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忠明

作品数:39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23篇社会学
  • 9篇政治法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残疾人
  • 8篇社会工作
  • 7篇社会
  • 5篇公共服务
  • 4篇社会排斥
  • 4篇社会组织
  • 4篇自组织
  • 4篇话语
  • 4篇话语分析
  • 3篇信任
  • 3篇信任问题
  • 3篇信任研究
  • 3篇营利
  • 3篇贫困
  • 3篇贫困研究
  • 3篇主义
  • 3篇非营利
  • 3篇分析范式
  • 3篇慈善
  • 2篇养老

机构

  • 38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中共济南市委...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38篇葛忠明
  • 4篇杨彦
  • 2篇付鹏伟
  • 2篇李锦绣
  • 1篇迟兴臣
  • 1篇唐绍欣
  • 1篇张志敏
  • 1篇解玉喜
  • 1篇李志伟
  • 1篇王磊
  • 1篇陈仁兴
  • 1篇张月云
  • 1篇张忠海

传媒

  • 8篇残疾人研究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文史哲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人口与社会
  • 1篇残疾人发展理...
  • 1篇“资产积累与...
  • 1篇2004年资...
  • 1篇残疾预防国际...
  • 1篇中国特色残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研究、政策与实务中衔接老龄化和智力与发展性障碍被引量:1
2017年
在研究、政策和实务中将老龄化、智力与发展性障碍(IDD)衔接起来,可以改善智力与发展性障碍老人以及由于老龄化致残的成年人的生活质量。这两个群体在健康与长期服务和支持方面,既有个性化的需求,也有共性的需求,本文就两个领域的研究、彼此的介入方法、领域内政策发展的思路等进行了交流。交流的范围主要是健康促进和家庭护理介入方面。智力与发展性障碍领域可以向老龄化领域借鉴的介入方法,主要有慢性病自我管理、跌倒防护、老年痴呆症护理、退休规划和临终关怀等项目。美国社区生活管理项目正是老龄化与残障这两个领域政策衔接的典型案例。
塔玛.赫勒葛忠明陈仁兴
关键词:老龄化
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被引量:9
2015年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提出,使残疾人公共服务的设计、组织和传递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这类讨论中的三个核心主题,试图分别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福利供给特别是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内在矛盾问题,以及公共服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问题,从而实现服务增值。在这三个问题的讨论之后,需要讨论在残疾人公共服务中潜在的一个问题,即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专业主义转折问题。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将被日益重视,这种关系因为引入了市场机制,因此将使单位资源的最优化使用成为可能,从而最终形成既有利于服务的使用者如残疾人群体,又有利于委托人/出资人即国家/政府的双赢局面。但需要警惕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出现的专业主义倾向,即专业社会服务人员和机构即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和机构利用其专业性,将服务传递的活动演化为一种追逐私利的活动。
葛忠明
关键词:残疾人公共服务专业主义社会工作
慈善事业的定位、社会基础及其未来走向
2022年
中国自古以来具有慈善的传统,儒家文化的“仁政”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以及慈善文化中的慈悲观和因果轮回等理念均莫定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文化基因。慈善作为一种慈心善行的社会行动,既指一种心肠和情怀,又指善的行动,其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人(如慈善家等),也可以是群体(如基金会等),其理论依据是人道主义。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依法治善”的新时期。
葛忠明张茜
关键词:现代慈善事业中国慈善事业慈善文化慈善家
话语分析:社会排斥和贫困研究的新视角
<正>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国内外(主要是国外研究)社会排斥研究的主要领域;然后介绍三个主要的研究范式,在批判的基础上,引出一个另类的研究范式;随后,就本研究适用的领域(济南的新社区内可能存在的社会排斥),提出笔者对这些范式的...
葛忠明
从专业化到专业主义: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问题被引量:36
2015年
中国社会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了从非专业到专业化的转折,这一转折是在社会工作学界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一方面,国内高校社工专业教师及其境外同行致力于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转型背景下国家/政府社会治理的观念发生了调整,对学者专业化的学术努力也有积极、肯定的回应。无论就服务的使用者而言,还是就社会和谐、秩序而言,专业化的转折都有其积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一个潜在问题,即从专业化到专业主义的转变倾向,因为如果没有专业化作为前提,专业主义将无从谈起;而一旦将专业化当作实现专业人士自身利益的手段,以助人为使命的社会工作将有可能成为追逐私利的专业活动。
葛忠明
关键词:专业主义社会工作
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
2003年
长期以来,理论家们只在一个狭隘的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框架内探索科学问题。所谓科学,就是对对象化了的客观部分的系统描述、解释,这样的知识应该具备客观性和普遍性,应该能够为人类的“控制”目的服务,人类的“终极关怀”的思索完全被排斥在科学的范围之外。社会工作对这样的科学观提出了挑战,它要求真正的科学必须是“事实的真”与“伦理的善”的完美结合。所以,狭隘的科学观必须扩大,必须向人类关于人性的知识领域开放。
葛忠明
关键词:科学观思索知识领域客观性
人与环境介入方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被引量:4
2003年
作为一种直接的实务 ,人与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一般的系统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于社会工作的实务中 ,强调案主与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 ,避免了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 -行为学派的标签论和个人中心论倾向 ,而强调将问题归结为人与环境的关系上。但由于人们建构的环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 ,因此 ,如果缺乏社会层面的充权环节 ,而仅仅在微观、中观层面落实意识的醒觉与增权 ,人与环境的方法所强调的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就会成为案主单方面适应环境的过程 ;而人与环境的方法本身也会成为保守的社会控制的工具。虽然人与环境方法重视并且强调案主的能力建设以及个人、人际和社区层面的全面增权过程 ,既关注个人取向 ,同时又关注环境取向 ,但依然有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的倾向。
葛忠明
关键词:介入生态
社会问题:过程及其实践的空间被引量:7
2003年
社会问题的传统研究有客观化、静止化、实践空间狭隘化的倾向 ,而且 ,还有外在性的特点。社会问题的形成与存在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 ,社会问题是在就推断事态的认称 (以及事态中的人们的问题认称 )、针对推断事态认称的社会话语 (作为对认称的回应 )和国家 /政府三者之间互动的结果。由于社会问题自身的实践性质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所面对的社会问题 ,要求国家、政府采取集体行动 (社会政策 )进行回应。从主观角度和“问题群体”的主体角度看待社会问题 ,能使我们在社会问题的应对过程中 ,获得更多的实践空间。
葛忠明迟兴臣
关键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
适度普惠还是适度积极?——论共同富裕背景下福利政策的发展被引量:1
2022年
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是学术界对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阐释,也是对中国社会福利未来发展的设计。在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需要对这一模式的价值、假设、理论进行回顾,反思其时代的适用性以及可能的转向。研究发现,适度普惠在价值选择上存在商榷的空间,而发展主义话语导致的低水平福利供给的政策选择,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于共同富裕的大时代背景。应当推动社会福利向适度积极的社会福利方向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在建设社会环境中的作用,融入共同富裕大局。
葛忠明林子昂
关键词:共同富裕积极福利社会工作
“残疾”对残疾人家人的影响探究:符号互动论的解释
2022年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残疾”对残疾人兄弟姐妹的自我认同、家庭结构、压力困境、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对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得出以下结论:(1)残障观念深刻影响着自我认同发展,污名化对残疾人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具有负面影响,但其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相对较小;(2)残疾人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未受到残疾的负面影响,同辈间积极的爱与亲情仍然是主流;(3)残疾人的兄弟姐妹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其根源在于父母对残疾孩子期望值低于对“正常”子女的期望值;(4)残疾是残疾人兄弟姐妹自身未来规划中的重要因素,其中拥有残疾的兄弟姐妹对择偶有一定影响但不造成显著的困境;(5)残疾人兄弟姐妹在自我叙事建构与外在符号建构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积极认同、发展压力困境的机制。
葛忠明曲玉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