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晓宇

作品数:52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刑法
  • 14篇刑事
  • 14篇犯罪
  • 6篇刑事政策
  • 5篇规制
  • 5篇犯罪构成
  • 4篇盗窃
  • 4篇盗窃罪
  • 4篇数额
  • 4篇司法
  • 4篇法理
  • 4篇处罚
  • 3篇刑法理论
  • 3篇治安
  • 3篇治安管理
  • 3篇治安管理处罚
  • 3篇治安管理处罚...
  • 3篇社区矫正
  • 3篇牵连犯
  • 3篇罪数

机构

  • 44篇四川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52篇莫晓宇
  • 4篇蒋潇锋
  • 4篇刘畅
  • 2篇谢嗣强
  • 2篇向朝阳
  • 1篇姜正军
  • 1篇吴展
  • 1篇左卫民
  • 1篇刘建
  • 1篇李灏
  • 1篇李芳芳

传媒

  • 4篇中国刑事法杂...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刑法论丛
  • 2篇法学评论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理论与改革
  • 2篇人民检察
  • 1篇河南公安高等...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江西公安专科...
  • 1篇福建公安高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2
  • 4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罚的本质的理性探析——兼驳方孔先生的“动物性论”被引量:1
2010年
刑罚本质问题是刑法理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方孔先生认为刑罚的本质是动物性,这种理解无疑是肤浅的,对刑罚理论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害的。只有从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理性视角出发,分析报应刑论和目的性论的分歧和利弊,才能真正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即刑罚的本质是并合主义论。
刘畅莫晓宇
关键词:刑罚本质报应刑论目的刑论并合主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单位犯罪的挑战被引量:1
2007年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制度的构建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随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法律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日趋理性,有关规范市场主体及市场主体之间行为的法律亦不断完善,其中,对公司法人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形式观照回归实体关注的过程,而修订后的公司法中“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所产生的。
莫晓宇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单位犯罪公司法人制度法律制度揭开公司面纱社会主义
人工智能的多元刑事治理:理论建构与路径选择被引量:2
2023年
伴随技术迭代、产业融合与社会渗透,人工智能催生出了刑事治理的强烈需求。以个体法益保护为主线、以事后惩治为主张、以实害结果为主因、以国家垄断刑法规制为主轴的传统刑事治理体系,已经难以充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理论挑战与实践困境。合理吸收“一元-多元”“封闭-开放”的治理诉求,进行多元理念、多元结构、多元主体、多元形式、多元方法的理论解构与重塑,能够为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刑事治理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我们有必要推进和展开分类分级治理、预防治理、合作治理、复合治理、全周期治理等多元刑事治理实践,从而合理地调试出人工智能刑事治理的最优决策。
莫晓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刑事治理
吸收犯认识新析被引量:5
2005年
理论界对吸收犯的各种观点尚未能准确揭示出吸收犯的概念、类型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通过对吸收犯吸收关系生成机理的分析可以重新界定吸收犯概念,在此概念下,吸收犯类型实际上只有基本犯罪构成行为与修正犯罪构成行为或修正犯罪构成行为与修正犯罪构成的行为之间的吸收。
莫晓宇
关键词:吸收犯
职务侵占罪的处罚困境与解决路径——以利用职务便利盗窃本单位财物行为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职务便利窃取本单位财物的行为,无论将其认定为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都会造成罪刑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将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纯化为"侵吞"的一种,同时,只要认定为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就意味着行为人占有了目标物,在自己占有的情况下盗窃无从谈起,利用职务便利窃取的行为也就没有存在的余地。在主客观不一致的场合下,由于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解释,使得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不能并存,在这种情况下认定为无罪显然是不公平的。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盗窃行为,但由于主客观不一致无法认定为盗窃罪,至少可以成立侵占罪,同时行为人主观上的职务侵占故意也可以评价为侵占故意,故行为人在侵占罪的范围内主客观统一,应当认定为侵占罪。
莫晓宇张瑞曦
关键词:职务侵占罪侵占罪侵吞职务便利
刑事政策概念辨析——一个语词及语境的考察
2006年
从语义上观察,“刑事政策”应该是“政策”的一种;从政策学角度分析,“刑事政策”概念也是契合了政策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刑事政策”概念中的“政策”一词在我国历史和当前语境中的实际使用状况,使得该概念并不能承担起准确、完整且无歧义地表达其所指称对象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改造。相较之下,用“刑事公共决策”取代“刑事政策”是一个较好尝试。
莫晓宇
关键词:刑事政策
我国犯罪成立体系初探被引量:1
2004年
我国目前的犯罪成立体系存在着价值上忽视对权利的保障,结构上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相脱节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在价值上将我国犯罪成立体系的社会保护机能与权利保障机能相统一,在结构上将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相整合,并将积极的认定犯罪要件与消极的否定犯罪要件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犯罪成立体系。
莫晓宇
关键词:犯罪成立体系犯罪构成犯罪概念
异质同构、内在背反与纠偏复位——贪污受贿罪视阈内的“财物”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刑法对贪污、受贿罪对象均采“财物”一词,且共体例布局、同刑罚配置,司法解释亦渐进地将受贿“财物”扩张解释至“财产性利益”以应治理之需。但因二罪法益异质,无差别化同构的立法安排造成了概念逻辑的不自洽、法益彰显的不契合、量刑适用的不均衡等问题。解决路径上,近期方案可考虑对贪污罪'财物'恪守实体化理解,对受贿罪'财物'坚持实质化解读,将财物数额分别作为贪污罪的决定性情节和受贿罪的支配性情节,界分退赃情节在二罪量刑中的不同权重;远期方案则是二罪回归分列体例,并将贪污罪、受贿罪对象予以不同定义。
莫晓宇
关键词:贪污罪受贿罪财物法益
演进与检视:建国至今群体型犯罪的国家规制变迁与治理完善
2014年
建国以来的群体型犯罪历经了"因利而起期"、"谋政而生期"和"叔/益并举期"的流变。国家对群体型犯罪的规制也相应经历了由"宽容处置"到"严厉打压"复至"克制治理"的演进和回归。由六十余年历时性考察可见,由"容"至"严"再到"宽"的否定之否定变迁,反映出国家对群体型犯罪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刑法观的愈发成熟和执政信心的显著增强。当然,检视当前群体型犯罪之治理仍存在诸多困境,仍须从刑事的认识观与处置论角度予以优化和重塑。
莫晓宇
关键词:规制演进检视
刑法罪名“僵尸化”的现象、机理及对策被引量:2
2022年
刑法中长期处于未用、罕用、弃用状态的“僵尸”罪名现象由来已久。其生成机理既有风险社会降临后预防性、象征性立法观引领等总体原因,也有社会变迁引发个别犯罪自然消亡、一次法重大调整导致若干罪名适用对象被“强制清空”、仓促入刑造成新罪名难以适用、常见罪名广泛适用促使个别罪名被“架空”等具体成因。该现象的存续,对刑法权威的有效彰显、刑法功能的正确认知、社会治理的合理安排、刑法文本的集约利用均造成不良后果。对此,可考虑采用对“僵而应灭”型罪名彻底移除、对“僵而可替”型罪名替换适用、对“僵而待复”型罪名有效激活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莫晓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