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拉加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6H指数:9
-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并行PVP术患者24例,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比较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的比值(FEV1%)的变化;分析VAS评分及肺功能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一年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均于术后7 d内出院,出院前可站立行走,生活自理。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1周VC、FVC、FEV1%优于术前(P〈0.01或P〈0.05)。术后1年VAS评分及VC、FVC、FEV1%亦优于术前(P〈0.01),且也优于术后1周的情况(P〈0.01或P〈0.05)。VAS评分与VC、FVC、FEV1%呈负相关(r=-0.0964、-0.0702、-0.533,P〈0.01)。本组患者术后一年腰椎BMD高于术前(P〈0.01)。结论 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COPD并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能快速解除患者疼痛、恢复活动能力、帮助恢复肺功能,还能增强骨密度、预防再骨折的发生,疗效良好。
- 莫成敏蔡拉加
- 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8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采用交叉克氏针加喙锁关节的肌腱线固定术。结果按照Karlsson的术后疗效评价标准,优(A级)35例,良(B级)3例。结论交叉克氏针加喙锁关节的肌腱线固定术,使肩锁关节获得牢固的固定,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
- 林剑雄蔡拉加刘潮坚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 肘部T/Y型骨折术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及其骨折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36例142处肘部骨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使骨折复位,有效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来促进康复。结果按照肘关节活动度、肌力、工作能力、灵活性和关节疼痛与否为评价标准,随访9~12个月,优良率92%。结论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是最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 韦酋亨蔡拉加石昭宏陈芒
- 关键词:外科治疗康复训练
- 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入院准备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及腰椎骨折手术患者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中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三组(隆起型、突出型及游离型),每组20例。检测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与IL-6的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并检测2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髓核组织TNF-α、IL-1与IL-6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即表现为游离型〉突出型〉膨出型(P〈0.05);③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之间的疼痛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IL-6的表达与疼痛VA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与正常髓核组织之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TNF-α、IL-1、IL-6的表达存在差异性;椎间盘髓核中TNF-α、IL-1、IL-6活性水平增高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不同突出类型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程度无明确关系。
-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细胞因子神经根性疼痛
- 斯氏针内固定成人锁骨骨折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无螺纹斯氏针残端留于内侧内固定成人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6月148例用无螺纹斯氏针残端留于内侧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骨折,其中男106例,女42例;年龄23~56岁,平均32.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为中外1/3,简单骨折93例(斜形骨折76例,横形骨折17例),粉碎骨折55例,于伤后1~6d手术。结果其中140例得到随访,8例失访。其中退钉1例,气胸1例,延迟愈合1例,无感染和不愈合病例,无畸形愈合,除1例延迟愈合外均于术后6~8周X线出现骨折线模糊,8~10个月拔除内固定钉。结论无螺纹斯氏针内固定成人锁骨骨折将残端留于内侧固定可靠、选材方便、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愈合率高,是理想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
- 刘晓初蔡拉加林秋喜
- 关键词:内固定成人锁骨骨折
-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综合评判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短波、电针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缓解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 高锦沛蔡拉加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CTX-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滑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含量(CTX-Ⅱ)的表达情况,探讨CTX-Ⅱ与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0例KOA患者,按Michel Lequesen膝骨性关节炎严重度分级(ISOA)分为四组(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并选择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的膝关节滑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膝关节滑液中CTX-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四组KOA患者膝关节滑液中CTX-Ⅱ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四组KOA患者膝关节滑液CTX-Ⅱ的表达量: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p<0.05),CTX表达量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中度严重程度以上患者膝关节滑液中CTX-Ⅱ水平随KOA严重性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可利用CTX-Ⅱ的含量变化来监测KOA的病情发展。
-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
- 负压封闭吸引辅助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吸引(VSD)辅助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足踝部位软组织损伤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清创后给予VSD治疗,并使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对照组35例,仅采用常规清创与创面换药后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5.6%)例感染,疼痛评分为(2.9±1.3)分,对照组为8(22.9%)例,疼痛评分为(6.2±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吸引辅助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感染几率,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高锦沛蔡拉加
- 关键词:负压封闭吸引软组织缺损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疗效
-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44例小腿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进行临床分型,闭合开放性伤口,固定骨折,防治感染和骨筋膜室综合症,以及晚期并发症的修复。结果本组伤口甲级愈合128例,乙级愈合14例,丙级愈合2例,伤口感染2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至113天,平均83天,骨折延期愈合3例,骨和植入物裸露5例,无骨髓炎和骨不连,急诊截肢1例。结论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困难,须严格遵循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全面考虑伤员全身和局部,情况综合治疗。
- 李进波刘凤武蔡拉加
- 关键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
- 脊柱内固定器AF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采用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5d佩带胸腰支具下床行走。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0个月。手术7d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牢稳的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舶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林秋喜蔡拉加石昭宏刘晓初莫成敏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