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炜
-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体重180~220 g.链脲佐菌素联合尼克酰胺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成模大鼠随机分成6组(各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组(RSV组)、缺血后处理组(Post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RSV+Post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LY294002组[RSV+Post+LY294002组,于再灌注前15 min经颈外静脉给予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均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处理.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p-eNOS)及总eNOS蛋白(t-eNOS)的表达.结果 RSV+Post组eNOS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2±0.013比0.079±0.004,P〈0.01),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显著轻于对照组(1.15±0.32比3.51±0.32,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33±2)%比(75±2)%,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蔡炜方军陈昭阳林运灵吴黎明陈良龙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糖尿病瑞舒伐他汀
- 比较PCI和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 户富栋涂胜蔡炜陈良龙
- 不同边支开口优化方式对Provisional策略中主支金属支架植入后边支开口的影响-基于Micro-CT及OCT的体外仿真模拟分析
- 蔡炜
- 边支开口优化技术对Provisional策略中补救性边支支架植入后分叉部形态的影响--基于金属不可降解支架及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体外仿真模拟分析
- 蔡炜
- 基于边支优化技术(OOT)的优化型必要时T支架术(OPT)的仿真模拟和临床研究——从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到生物可降解支架
- 不同边支开口优化方式对provisional策略中主支金属支架植入后边支开口的影响—基于Micro-CT及OCT的体外仿真模拟分析 背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领域极富挑战的难题之一。以单支架术和必...
- 蔡炜
-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支架
- 文献传递
- 必要时T支架术边支开口优化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临床研究
- 2017年
- 目的比较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植入后有无边支开口优化(OOT)的1年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连续性患者45例,按主支支架植入后有无OOT分为OOT组(OOT,n=22)和无OOT组(non-OOT,n=23)。比较2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9~12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例数。结果 2组基线特征可比(P>0.05)。术后1年造影显示:non-OOT组主支、边支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小于OOT组[主支:(2.36±0.35)mmvs(2.64±0.42)mm,P=0.024;边支:(1.66±0.38)mmvs(2.23±0.44)mm,P<0.01],主支、边支再狭窄率也高于OOT组[主支:(22.69±6.81)%vs(13.32±3.61)%,P<0.01;边支:(32.35±13.99)%vs(13.71±3.69)%,P<0.01]。1年随访期间,non-OOT组和OOT组分别发生3例和1例MACE(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以必要时T支架术为起始治疗策略者,OOT技术可降低主支和边支血管再狭窄。
- 蔡炜郑行春罗育坤彭亚飞林朝贵陈良龙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
-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被引量:3
- 2021年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5%~20%,仍是PCI领域极富挑战的难题之一。较之非分叉病变,CBL的PCI不仅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且术后再狭窄和血栓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尤其是边支血管开口再狭窄。国内许多学者针对CBL介入治疗策略和技术进行了改良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本文就CBL的介入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蔡炜陈恩陈良龙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一种生物可降解医用弹簧圈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降解医用弹簧圈及其应用,该生物可降解医用弹簧圈包括:可降解的弹簧圈本体,所述弹簧圈本体由聚乳酸或聚乳酸聚合物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弹簧圈本体包括拉伸状态及释放状态。本发明克服了技术局限和偏差,将聚乳酸或...
- 蔡炜陈良龙吴军平
- 福建省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3
- 2022年
- 我国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引导的血运重建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1-2]表明,只有解除由冠脉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心肌缺血,患者才能从PCI的血运重建中获得远期收益。鉴于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技术临床应用不足,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测定是一种基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计算FFR技术,可在导管室中实时评估冠脉病变导致有生理学意义的心肌缺血及其严重程度。为了更好地规范QFR的临床应用,让该技术尽快在各类医疗机构中普及使用,特制订福建省冠脉QFR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陈良龙罗育坤范林蔡炜郭延松吴志勇陈威柴大军苏津自王焱谢强熊尚全张彦陈金灶王耀国许朝祥黄小洪罗顺祥郑元琦林施峰陈平林清飞
-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血运重建冠脉狭窄导管室冠状动脉生理学意义
- 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评估技术的发展现状被引量:8
- 2022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39万人,2021年近100万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冠心病对人类健康威胁的不断升级,精准诊断冠脉病变愈发重要。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2014年欧洲大型临床研究[2]显示:基于CAG的解剖学评估方法存在近1/3的误诊、漏诊。此外,临床上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是否需要置入支架,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判断依据。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不足,多种无创和有创的检测手段应运而生,如CT冠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微血管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及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等。这些新诊断方法的诞生提示目前临床实践已非简单地针对血管解剖结构评价病变程度,或透过各种所见即所得的检查结果做出直观的诊断及处置,而是已进入以各种冠脉功能学指标为标志的生理学评估时代。冠脉生理学或功能学评估可在既有解剖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评价冠脉病变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及其严重程度,进而做出更精准的诊疗决策并改善预后。
- 蔡炜陈恩范林范林罗育坤陈良龙
-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