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军
- 作品数:73 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部浅表转移性恶性肿瘤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初步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腹部浅表转移性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腹部浅表恶性肿瘤给予HIFU治疗,治疗前后行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CT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2例进展死亡。B超提示病灶回声呈增强、降低、再增强的变化趋势,16例治疗后CDFI显示丰富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增强CT显示2例治疗后病灶内仍有小片状增强区域及周边不均匀增强带。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1级烧伤,未见其它严重毒副反应。结论对于治疗复发、转移或局部侵犯的腹部浅表恶性肿瘤,HIFU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 许涛景红霞曹凤军李林均蔡晓军潘东风陈萍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恶性肿瘤
- 硒化壳聚糖对K562/AD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硒化壳聚糖对体外培养慢性粒细胞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阿霉素(AD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硒化壳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ADM细胞12、24 h,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软件拟合计算细胞周期;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应用RT-PCR法检测MDR-1 mRNA水平。结果硒化壳聚糖能够明显增强ADM对K562/ADM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P<0.05,P<0.01),下调P-gp表达和MDR-1 mRNA水平(P<0.05,P<0.01),硒化壳聚糖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显著。结论硒化壳聚糖能够通过下调MDR-1基因和P-gp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来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对体外培养的K562/ADM细胞耐药生物学行为产生逆转。
- 邓守恒蔡晓军潘东风李芳李林均陈萍
- 关键词:硒化壳聚糖K562/ADM细胞多药耐药生物学行为
- EGCG对5-氟尿嘧啶用于食管癌CaEs-17细胞增加疗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体外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食管癌CaEs-17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Fu组(培养液中5-Fu终浓度为6μmol/L),EGCG组(培养液中EGCG终浓度为20 mg/L)、联合组(培养液中EGCG终浓度为20 mg/L,5-Fu浓度为6μmol/L),4组作用24 h,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存活率,金氏公式评价二药的协同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突变型P53(mt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CG、5-Fu均可抑制CaEs-1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存活率和侵袭力;EGCG、5-Fu均可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能下调mtP53蛋白表达水平(P<0.05),二药联用上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 EGCG能够增强5-Fu对食管癌CaEs-17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下调mtP53蛋白实现的。
- 张润华王贤和陈萍邓守恒蔡晓军
- 关键词:食管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5-氟尿嘧啶化疗
- 硒化壳聚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NB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邓守恒陈萍曹凤军曾小华张正洪蔡晓军王贤和杨敬宁李林均类健翔俞远东苟志斌许涛佐志刚张军
-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该课题针对这一难题在体外观察了一种新合成的有机硒(硒化壳聚糖)对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突...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病理生理机制化疗药治疗硒化壳聚糖
- 鸦胆子油乳增强宫颈癌调强及^(192)Ir后装放疗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药鸦胆子油乳联合调强放疗(IMRT)及192I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行全程IMRT联合腔内后装治疗,采用6 MVX线调强放疗平均剂量54.5 Gy,1.8~2.2 Gy/次,每周5次,放疗30 Gy后开始行腔内后装治疗,后装照射共给5次,每周1次,每次6 Gy,治疗当日不进行外照射。研究组34例行全程鸦胆子油乳联合IMRT及腔内后装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 mL进行治疗,1次/d,连续使用21 d。观察并比较2组近期有效率、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1%和88%(P>0.05),1 a控制率分别为71%和79%(P<0.05),1 a生存率分别为82%和94%(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液系统微环境,增加氧供给来提高宫颈癌细胞对IMRT和腔内后装放疗的敏感性,增强宫颈癌放疗效果,并进一步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 邓守恒蔡晓军
- 关键词:宫颈癌鸦胆子油乳调强放疗腔内后装治疗
-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被引量:2
- 2011年
- 由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引发的恶性心包积液易导致心包堵塞而危及生命,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内注药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吴亚玲邓守恒雷金华曹凤军蔡晓军
- 关键词:超声恶性心包积液
- 施源管固定器
- 施源管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支撑杆顶端设有固定管,固定管内轴向分布有多条管道,每条管道两端的端口处都设有调节绳扣。根据施源管的管径选择相适应的管道,管道中的施源管通过调节绳扣固定在固定管上,这样可使多支不...
- 邓守恒陈萍李芳袁选举曹风军蔡晓军李林均王贤和潘东风喻雄杰许涛
- 文献传递
- 硒化壳聚糖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硒化壳聚糖与细胞c-myc和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SRB法和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Wright-Giemsa染色法检测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myc和c-fos分子表达。结果 25、50、100mg/L硒化壳聚糖作用HL60细胞48h可明显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各浓度硒化壳聚糖均可使细胞CD11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c-myc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c-fos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硒化壳聚糖可通过调控c-myc和c-fos基因表达来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
- 邓守恒张春香曾小华蔡晓军李林均陈萍
- 关键词:硒化壳聚糖增殖分化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芦荟多糖软膏促浅Ⅱ度烫伤小鼠创面愈合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软膏促浅Ⅱ度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芦荟多糖软膏、基质和京万红组,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6 s的方法复制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芦荟多糖软膏纱布(0.2 g.cm-2)、基质纱布(0.2 g.cm-2)、京万红纱布(0.2 g·cm-2)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饲养,每天换药1次,观察愈合时间,于伤后12 h和第1、3、5、7、9天,分别处死各组小鼠7只,取创面组织检测含水量、羟脯氨酸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另取7只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创面愈合时间芦荟多糖软膏组为(12.1±1.5)d,基质组为(15.2±3.2)d,京万红组为(12.5±1.9)d,芦荟多糖软膏组比基质组显著缩短(P<0.05)。伤后第1、3、5天,创面含水量芦荟多糖软膏组分别为(76.2±2.3)%、(65.7±3.1)%、(61.2±1.8)%,显著低于基质组(80.7±2.1)%、(70.8±3.1)%、(66.1±1.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后7~9 d各组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伤后3、5、7、9 d芦荟多糖软膏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基质组和京万红组(P<0.05)。伤后12 h各组创面组织含水量达高峰,随后下降,伤后12 h、1 d,芦荟多糖软膏组和京万红组创面组织NO含量显著低于基质组(P<0.05)。结论:芦荟多糖软膏能有效减少烫伤后早期创面组织NO释放,减少渗出和水肿,增强创面胶原合成来促进创面愈合。
- 邓守恒蔡晓军曹风军李林均李芳陈萍
- 关键词:一氧化氮羟脯氨酸
- 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期热、化疗治疗术后复发性宫颈癌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同期射频热疗(Radiofrequency hyperthermia,HT)、化疗治疗术后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64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IMRT+HT组和IMRT组(n=32)。IMRT+HT组:应用IMRT联合H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两组均同期给予顺铂化疗,阴道残端复发者加后装放疗。结果:IMRT+HT组的近期疗效优于IMRT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IMRT+HT组大于IMRT组(P<0.05);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期热、化疗治疗术后复发性宫颈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 汤继英蔡晓军陈萍潘东风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