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华北平原1981-2001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特征
- 本文利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模型(VIP模型),以GIS背景数据库(土地利用图、土壤质地图和数字高程图)为支撑,在NOAA-AVHRR NDVI数据和气象信息的驱动下,连续模拟了1981~2001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
- 莫兴国薛玲林忠辉
- 关键词:蒸散量华北平原
- 文献传递
- 用NDVI时间序列确定作物物侯和作物类型判别
- NOAA/AVHRR卫星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监测中,而由第一和第二通道的辐射数据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是用得最多的一个。NDVI...
- 林忠辉莫兴国薛玲
- 关键词:谐波分析傅里叶分析物候
- 文献传递
- 用多时相NDVI数据估算华北平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 本文结合莫兴国改进的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双源模型和CASA模型,以NOAA AVHRR-NDVI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为信息源,以GIS数据库为支持,模拟了华北平原1981-2000年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农田蒸散量,进而计算得出...
- 薛玲莫兴国
- 关键词:蒸散NDVI
- 文献传递
- 华北平原1981~2001年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43
- 2005年
- 利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模型(VIP模型),以GIS背景数据库(土地利用图、土壤质地图和数字高程图)为支撑,在NOAA-AVHRRNDVI数据和气象信息的驱动下,连续模拟了1981~2001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蒸散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蒸散量与Lysimeter观测值和其他学者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华北平原冬小麦多年平均蒸散量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黄河以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的蒸散量在200~400mm之间,南部地区在400~466mm之间。对玉米而言,北部的海河低地平原以及津、冀、鲁的沿海地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变化在230~380mm,其余大部分地区蒸散量在380~470mm。除本区最南端的极少部分地区外,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都小于蒸散量,水分亏缺量大于200mm,而夏玉米生育期内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大于蒸散量。
- 莫兴国薛玲林忠辉
- 关键词:蒸散量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