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旗 作品数:6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支持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04年 目的探讨坚强固定技术与微创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为临床提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更好方法。方法总结胫骨平台骨折 4 6例 ,按Hohl分类法进行分类 ,将坚强固定与微创技术结合对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对 4 6例进行随访 ,膝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评分 ,优良 4 1例 (89.1 %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选择最佳方法 ,以最小的创伤重建关节面平整关系 ,使骨折得到坚强固定。并早期行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 。 王振虎 孙辉生 范红旗 刘振旗 刘大鹏关键词:骨折 微创技术 改良Ishiguro法联合鱼钩样缝线悬吊牵引治疗陈旧性远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掌板损伤 2024年 目的 介绍改良Ishiguro法(石黑法)联合鱼钩样缝线悬吊牵引治疗陈旧性远指间关节背侧脱位合并掌板止点断裂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陈旧性远指间关节背侧脱位合并掌板止点断裂患者6例,采用改良Ishiguro法复位固定陈旧性远指间关节脱位,并用鱼钩样缝线悬吊牵引法重建掌板止点.结果 术后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术伤口均Ⅰ期愈合.6例均未发生再次脱位,采用Dargan功能法评定功能活动:优3例,良3例.结论 改良Ishiguro法联合鱼钩样缝线悬吊牵引治疗陈旧性远指间关节背侧脱位合并掌板止点断裂,远指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且简单实用的方法. 赵伟超 魏斌 陶忠生 吴松林 赵柳 刘晋阳 倪翠娟 范红旗关键词:脱位 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面积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距下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面积的改变对后距下关节的影响。方法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 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两块,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 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后距下关节接触面积的改变。结果完整距下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275.67±46.02)mm^2。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 mm时,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167.67±25.09)mm^2,较完整跟骨接触面积显著下降(P〈0.01)。结论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移位≥2 mm其接触面积显著下降,应手术复位。 王振虎 彭阿钦 宋朝晖 孙辉生 范红旗关键词:跟骨 骨折 距下关节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与闭合复位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半螺纹空心钉治疗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为3枚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n=31),其中男20例、女11例;B组为PFLCP固定(n=31),男22例,女9例。术后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记录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后情况。对比A、B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分析骨折复位质量并测量患侧股骨颈短缩等数据;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股骨头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松动共10例,A组9例,B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股骨颈短缩共9例,A组8例,B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共11例,A组9例,B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A组平均(60.37±4.82)分,B组平均(75.57±9.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相比于使用3枚半螺纹空心螺钉,使用PFLCP可显著提高骨折改善治疗效果,可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刘建鹏 田鹏 李雪峰 范嘉文 侯小冬 白松林 范红旗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骨板 腹部S形切口带蒂瓦合皮瓣修复手掌及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2024年 目的探讨腹部S形切口带蒂瓦合皮瓣修复手掌及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例手掌与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患者,在患肢同侧腹部设计一S形切口,切开后形成两个“舌”形瓣,分别覆盖修复掌侧及背侧创面,供区不植皮直接缝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12~72个月随访。8例交腹带蒂瓦合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1例皮瓣术后感染,经伤口换药2周后感染控制,无皮瓣坏死,但该病例因外伤导致的尺神经断裂缺损及指屈肌腱损伤,使术后功能恢复较差;其余7例皮瓣愈合良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部S形切口带蒂瓦合皮瓣作为一种随意皮瓣,修复手掌及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供区切取面积大,无固定营养血管限制,供区隐蔽,是一种实用、有效、容易开展的手术方式。 赵伟超 范红旗 陶忠生 魏斌 陈京亮 郭永军 冯亚高关键词:外科皮瓣 撕脱伤 距骨外侧突骨折合并跟骨前突骨折1例 2024年 距骨外侧突骨折(lateral process fracture of the talus,LPFT)比较少见,其发病率在所有骨折中不足1%,占所有距骨骨折的10%~25%。距骨外侧突与腓骨内侧面形成关节并参与距下关节活动[1]。由于距骨外侧面及跖侧面均为关节面,因此,LPFT的解剖复位对于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及距下关节活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其较低的发病率,临床医师对其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漏诊及延迟诊断时有发生,特别在局部肿胀畸形不明显时,LPFT往往在初诊时被当作“踝关节扭伤”而未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增加了远期并发症的风险。跟骨前突骨折(anterioRprocess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s,APFC)同样是一种罕见、容易被忽视的足部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成人足部骨折的10%,报道少见。虽然最近的研究[2]报道了更高的发病率,但这种损伤在临床研究中同样未得到很高的重视。因在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表现不典型,故极易漏诊,在最初的漏诊情况下,患者多主诉负重及行走后跗骨窦区持续性疼痛,后期可能产生游离骨块的硬化,严重时产生创伤性关节炎。LPFT和APFC同时发生更属罕见,目前无文献报道。在此,笔者对1例LPFT合并APFC的诊治进行阐述。 赵伟超 陶忠生 黄鹏 边亚萌 王世飞 范红旗关键词:距骨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