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少嘉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值模拟
  • 3篇换热
  • 2篇沸腾换热
  • 1篇运输过程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剂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冷藏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强化传热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暖
  • 1篇微肋管
  • 1篇相变
  • 1篇流动沸腾换热
  • 1篇结霜
  • 1篇结霜过程
  • 1篇孔隙率
  • 1篇肋管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吴晓敏
  • 6篇王维城
  • 6篇莫少嘉
  • 3篇胡珊
  • 3篇姜培学
  • 1篇田雷
  • 1篇吴越
  • 1篇史琳
  • 1篇江航
  • 1篇李辉
  • 1篇魏兆福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食品冷藏运输过程的LCCP评价
2012年
本文基于寿命期气候性能LCCP概念,加入环境温度变化、冷藏运输车型、车速、制冷柜的COP和驱动方式、运输距离等影响因素,提出了科学评价食品冷藏运输过程LCCP的计算方法,并对12种冷藏运输车,在六个城市、不同冷藏温度及不同寿命期限内,使用R404A、R410A、CO_2三种制冷剂的LCCP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较高的城市,LCCP较大;与CO_2及R410A相比,R404A的LCCP最大;冷藏温度越低,能耗越大,LCCP越大;相比于使用主发动机或电驱动制冷柜的冷藏车,使用辅助发动机驱动的冷藏车的LCCP较大。
吴晓敏胡珊莫少嘉史琳王维城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制冷剂
用分形理论对结霜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初始霜晶在冻结的冰珠上产生,随着初始霜晶的生长分枝,枝晶上又不断长出枝晶,这一过程具有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生长的特征。本文应用分形理论中的有限扩散聚集(DLA)模型,建立了霜层初期生长过程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了空气流速、冷表面不均匀性、表面接触角等对霜层生长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接触角越大霜层生长越慢等与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相符的数值模拟结果。
吴晓敏江航莫少嘉王维城
关键词:结霜数值模拟
水平管内流动蒸发数值模拟及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研究管内流动蒸发的性能,利用FLUENT对外径为7 mm光管内的流动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对外径为7 mm的光管和微肋管内的蒸发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所用工质为R22,实验工况为:质量流速220 kg/(m^2s),7℃蒸发温度,15%~20%的入口干度,5~6℃的出口过热度,数值模拟和实验中均观测了流动蒸发中的旋流和脉冲喷射,分析了旋流及脉冲对换热等的影响。
吴晓敏莫少嘉李辉吴越王维城
关键词:光管微肋管数值模拟
堆积多孔介质中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研究堆积多孔介质中流动沸腾换热特性,以横截面积为10mm-10mm、长100mm的铜管中充满直径为0.4~1.0mm、孔隙率为0.31-0.37的钢珠的多孔介质为对象,对水在流过此多孔介质时沸腾换热现象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流速、热流密度、粒径和加热方位等对换热性能影响的规律:随着流速的增大,沸腾换热系数增大;随着热流密度增大,沸腾换热系数降低;随着热流密度的变化,小颗粒多孔介质的壁面过热度的变化量比大颗粒多孔介质要大得多;从下表面加热比从上表面加热的壁面过热度要低,约2—3K,更有利于沸腾换热。
莫少嘉吴晓敏田雷胡珊姜培学王维城
相变发汗冷却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以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相变发汗冷却为背景,对水在流过横截面为50mm×10mm的铜管中充满直径为0.4mm孔隙率为0.31的不锈钢珠多孔介质时沸腾换热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重力角度、无重力条件下多孔介质的导热系数以及内部缺陷对沸腾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角度、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及内部缺陷均影响多孔介质中的沸腾换热:重力与入口流呈0°时角度效应最大,近壁温度随导热系数的减小而降低,内部缺陷导致温度分布改变。
吴晓敏莫少嘉胡珊姜培学王维城
关键词:发汗冷却孔隙率换热性能
CO_2/丙烷混合工质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在FLURENT软件中植入相变UDF模块,实现了对混合工质流动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模拟对象为质量比50/50的CO_2/丙烷混合工质在内径4 mm长1.4 m的光管和微肋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工况如下,入口流速为0.487 m/s、入口温度为-5℃、操作压力为2.0928 MPa、壁面热流密度为100 kW/m^2。对比分析了两管内工质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液相容积分布和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光管,微肋管内工质由于微肋的作用,流速更大,温度更高,气液相分界面出现更早,对流换热系数更大,即微肋管内CO_2/丙烷混合工质的沸腾换热被强化。
吴晓敏魏兆福莫少嘉姜培学王维城
关键词: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