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周荣
- 作品数:55 被引量:38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末期基底快速隆升地质事件
- 2010年
-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在伸展裂陷过程中,于沙河子组(K1sh)末期至营城组(Kyc)沉积时期发生挤压构造反转,受这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陷的中、北部在沙河子组末期有一次基底的快速隆升地质事件。通过地震解释剖面、平衡剖面、古构造演化图及基底变质核杂岩等分析,初步论证了此次地质事件的存在及其特点,并对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和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 蔡周荣夏斌郭峰刘维亮万志峰
- 关键词:沙河子组松辽盆地
- 南海西部晚渐新世主要断裂活动特征及与红河断裂之关系被引量:6
- 2008年
- 南海的形成演化是众多被动型边缘海中最复杂的,而南海西部的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又是南海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本文针对前人提出的红河断裂带出莺歌海盆地后的东延、南延以及东南延问题,通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受到南北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分析,认为这期的应力主要来自南海西部近南北向断裂带的右旋剪切活动,结合红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特征,提出晚渐新世末南海西部发生断裂构造置换,红河断裂带17°30′N以南近SN走向部分被南海西缘断裂带所置换,并且构造活动特征与北部红河断裂带明显不同,南海西部晚渐新世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两种不同影响效应。
- 蔡周荣夏斌万志峰刘维亮张毅
- 关键词:南海西部红河断裂晚渐新世
- 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8
- 2008年
- 特提斯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从特提斯演化来分析盆地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非位于特提斯构造带西段,具有三叠、锡尔特、伊利兹等多个超大型含油气盆地,主要有以撒哈拉地台为主的古生界成藏组合和北部大陆边缘为主的中新生界成藏组合。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特提斯洋开启以及海侵阶段,控制盆地烃源岩、盖层发育;特提斯洋关闭阶段,构造运动活跃,发育含油气圈闭,控制油气运移及分布。
- 万志峰夏斌蔡周荣刘平张毅
- 关键词:特提斯油气成藏
- 上、下扬子区古生界页岩气形成和保存的构造背景对比分析被引量:24
- 2015年
-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目前泥页岩的储层特征,认为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较相似,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分析古生代以来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构造活动特征,认为上扬子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中,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下扬子区印支期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燕山期以来发生构造反转,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对页岩气的保存有重要破坏作用,因此上扬子区比下扬子区具有更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 蔡周荣夏斌黄强太万志峰
- 关键词:扬子地台古生界页岩气
- 鸡西盆地下白垩统天然气地质条件被引量:3
- 2010年
- 鸡西盆地煤田开发历史较长,但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系统分析,对大庆外围战略选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盆地内煤岩和暗色泥岩烃源岩的显微有机组分、有机地化指标进行实验室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煤层壳质组含量很低,镜质组含量普遍大于70%,有机质演化均达到"低—中成熟"阶段;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很高,但烃类转化率较低,有机质演化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两者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据此认为盆地生油条件差但生气条件好。盆地煤层平均孔隙度为2.5%,砂岩孔隙为中—低孔低渗细喉道型,可以作为较好的天然气储层。实验数据显示凝灰岩的突破压力平均为243.4×105Pa,穆棱组泥岩的突破压力为900×105Pa,可以作为较好的盖层。依据煤田探采资料编制了盆地烃源岩等厚图,结合鸡西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认为:盆地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和生储盖组合条件,最易形成地层和岩性圈闭;北部坳陷的西鸡西—东海深部区间带和南部坳陷的穆棱矿—荣华区间为勘探的首选有利区带。
- 刘维亮夏斌蔡周荣万志峰梁正中余晓玲
- 关键词:鸡西盆地早白垩世生储盖组合圈闭勘探方向
- 鸡西煤田城子河组找煤方向被引量:4
- 2011年
- 鸡西煤田面临严峻的资源接替问题。以煤田探采、地震及野外勘查资料为基础,对区内煤层分布规律,盆地构造演化对煤层聚集与改造的控制作用及找煤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城子河组煤层的聚集和保存受箕状断陷的形成和演化影响较大;平面上南北两个向斜的北翼和盆地东部是煤层聚集和保存较好的区域;剖面上城子河组可采煤层主要发育于该组中下部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位于区内南部向斜北翼的玄武岩覆盖区域有较好的煤层保存。
- 刘维亮夏斌刘富华朴太元蔡周荣夏中曦
- 关键词:鸡西煤田城子河组找煤方向
-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一个IOCG型层控式夕卡岩矿床?被引量:9
- 2007年
- 1 成矿构造背景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海南岛五指山褶皱带的西段(汪啸风等,1991).矿区及近外围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长城系抱板群、蓟县-青白口系石碌群、震旦系石灰顶组、志留系空列村组、石炭系南好组-青天峡组、二叠系峨查组-鹅顶组、南龙组等(汪啸风等,1991;许德如等,2007).区内侵入岩主要出露有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区域构造主要发育近EW向的昌江一琼海构造带、NWW向的褶皱构造及NW向、NE向和近SN向断裂构造.……
- 许德如肖勇肖勇马驰蔡周荣蔡周荣符启基
-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 蔡周荣夏斌王冉吕宝凤
- 关键词: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壳幔相互作用
- 南海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在南海的重新活化被引量:10
- 2008年
-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其构造位置处于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关于南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致使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沿东南方向蠕动,从而导致南海的海底扩张。从特提斯的演化规律,以及新特提斯的闭合过程来看,南海并不是特提斯洋的残留海,而是新特提斯在闭合过程中配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东南方向蠕动的动力学机制下,在南海重新活化的结果。
- 蔡周荣张毅刘维亮万志峰刘平
-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一个IOCG型层控式夕卡岩矿床?
- 本文首先介绍了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背景,分析了其矿床地质特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石碌铁一钻一铜(金)多金属矿床明显受层位(石碌群第六层)、岩性(镁质夕卡岩)及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面理)等严格控制...
- 许德如肖勇马驰侯威蔡周荣符启基王力
- 关键词:夕卡岩矿床地质特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