  • 3篇耿介立
  • 3篇沈崇欣
  • 2篇戴志仙

传媒

  • 16篇脑与神经疾病...
  • 9篇神经病学与神...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临床药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上海医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上海医学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3篇2005
  • 18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的mRNA水平变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利用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l)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运用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脑组织内mGluRl和mGluR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以β-Actin为参照,实验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缺血侧mGluRl和mGluR5的mRNA相对值较假手术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0.05);非缺血侧两者的mRNA相对值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l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后的病理过程。
张毅苏敏秦洁行苗玲蔡琰
关键词:MGLUR1MGLUR5再灌注
磁场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沈沸苗玲
关键词:癫痫诊断神经元异常放电磁场慢性脑部疾病癫痫患者患者家属
速避凝与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速避凝和丹参治疗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速避凝和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2例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脑卒中急性期病例,按年龄匹配原则随机分成速避凝组16例,丹参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测定脑缺血后24小时内、第3天和第7天时血浆中MMP-9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24小时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时两组血浆内MMP-9含量都在上升;第3天和第7天时的含量均比发病时显著升高(P<0.001),第7天的含量比第3天的含量略高一点,但无明显差异(P>0.05);速避凝组治疗后3天内MMP-9含量增加值小于相同时间的丹参治疗组(P<0.05);7天内MMP-9水平上升值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97)。结论 速避凝与丹参不能抑制或阻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上升;与丹参治疗组相比,速避凝能减少患者血浆中早期MMP-9含量的增加。
张毅徐群苏敏苗玲蔡琰
关键词:速避凝丹参缺血性脑卒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脑屏障继发性脑损伤
脑梗死患者血清β-胡萝卜素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分析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 β-胡萝卜素在预防脑血管病方面的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 14例脑梗死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β-胡萝卜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现脑梗死组的血清β-胡萝卜素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低密度脂蛋白却高于对照组 ,且两者存在负相关 (r=- 0 .6 471,P=0 .0 12 4<0 .0 5 )。结论 推测 β-胡萝卜素能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遭氧化损伤 ,在降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潘天虹苗玲金慧芳徐时安钱可久
关键词:Β-胡萝卜素低密度脂蛋白脑梗塞
旋磁场对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旋磁场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用20mT旋磁场分别作用于海人藻酸致痫后的大鼠模型和磁疗后3~8d的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观察癫痫发作程度、潜伏期和终止时间。结果前者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后者长疗程磁场组发作终止时间提前,与对照组和短疗程磁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mT旋磁场对大鼠癫痫发作有一定抑制作用。
苗玲沈沸苏敏张毅全海曦蔡琰
关键词:大鼠模型旋磁场匹鲁卡品海人藻酸长疗程短疗程
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神经系统疾病被引量:10
2004年
一、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基础 IGF-1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Salmon和Danghaday发现,曾被称为硫化因子,后因其对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又被称为生长介素.它是一类介导合成代谢具有生长激素样效应的细胞因子.IGF-1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碱性多肽分子,分子量为7649.它与胰岛素前体有50%的相同序列.与胰岛素不同的是,它在循环中保留相当于胰岛素C肽的部分,并有一个延长的羟基端.体内几乎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分泌IGF-1、表达IGF-1受体.循环中的IGF-1主要是由肝脏合成.血中的IGF-1主要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GFBP)结合,只有1%是游离的.人类IGF-1在循环中的浓度约为25nmol/L.[1]
耿介立苗玲
关键词:胰岛素生长因子-1神经系统疾病脑梗塞IGF-1运动神经元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的GABAA受体亚单位α1的mRNA表达及[^3H]Flunitrazepam受体配体结合的变化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本实验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的海马等部位 GABAA受体α1亚单位基因表达和受体一配体结合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经腹腔内注射 32 0~ 34 0± 5 .87毫克 /公斤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以制成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 ,能在癫痫持续状态 (定义为在皮质脑电图上显示痫性放电的至少 40分钟的持续性痫性发作 )下存活的大鼠在 1小时和 2小时后处于死 ,分别研究 GABA受体基因表达和放射结合位点 ,用原位杂交方法来测定脑部 m RNA水平 ,用 [3H]flunirazepam标记 GABAA 受体 benzodiazepam结合位点。结果 :动物痫性发作 2小时后海马的 CA1和CA3区域 GABAA受体 α1亚单位 m RNA显著下降 ,但是齿状回的 α1m RNA没有变化。 [3H]flunirazepam标记受体 -配体放射结合在持续 2小时持续痫性发作后可见海马的 CA1及 CA3和齿状回中均见下降 ,1小时的持续痫性发作尚未引起海马区域的任何α1m RNA或 [3H]flunirazepam受体 -配体放射结合的任何改变 ,并用结晶染色 1及 2小时后的大脑海马部位。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的癫痫持续状态可诱发海马区 GABAA 受体 α1基因表达的改变和 [3H]flinirazepam受体 -配体结合的下降 。
陆钦池苗玲蔡琰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GABAA受体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观察血浆中MMP-9含量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早期的变化,分析MMP-9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急性脑卒中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测定缺血后24小时内、第3天和第7天时血浆中MMP-9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后24小时内、第3天和第7天时血浆内MMP-9含量在上升;第3天和第7天时的含量均比发病时显著升高(P<0.001),第7天的含量比第3天的含量略高一点,但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早期)血浆中MMP-9含量迅速上升,3天后进入相对平台期,不再升高;说明MMP-9水平的升高与脑缺血疾病密切相关,并影响到脑缺血后的一系列反应。
张毅徐群苏敏苗玲蔡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酶联免疫吸附
凝血酶和自发性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2004年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1],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中15%是由于自发性脑出血的缘故.自发性脑出血造成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脑组织受损,脑水肿的形成等.目前,血肿周围的脑水肿可以加重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而凝血酶(Thrombin)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冯智英苗玲
NO在脑卒中中的作用
2004年
NO作为最主要的与血管调节有关的物质,参与很多的病理过程.它在急性脑血管意外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人们更多的是注意了NO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它在急性脑出血中也有重要作用.有实验证实[1],药物脑益安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之一便是抑制诱导型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从而加速康复.
朱莹苗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