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丘陵
  • 3篇丘陵沟壑区
  • 3篇黄土丘陵
  • 3篇黄土丘陵沟壑...
  • 3篇沟壑
  • 2篇植被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丛枝菌根
  • 2篇丛枝菌根真菌
  • 1篇多样性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自然恢复
  • 1篇土壤种子库
  • 1篇土壤种子库特...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率
  • 1篇种子库
  • 1篇自然恢复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薛玲
  • 2篇李登武
  • 1篇李景侠
  • 1篇王冬梅
  • 1篇袁宝妮
  • 1篇张万红
  • 1篇刘杰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物种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阴、阳坡10个样地中,共萌发了55种2203株幼苗,隶属于23科48属;总密度达到5505±625.537粒/m2,且0-5 cm土层远远大于5-10 cm土层的土壤种子库密度,约是其4.6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未与恢复年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但生态优势度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阳坡上升的趋势比阴坡明显;组成成分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0952-0.7143,恢复年限相距越大,其相似性越小,说明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也是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加大的过程。
袁宝妮李登武李景侠王冬梅薛玲刘杰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与植被自然恢复基础研究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能够与大部分的陆生高等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该共生体称为丛枝菌根。它能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的竞争能力;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
薛玲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植被自然恢复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分布被引量:3
2011年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撂荒到灌丛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阴、阳坡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代表植物的AM真菌侵染状况、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以及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从不同恢复阶段植被中,共分离到18种AM真菌,隶属于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2种为不同恢复阶段中的共有种,即为本区的优势种,其余的16种在各恢复阶段中的分布有所差异。在阳坡半阳坡的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中,各宿主植物的平均侵染率,仅第1,2阶段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而阴坡半阴坡的AM真菌的侵染率则差异不显著,根际的孢子密度,以第4,5阶段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第1,2阶段。对于AM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在阴、阳坡则呈现相似的规律,即第4,5阶段较高,第1,2和第3阶段则相对较低。对AM真菌物种均匀度而言,阳坡半阳坡的第5阶段与第2,3,4阶段的差异显著,阴坡半阴坡上则差异不显著。
李登武薛玲张万红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侵染率黄土丘陵沟壑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