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环 作品数:92 被引量:49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处理对番茄氮素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05年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处理对番茄氮素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田间的盆栽条件下,滴灌较漫灌能够明显地增加番茄果实的干物重和果实的吸氮量,降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在磷钾肥基础上配施氮肥对果实的干物重及吸氮量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可以提高番茄Vc含量;配施有机肥可以促进果实的干物质积累和对氮素的吸收,同时有机肥也能够明显提高果实中的糖酸比,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於丽华 韩晓日 娄春荣 高晓宁 董环关键词:滴灌 漫灌 施肥 番茄 马铃薯复种花生栽培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优化传统马铃薯—夏蔬菜模式并探索新型种植模式是挖掘辽西地区周年高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以马铃薯—夏花生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在辽宁省绥中进行田间试验,对其周年资源分配、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模式协调了两季的积温资源分配比例(0.2∶08和0.25∶0.75;0.32:0.68),3种模式光温分配的变化,引起了相应植株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变化,3种模式的投入产出比比例为模式Ⅰ0.63∶0.38;模式Ⅱ0.5∶0.49;模式Ⅲ0.37:0.58,模式Ⅰ经济效益最佳,但是投入产出比在3个模式中最大。经济效益的增加主要受马铃薯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何志刚 安景文 娄春荣 王秀娟 董环关键词:马铃薯 花生 一年两熟 生物炭还田条件下磷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8年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辽宁昌图棕壤区生物炭还田条件下磷肥减施20%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炭还田(3 000 kg/hm^2)后各处理促进玉米增产,最高增产5.5%,生物炭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的产量表现略有增加的趋势。生物炭还田后各处理均提高了玉米植株N、P和K的养分吸收量,提高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回收率,生物炭还田配施常规肥处理可更好促进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提高玉米氮素回收率,4年综合提高5.3个百分点;生物炭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可更好提高玉米磷素回收率,提高4.9个百分点。 韩瑛祚 娄春荣 王秀娟 刘慧屿 赵颖 何志刚 董环关键词:玉米 生物炭 养分利用 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盐分空间运移的影响,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壤全盐、电导率、硝酸盐、pH值,比较不同处理盐分指标的差异,对不同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0kg/667m2行... 董环 娄春荣 袁兴福 王秀娟关键词:土壤盐分 秸秆还田 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微生物菌剂对大豆产量和根瘤数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不同菌剂及菌剂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大豆产量和根瘤数的影响。以大豆铁丰29为供试材料,采用菌剂拌种和菌剂叶面喷施两种方式,调查了开花期各处理大豆根瘤数和成熟期各处理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菌剂处理既提高大豆产量又增加大豆根瘤数,菌剂1拌种比菌剂1叶面喷施增产,不同施入方式对于增加根瘤制数没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在提高大豆产量及增加大豆根瘤数方面,菌剂1都好于菌剂2。 隋世江 安景文 娄春荣 董环关键词:微生物菌剂 高产大豆 根瘤数 辽宁大豆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2010年 在辽宁地区进行 2 a 的"3414"田间试验,以初步掌握辽宁地区大豆的土壤养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种植大豆的土壤肥力基本属于中等水平; 全省大豆推荐最高产量施肥量为 N2.33 kg/667 m2、P2O52.42 kg/667 m2、K2O4.04 kg/667 m2, 最高产量为181.27 kg / 667 m2;以"对数"类型获得相对产量与对应土壤养分测试值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别取相对产量 50%、75%、85%和 95%计算土壤养分含量,得出全省大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刘顺国 邢岩 李红燕 戴继光 汪景宽 董环关键词:大豆 测土配方施肥 氮、钾运筹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9年 施肥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质量安全和土壤环境,因此,开展设施番茄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方案的研究,对区域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番茄新品种辽粉185为试验材料,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设计,探讨氮、钾配合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氮和钾施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氮施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随钾施入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氮、钾施入水平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均为先促进后抑制,通过回归模型获得番茄最高产量的氮、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323.6 kg/hm^2和377.0 kg/hm^2。采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的结果表明,氮是影响番茄产量、质量安全和环境的重要因素,氮投入142.9~285.7 kg/hm^2可作为区域设施番茄栽培决策施肥的参考区间。 董环 娄春荣 王秀娟 赵颖 何志刚关键词:氮 钾 设施番茄 土壤硝态氮 大垄双行模式下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与单垄单行种植模式相比,大垄双行模式下番茄产量得到显著提高,达到105826 kg/hm^(2),可增产6.2%;果实N、P_(2)O_(5)、K_(2)O吸收量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12.3%、6.2%、9.0%;增加了番茄生长前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而对作物生长后期的光合参数影响较小,整体改善了作物生长的透光性;有利于降低土壤0~60 cm土层NO_(3)^(-)-N的残留,平均降低43.8%,在0~20 cm土层削减效果最好。由此可见,大垄双行模式是一种适宜轻简化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种植模式,适用于辽宁地区设施番茄优化栽培种植。 韩瑛祚 王秀娟 刘慧屿 何志刚 董环 娄春荣关键词:大垄双行 设施番茄 生长发育 硝态氮 有机培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提高辽北地区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对照(T1)、牛粪+不施氮肥(T2)、秸秆还田+不施氮肥(T3)、常规氮肥(T4)、牛粪+常规氮肥(T5)、牛粪+减氮15%(T6)、秸秆还田+常规氮肥(T7)、秸秆还田+减氮15%(T8)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氮肥利用效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和牛粪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T4相比,T5、T6、T7和T8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46.43%、39.88%、12.68%和11.07%,全氮含量显著提高21.35%、17.57%、15.68%和12.79%。T5和T7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T4处理显著提高6.07%和3.15%,T6和T8处理与T4处理的籽粒产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5、T6和T8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T4处理显著增加7.09%、12.94%和6.94%;T6和T8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T4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9.03%和17.24%。综上,施用玉米秸秆和牛粪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氮肥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而且减氮处理未能降低土壤肥力及籽粒产量。综合来看,T5、T6处理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辽北地区合理土壤培肥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秀娟 解占军 韩瑛祚 娄春荣 董环 何志刚关键词:有机培肥 土壤肥力 玉米 氮肥利用率 一种方便更换棚膜的保温大棚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更换棚膜的保温大棚,包括棚体、棚膜、棉被和顶板,顶板设于棚体顶部,所述棚体包括侧墙体和支撑梁架,所述棚膜铺设于所述支撑梁架上,且所述棚膜上端固定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侧墙体的边沿... 娄春荣 韩瑛祚 赵颖 王秀娟 何志刚 董环 刘慧屿 张海楼 万井刚 华利民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