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登秋

作品数:2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三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文化
  • 7篇文学
  • 7篇客家
  • 4篇信仰
  • 3篇客家文化
  • 2篇艺术
  • 2篇语境
  • 2篇中原文化
  • 2篇钟理和
  • 2篇网络
  • 2篇网络文学
  • 2篇文化生态
  • 2篇文学创作
  • 2篇民间信仰
  • 2篇客家人
  • 2篇化生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当下
  • 1篇当下文学

机构

  • 22篇三明学院
  • 2篇三明高等专科...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蔡登秋
  • 1篇廖开顺

传媒

  • 5篇三明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赣南师范学院...
  • 2篇黄河科技大学...
  • 2篇三明高等专科...
  • 2篇江苏海洋大学...
  • 2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寻根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龙岩学院学报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文学与和谐社会的文化构建
2009年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便捷的网络媒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不计其数的网络文学充塞于网络中,这无疑对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自身的自由性、虚幻性特征和缺乏科学的严格规范管理,其相应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清醒的认识和密切关注。
蔡登秋
关键词:网络网络文学和谐社会文化
论网络时代的文学阅读
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文学阅读进行论述:一、论述网络文学阅读的不同和差异,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指出网络文学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和阅读背景的改变;二、从网络文学的直观形象性、交互对话性、超文本链接和共时交流性等特征的...
蔡登秋
关键词: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教育者
文献传递
“道南衍派”的成因、文化现象和祭祀
2011年
杨时是宋代理学道南的鼻祖,被认为"程氏正宗",他那"尽心"、"知性"、"止于至善"的儒家风范,精进勤勉的治学方式,以及"清廉"、"爱国"的儒家忠孝实践,终而成就了一代大儒的形象。加之后裔的枝繁叶茂,形成东南亚一带庞大的杨氏族群,即"道南衍派"。同时在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祭祀活动中,这一衍派意识获得了加强。
蔡登秋
关键词:文化现象祭祀
“文缘关系”:海峡两岸客家人的精神纽带--评邱立汉《闽台客家文缘关系研究》
2022年
台湾地区与福建一衣带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的密切关系。明清时期,福建不少客家人为谋生渡海迁台垦殖,并就地落籍。两岸客家存在改变不了的血缘关系,也有改写不了的“文缘关系”,“文缘关系”是海峡两岸客家人的精神纽带。邱立汉著述《闽台客家文缘关系研究》从迁台垦殖、“文开淡北”、习俗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两岸“文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蔡登秋
论三明列西村谢佑信仰文化生态与现代性启示
2016年
三明市列西村的民间信仰对象丰富,种类复杂,构成了独特的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结构。谢佑民间信仰在这种文化生态的产生和传衍,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信仰对象。为此,列西村每年正月二十日举行一次大型的谢佑大帝巡安祭祀庆典,其规模和仪式庞大而庄严,显示出谢佑民间信仰生命力的外在表现文化生态。谢佑民间信仰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最根本的因素来自于信仰对象生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那种儒道兼容并包的精神内核,显示出其稳定的精神文化生态。谢佑信仰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在时代急剧转型的今天,新的意识形态的融入,带来了信仰制度文化生态的变化,对此,研究者理应重新对当代民间信仰,特别是独具影响力的谢佑民间信仰对象的认识加以改变,发现其本土文化价值功能和现代意义。
蔡登秋
关键词:民间信仰文化生态
当下文学的创作状态和发展趋向被引量:1
2007年
从20世纪末到今天,中国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位移:从文学创作模式来看,普遍不再追求经典化写作,而是向民间化模式转换;从意识空间来看,传统意义上集体意识慢慢淡化,而是逐渐滑向个人意识;从审美指向来看,由艺术审美走向技术审美。因此,在风云变幻的世纪转换中,当下文学创作给许多人带来不适感和茫然感,不知道文学何去何从。无论文学以什么形式存在,只要人类有语言审美的需求和精神寄托寓所的愿望,就有作为语言审美的文学存在的理由。
蔡登秋
关键词:艺术当下文学
客家古村落的文化意境被引量:6
2005年
蔡登秋
关键词:中原文化客家人客家文化边缘性传人
当代生态写作艺术空间开拓的意识倾向性分析
2009年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各门学科纷纷涉足这一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敏感之纬,也加入生态环境问题的阵营之中。纵观20余年来的生态文学创作界面有着明显的意识倾向性,大致可以归纳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我国生态危机提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之音;以艺术审美观念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暗含深层生态伦理的观念;带有一定的生态伦理思考的小说创作,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商业利益驱动下,致使其创作带有明显的商业化意识倾向。由此,三种意识倾向显示了我国生态写作的困惑和生态艺术空间开拓的难度。
蔡登秋
关键词:生态写作艺术空间
关于吴浊流小说“孤儿意识”主题的辨析
2013年
大陆研究者认为吴浊流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的重要主题是反映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的孤儿意识,其实小说中的"孤儿意识"并非是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出现的意识观念。通过对作家身份、日据时期与光复时期的历史现状和《亚细亚的孤儿》文本等多角度研究,可以发现:吴浊流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并非以突出"孤儿意识"为主题,而是一部反映"反日复汉"主题的小说,"孤儿"只是一个目的性的命名,出于出版的现实影响考虑;"孤儿意识"是一个不断被阐述的概念,小说在于对反日形象的刻画,而非"孤儿意识"的渗透;吴浊流作为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汉民族认同感,"孤儿意识"是他人生后期的思乡愁绪的表现;"孤儿意识"是台独分子的有意放大,借以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
蔡登秋
关键词:吴浊流
台湾作家钟理和文学选择的人生诉求
2013年
钟理和的文学选择是他一生中颇有意味的话题,与他的早期失学关系最大。钟理和早期文学尝试仅仅是文学的冲动和爱好,强大的宗教伦理文化传统是他选择文学的内驱力。钟理和人生中不断遭遇不幸,他始终坚持着文学创作,年青时试图借文学反抗传统和诠释同姓婚姻的合理性诉求。钟理和选择文学终极的诉求是重塑自己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身份,以便重新融入客家人的社会。
蔡登秋
关键词:钟理和台湾文学客家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