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周荣

作品数:55 被引量:37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盆地
  • 12篇油气
  • 11篇成藏
  • 9篇断陷
  • 9篇徐家围子
  • 8篇徐家围子断陷
  • 7篇油气成藏
  • 7篇松辽盆地
  • 5篇地质
  • 5篇南海北部
  • 4篇徐家围子断陷...
  • 4篇山岩
  • 4篇矿床
  • 4篇火山
  • 4篇火山岩
  • 3篇地台
  • 3篇多金属
  • 3篇多金属矿
  • 3篇扬子地台
  • 3篇页岩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中山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海南省地质勘...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鸡西矿业集团...
  • 1篇海南省地质矿...

作者

  • 55篇蔡周荣
  • 33篇万志峰
  • 30篇夏斌
  • 24篇刘维亮
  • 12篇梁正中
  • 8篇郭峰
  • 7篇吕宝凤
  • 5篇张毅
  • 4篇符启基
  • 4篇胡杨
  • 4篇马驰
  • 4篇黄强太
  • 3篇王冉
  • 3篇许德如
  • 3篇张玉泉
  • 2篇黄先雄
  • 2篇王力
  • 2篇罗继文
  • 2篇袁亚娟
  • 2篇刘见宝

传媒

  • 5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华南地震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黄金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末期基底快速隆升地质事件
2010年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在伸展裂陷过程中,于沙河子组(K1sh)末期至营城组(Kyc)沉积时期发生挤压构造反转,受这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陷的中、北部在沙河子组末期有一次基底的快速隆升地质事件。通过地震解释剖面、平衡剖面、古构造演化图及基底变质核杂岩等分析,初步论证了此次地质事件的存在及其特点,并对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和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蔡周荣夏斌郭峰刘维亮万志峰
关键词:沙河子组松辽盆地
南海西部晚渐新世主要断裂活动特征及与红河断裂之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南海的形成演化是众多被动型边缘海中最复杂的,而南海西部的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又是南海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本文针对前人提出的红河断裂带出莺歌海盆地后的东延、南延以及东南延问题,通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受到南北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分析,认为这期的应力主要来自南海西部近南北向断裂带的右旋剪切活动,结合红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特征,提出晚渐新世末南海西部发生断裂构造置换,红河断裂带17°30′N以南近SN走向部分被南海西缘断裂带所置换,并且构造活动特征与北部红河断裂带明显不同,南海西部晚渐新世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两种不同影响效应。
蔡周荣夏斌万志峰刘维亮张毅
关键词:南海西部红河断裂晚渐新世
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特提斯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从特提斯演化来分析盆地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非位于特提斯构造带西段,具有三叠、锡尔特、伊利兹等多个超大型含油气盆地,主要有以撒哈拉地台为主的古生界成藏组合和北部大陆边缘为主的中新生界成藏组合。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特提斯洋开启以及海侵阶段,控制盆地烃源岩、盖层发育;特提斯洋关闭阶段,构造运动活跃,发育含油气圈闭,控制油气运移及分布。
万志峰夏斌蔡周荣刘平张毅
关键词:特提斯油气成藏
上、下扬子区古生界页岩气形成和保存的构造背景对比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目前泥页岩的储层特征,认为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较相似,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分析古生代以来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构造活动特征,认为上扬子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中,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下扬子区印支期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燕山期以来发生构造反转,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对页岩气的保存有重要破坏作用,因此上扬子区比下扬子区具有更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蔡周荣夏斌黄强太万志峰
关键词:扬子地台古生界页岩气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蔡周荣夏斌王冉吕宝凤
关键词: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壳幔相互作用
南海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在南海的重新活化被引量:10
2008年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其构造位置处于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关于南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致使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沿东南方向蠕动,从而导致南海的海底扩张。从特提斯的演化规律,以及新特提斯的闭合过程来看,南海并不是特提斯洋的残留海,而是新特提斯在闭合过程中配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东南方向蠕动的动力学机制下,在南海重新活化的结果。
蔡周荣张毅刘维亮万志峰刘平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一个IOCG型层控式夕卡岩矿床?
本文首先介绍了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背景,分析了其矿床地质特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石碌铁一钻一铜(金)多金属矿床明显受层位(石碌群第六层)、岩性(镁质夕卡岩)及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面理)等严格控制...
许德如肖勇马驰侯威蔡周荣符启基王力
关键词:夕卡岩矿床地质特征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地层压力特征分析
根据声波时差等效深度法对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西地区超压现象明显,异常压力主要分布在Es3—Es4地层中,极大值出现在沙三下亚段。平面上,剩余压力值在车西中央洼陷带和大王北西次洼深陷区最大...
万志峰蔡周荣梁正中刘维亮罗继文高惠君
关键词:车西洼陷地层压力
文献传递
徐家围子断陷应力场变化特征及“S”型构造格局成因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在伸展裂陷过程中,受板块构造和深部地质作用的影响,经历了一次挤压构造反转,其应力场特征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火石岭期和沙河子期为NEE—SWW向拉张应力场,拉张应力逐渐加强,在沙河子期达到最大,沙河子末期受郯庐断裂左旋作用转为NEE—SWW向弱挤压应力场,营城期则为NEE—SWW向强挤压、NNW—SSE向弱拉伸应力场,登娄库期形成的应力场基本平息,进入重力均衡作用阶段。通过对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沙河子末期郯庐断裂左旋产生的应力场对徐家围子断陷形成近SN向延伸的"S"型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夏斌邱亮斌蔡周荣张俊领郭峰刘维亮
关键词:应力场特征徐家围子断陷松辽盆地
西北非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被引量:9
2009年
西北非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受泛非、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运动的影响,西北非构造演化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中生代裂陷、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复杂过程,发育三叠、伊利兹、锡尔特等多个超大型含油气盆地。主要有两套成藏组合:撒哈拉地台为主的古生代成藏组合、北部大陆边缘为主的中新生代成藏组合。
万志峰夏斌蔡周荣刘维亮张毅
关键词:油气成藏成藏组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