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莉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上腺
  • 4篇肾上腺皮质
  • 4篇皮质
  • 3篇原发性
  • 3篇聚集性
  • 3篇家族
  • 3篇家族聚集
  • 3篇家族聚集性
  • 3篇表达及意义
  • 2篇肾上腺皮质腺
  • 2篇肾上腺皮质腺...
  • 2篇腺癌
  • 2篇基因
  • 2篇肝癌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卫生职业...

作者

  • 7篇蒋莉
  • 4篇梁杏欢
  • 4篇卢德成
  • 4篇秦映芬
  • 4篇罗佐杰
  • 3篇吴继周
  • 3篇吴健林
  • 3篇邝晓聪
  • 3篇龚婷婷
  • 2篇胡蝶飞
  • 2篇宁秋悦
  • 2篇庞裕
  • 1篇陈雯
  • 1篇冼晶
  • 1篇梁惠萍
  • 1篇卢庭婷
  • 1篇张芬芬

传媒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LA-DQB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人群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人群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为寻找广西壮族人群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采取性别、年龄±5岁配对方法,在广西壮族肝癌高发区选取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并提取全血DNA,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HLADQB1*02/06/07等位基因在肝癌高发家族组和无癌家族组的基因频率分别是8.33%和33.33%、33.33%和8.33%、25.00%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QB1*04/05/08/09分别是0和8.33%、50.00%和41.67%、25.00%和16.67%、8.33%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LADQB1*02/04/05/06/07/08/09等位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HBs Ag阳性组)及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HBs Ag阴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5.79%和22.08%、0和5.19%、42.11%和46.75%、26.32%和19.48%、47.37%和35.06%、21.05%和20.78%、5.26%和9.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LA-DQB1各等位基因与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1)HLA-DQB1*02/07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壮族人群肝癌发生的拮抗基因,而HLA-DQB1*06等位基因可能为其易感基因;(2)HLA-DQB1各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壮族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的感染及性别无明显关联。
龚婷婷吴继周梁惠萍卢庭婷蒋莉吴健林胡蝶飞宁秋悦庞裕
关键词:HLA-DQB1等位基因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
趋化因子受体4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肾上腺疾病标本(肾上腺皮质腺癌15例,皮质醇瘤16例,醛固酮瘤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1例,正常肾上腺皮质2例)中CXCR4的表达;免疫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系(SW-13)中CXCR4的表达;将SW-13细胞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成瘤后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CXCR4的表达。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标本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93.3%,远远高于在皮质醇瘤(25.0%)、醛固酮瘤(14.3%)、肾上腺皮质增生(阴性)以及正常肾上腺组织(阴性)中的表达水平。SW-13细胞系CXCR4阳性率为(61.35±0.92)%,皮下移植瘤CXCR4的表达率为(71.39±3.60)%。结论:CXCR4与肾上腺皮质腺癌有密切关系,可为肾上腺皮质腺癌以及其他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罗佐杰蒋莉邝晓聪梁杏欢秦映芬卢德成
关键词:受体CXCR4
白细胞介素-17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水平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现场配对选取112对肝癌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共224例,以高发家族成员为观察组,无癌家族成员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清IL-17的水平。结果无论从总体水平还是分层(性别、年龄、名族、HBs Ag感染状况)比较,观察组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中,不同亲缘系数的成员之间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831,P=0.185)。肝癌高发家族中随着患肝癌例数增加,IL-17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0,P=0.563)。结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IL-17表达水平升高与肝癌家族聚集现象存在相关性。
张芬芬吴健林龚婷婷胡蝶飞宁秋悦庞裕蒋莉吴继周
关键词:细胞因子IL-17原发性肝细胞癌家族聚集性
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研究采用配对方法,选取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单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中未发生肝癌的家族成员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上述高发地区肝癌患者30例作为肝癌组对照。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DNA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测序。研究发现三组家族成员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突变率为0%。肝癌组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总突变率为10%(3/30)。肝癌组p53基因5/6外显子的总突变率与肝癌家族组间突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遗传易感因素,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成员中可能尚未发生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或较为罕见,肝癌患者中出现的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在后天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从而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龚婷婷吴健林吴继周于冰雪蒋莉
关键词:P53基因突变家族聚集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中两种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检测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肾上腺皮质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4例原醛症肾上腺皮质病变和8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EG-VEGF、VEGF的表达,并采集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原醛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醛固酮瘤EG-VEGF、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原醛症皮质增生及正常肾上腺皮质(均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醛症肾上腺皮质病变,EG-VEGF、VEGF的蛋白表达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相关(P<0.05),EG-VEGF与VEGF之间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 EG-VEGF和VEGF对原醛症皮质肿瘤的形成、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陈雯罗佐杰秦映芬梁杏欢卢德成冼晶蒋莉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为研究肾上腺皮质腺癌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选取4-6周龄裸鼠5只,将体外培养的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株(SW-13)注射至其双侧腋窝皮下,建立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模型。结果 6周后5只裸鼠双侧腋窝皮下均长出肿瘤,肿瘤胞膜完整,HE染色可见大量肿瘤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可以为肾上腺皮质腺癌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平台。
蒋莉罗佐杰邝晓聪梁杏欢秦映芬卢德成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
肾上腺皮质肿瘤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NF-κB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上腺疾病标本(肾上腺皮质癌15例,肾上腺皮质瘤30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1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7例)中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在肾上腺皮质癌组中阳性表达为9/15例,其中2例(+++),4例(++),3例(+),6例(-);在肾上腺皮质瘤组中,NF-κB阳性表达8/30例,其中0例(+++),2例(++),6例(+),22例(-);增生组有2例阳性,均为(+);在正常组中未检测出阳性。在肾上腺皮质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其他组中的表达,肾上腺皮质癌组与肾上腺皮质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F-κB对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蒋莉罗佐杰邝晓聪梁杏欢秦映芬卢德成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