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年春

作品数:20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运动员
  • 6篇女性
  • 6篇老年女性
  • 6篇关节
  • 5篇游泳
  • 5篇自由泳
  • 5篇肌电
  • 4篇自由泳运动员
  • 4篇下肢
  • 4篇下肢关节
  • 3篇健康
  • 2篇电图
  • 2篇电信号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变化
  • 2篇优秀运动员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水槽
  • 2篇排球
  • 2篇排球运动

机构

  • 14篇杭州师范大学
  • 10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上海体育科学...
  • 1篇上海体育职业...

作者

  • 20篇范年春
  • 6篇陆爱云
  • 3篇仰红慧
  • 3篇苏云
  • 3篇韩斌
  • 2篇王乐军
  • 1篇李旭鸿
  • 1篇郑樊慧
  • 1篇宋佩成
  • 1篇张磊
  • 1篇韩晓鸣
  • 1篇董菲
  • 1篇徐玉明
  • 1篇孙泊
  • 1篇杜正
  • 1篇郑明星
  • 1篇李征艳
  • 1篇刘公博

传媒

  • 6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体育科研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 1篇第七届全国运...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12届全国...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泳水槽中的个性化训练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09年
上海游泳水槽无论在方案设计还是在仪器配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应用水槽三线速度测试系统和水槽训练方法对施扬的游泳技术以及运动能力进行分析和诊断,探索出一套个性化的科学训练模式;同时,也为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在水槽的训练方法奠定基础。
徐峰杰崔登荣范年春仰红慧
关键词:游泳水槽个性化
优秀自由泳运动员水槽游泳技术及其肌电个案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同步摄像技术,在游泳水槽实验条件下对优秀自由泳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表面肌电图和同步摄像技术能较好地检测游泳运动员动作技术;在游泳动作中,股直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屈腕肌的激活程度较大,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应加强练习;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好,但动作技术仍需改善。
范年春陆爱云
关键词:自由泳运动员水槽表面肌电图肌肉活动
优秀自由泳运动员分段时间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对近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高水平(决赛和半决赛)自由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其中男、女各224人共历时7年。通过各分段时间与最终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历届不同水平、性别的优秀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的分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任何项目上,不论水平高低,自由泳运动员都呈现较为类似的时间分配模式,其中在短距离项目上,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前后半程的分段时间差越小并趋于均衡;在中距离项目上,男子运动员后半程保持速度的能力优于女子,历届世锦赛的获胜者在每个分段上处于领先位置,尤其在途中的游速上;同时长距离项目上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途中的分段时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加速)且变化较小,而水平稍差的运动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减速)。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保持总分段时间分配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优化和力量训练来提高分段成绩,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
李旭鸿范年春刘公博李征艳孙泊
关键词:自由泳优秀运动员
不同步行增速策略对健康老年女性下肢关节动力学及其功能补偿机制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3组不同步行增速策略的健康老年女性在正常行走和快速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动力学以及功能补偿机制的差异性。方法: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TM和三维测力台KISTLER,分别采集27名老年女性在正常行走和快速行走过程中的步态参数、下肢关节运动学以及地面反作用力。根据从正常行走到快速行走的速度增加策略,将其分成3组:依靠增加步频为G1组(n=10),增加步幅为G2组(n=8),同时增加步幅和步频为G3组(n=9),并对上述3组老年女性步行周期内的下肢关节力矩、功率峰值以及关节做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步速、步幅和步频相当的正常行走中,3组老年女性的下肢关节负荷无明显差异(P>0.05),且踝、髋关节的做正功能力起主导作用(40%左右),能量吸收则以膝关节为主(56%左右)。从正常行走到快速行走,G2、G3组老年女性下肢踝、膝两关节力矩、功率及关节做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G2组的踝关节力矩峰值、关节功率峰值以及做正功情况显著性增加(P<0.05或P<0.01);而G1组老年女性仅支撑期的下肢髋关节力矩、功率峰值以及做正功情况出现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步行增速策略可以改变其下肢各关节承载的负荷大小。在快速行走过程中,依靠增加步幅与同时增加步幅、步频的老年女性对踝、膝关节的功能需求较高,而依靠增加步频的老年女性对髋关节更为依赖,这主要是源于其踝关节功能性的不足,进而出现近端环节向远端环节功能补偿的趋势。
李旭鸿喻美鑫范年春陆家麒
关键词:老年女性
表面肌电图在游泳动作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项用于采集、记录和分析神经、肌肉兴奋发放和传播的生物电信号的实验技术,可以研究肌肉的功能[1]。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就是应用特定的电信号采集设备,通过表面电极引导,从肌肉皮肤表面采集和记录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的电信号。由于sEM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物信号实验技术,在体育科研中广泛应用。
范年春陆爱云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信号游泳
落地高度和性别对单脚落地下肢关节矢状面内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人体单脚足底落地过程中,落地高度对其矢状面内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UALISYS和三维测力台KISTLER同步采集18名在校大学生单脚落地过程,采样频率分别为500 Hz和1000 Hz。通过逆向动力学运算获取关节力矩,关节角速度与力矩的乘积被定义为关节功率,对功率积分得到关节做功。结果:随着落地高度的增加,不论男、女,其踝关节的活动范围、踝关节角速度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合力峰值、踝和髋关节力矩峰值以及踝关节做功均随之增大,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男性相比,女性从0.50 m高度单脚足底落地其踝关节角速度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合力峰值、踝关节功率峰值均高于男性(P<0.05),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和踝关节力矩峰值则低于男性(P<0.05)。结论:相对于男性,女性采取较为硬式的单脚落地技术。不论男、女,其单脚足底落地时均以踝关节跖屈肌为主、髋关节伸肌为辅的耗散能量策略来抵抗冲击负荷。随着落地高度的增加,呈现出男、女踝关节跖屈肌耗散比重增加而髋关节伸肌耗散比重减少的趋势。建议未来研究应关注单脚落地时下肢各关节运动如何才能耗散能量最大化,进而更好地缓冲避震来减少下肢关节损伤的发生。
李旭鸿范年春韩斌苏云
关键词:性别矢状面能量耗散
排球运动员落地技术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排球运动员落地技术特征的研究,为排球项目的伤病预防和科学化训练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2013年全运会男、女排球决赛圈中的32场比赛进行研究,根据运动员比赛中的进攻和拦网位置、触球方式和扣球类型等,将落地技术划分为左脚、右脚、双脚3种方式。通过卡方检验对运动员发球、扣球、拦网和传球动作后的落地技术是否在性别、不同进攻位置和扣球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间在发球、扣球、拦网和传球方面的落地技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攻队员在4、6号位的快速扣球较多采用单脚落地技术;在3号位,男子运动员左脚落地居多,而女子运动员更多采用右脚落地。结论:进攻队员通常在4号和6号位扣球后单脚落地,3号位副攻拦网后的单脚落地次数较多。为了避免无谓的损伤,建议运动员在赛前的扣球训练从1号和2号位开始。
李旭鸿范年春韩斌苏云王乐军
关键词:排球优秀运动员
高水平自由泳运动员游泳动作技术及其肌电实验研究
<正>研究目的:为更好的研究国内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自由泳动作技术的特征;为了解这些运动员自由泳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特征和规律;为高水平的自由泳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实验依据;试图为教练员对高水平运动员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
范年春陆爱云
文献传递
老年女性不同步行增速策略的下肢关节角度和角速度变化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增速策略的健康老年女性在步态周期内其下肢关节角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TM和两块三维测力台KISTLER对27名老年女性在自然行走和快速行走过程中的步态参数和下肢关节运动参数进行采集,根据受试者从自然行走到快速行走的速度增加方式分成3组:增加步频组(G1,n=10),增加步幅组(G2,n=8),同时增加步频和步幅组(G3,n=9)。对上述3组老年女性矢状面内下肢踝、膝和髋关节角度和角速度峰值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结果:无论自然行走还是快速行走,3组老年女性步态周期内下肢关节角度和角速度的均值曲线轨迹相似性较高(复相关系数CMC>0.850)。自然行走时3组之间下肢关节角度和角速度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自然行走相比,快速行走时的下肢各关节角度和角速度峰值呈现随步速加快而增大的趋势,尤其是以增加步幅来提高行走速度的老年女性(G2)。与此同时,G2组的下蹲力最大,其次是G3组,并分别与G1组呈显著性差异(P=0.000和P=0.002)。另外,3组老年女性的踝和髋关节的角速度峰值均出现在摆动初期,而膝关节则出现在摆动末期。结论:无论何种增速策略的健康老年女性,其步态周期内的下肢关节角度和角速度变化轮廓较为一致,一些重要时相的峰值大小与自身的下肢肌肉力量和步行策略有关。
李旭鸿喻美鑫范年春徐玉明韩晓鸣
关键词:老年女性关节角度角速度生物力学
步态策略视角下健康老年女性下肢关节动力学变化及功能性补偿机制
<正>研究目的:探讨三组不同步行增速策略的健康老年女性在步态周期内下肢关节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功能性补偿机制。研究方法: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TM和三维测力台KISTLER,对27名受试者分别进行正常行走和快速行走过程中...
李旭鸿喻美鑫范年春陆家麒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