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麻疹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麻疹流行
  • 2篇抗体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异常...
  • 1篇消除麻疹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脑脊髓...
  • 1篇麻疹IGG抗...

机构

  • 10篇东莞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袁焕章
  • 5篇朱建琼
  • 5篇毛东波
  • 3篇刘隽
  • 3篇黎景全
  • 2篇夏宪照
  • 2篇王莹
  • 2篇蔡碧兰
  • 2篇梁雄燊
  • 1篇杨华可
  • 1篇黄勇
  • 1篇李宇聪
  • 1篇李艳芬
  • 1篇莫想换
  • 1篇王东
  • 1篇刘思渊
  • 1篇许红梅
  • 1篇温金军
  • 1篇陈巧仪

传媒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市2005年麻疹流行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袁焕章朱建琼夏宪照毛东波许红梅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广东省东莞市一起成人麻疹爆发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
2006年
朱建琼毛东波袁焕章
关键词:麻疹血清学
东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8—2010年流脑疫情资料及健康人群带菌情况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东莞市共发生流脑病例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027/10万;6例病例的年龄分别为:17天龄、3月龄、16岁、17岁、23岁、61岁;病例均为男性,且均为外地户籍;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1、3、4、5、8、10月。5例病例的血液或脑脊液样本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B群2株、C群3株),1例病例的脑脊液沉渣涂片镜检发现G双球菌。2008—2010年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咽拭子737份,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7株,其中B群6株、C群1株,人群带菌率为0.95%。结论东莞市流脑流行菌群以B群和C群为优势菌群,今后应关注菌群的变迁,继续做好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及流脑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工作,控制流脑发病率。
袁焕章蔡碧兰李宇聪刘隽陈巧仪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2009年东莞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厚街镇各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抽检261人,男性154人,女性107人,几何平均滴度为1∶4173。IgG抗体阳性人数249人,阳性率为95.4%;达到保护水平的人数242,保护率为92.7%。年龄为7、8月的儿童调查了11人,仅有2人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8.2%。结论:除了7、8月婴儿外,其它年龄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水平及抗体滴度都具有较高水平。
黄勇杨华可黎景全李艳芬袁焕章
关键词:麻疹
东莞市2007—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急性新发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7--2011年急性新发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7--2011年共报告急性新发乙肝病例219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2/10万;死亡3例,年均死亡率为0.0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85/10万、6.58/10万、5.88/10万、3.42/10万、2.1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桥头、企石、虎门、东城、厚街5个镇街,该5个镇街发病数占全市32个镇街发病总数的45.83%(1005/2193)。男性16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46/10万;女性5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叭)。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共1790例,占病例总数的81.62%。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共829例,占37.80%,其次为民工506例,占23.07%。结论东莞市近5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高发人群为工人及民工,发病呈现地区聚集性,提示应加强工厂等集体单位及高发地区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针对高发人群制定有效的乙肝癌蔷务.塘簧略.
袁焕章刘隽温金军
关键词:发病率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4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成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治成人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麻疹病例,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东莞市共发生≥15岁麻疹病例695例,其中年龄在15~30岁的592例,占总数的85.18%;麻疹的发病高峰为5—8月,占病例总数的61.73%(429/695);病例以外来人员为主,占93.81%,尤以青壮年居多;病例主要来自广东省邻近省份,分布于经济较好的镇(区);病例免疫史不详或无免疫史者占95.68%。出疹后3d内采的血清标本阳性率为67.71%(302/446),出疹后4~14d采集的血清标本阳性率为74.14%(129/174)。结论分析提示要加强经济较好的镇(区)的麻疹监测工作,特别是加强外来青工聚集地(工厂、出租屋等)的麻疹监测及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以达到进一步控制麻疹,减少外来青工麻疹的暴发、流行。
袁焕章毛东波朱建琼刘思渊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7—2011年风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风疹的流行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东莞市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东莞市累计报告风疹病例456例,年均发病率为1.24/10万。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4—6月,累计发病302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6.23%。32个镇(街)年均发病率波动在0~4.68/10万,4个镇(街)发病率超过2/10万,分别为寮步镇(发病98例,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大朗镇(发病63例,年均发病率为4.05/10万)、石排镇(发病22例,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洪梅镇(发病6例,年均发病率为2.06/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年龄组分别为:20~29岁年龄组共165例,占病例总数的36.18%;0~9岁年龄组共127例,占病例总数的27.85%;10~19岁年龄组共116例,占病例总数的25.44%。男性242例,女性21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高发人群为工人150例、学生116例、散居儿童68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2.89%、25.44%、14.91%。结论加强风疹疫情监测、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和成人风疹疫苗接种等是控制风疹流行和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有效措施。
袁焕章梁雄燊刘隽蔡碧兰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东莞市2005-2011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阐述东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现简报如下。
袁焕章黎景全梁雄燊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东莞市2005~2007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东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对该系统2005~2007年所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AEFI 569例,其中一般反应272例(47.80%),异常反应267例(46.92%),偶合症18例(3.16%),不明原因7例(1.23%),心因性反应4例(0.70%),实施差错事故1例(0.18%)。男性报告数多于女性。在所使用的24种疫苗中有20种出现不良反应,报告平均发生率为4.19/10万,以肺炎疫苗、HIB和百白破的发生率最高,且百白破的报告数最多。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过敏性皮疹、发热和局部红肿浸润反应。结论该系统在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发现AEFI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王东毛东波夏宪照杨庆东侯达繁朱建琼王莹袁焕章莫想换
关键词:预防接种
东莞市外来员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外来员工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外来员工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东莞市各镇的经济水平及地区分布为特征分层,随机抽取长安等5个镇为此次监测点,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88~1990年、1982~1984年、1976~1978年、1970~1972年出生的4个年龄组,近3年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免疫史的外来员工,每组男女性各20人,共800人;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高±,步镇裕元鞋厂已接种MV的员工237人和新人厂未接种MV的员工363人,共600人。以此1400人为本次监测对象,采集的合格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共检测合格血清标本1399份。外来员工麻疹IgG抗体的阳性率为81.48%,有效保护率为44.8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50±1:3.82);4个年龄组员工麻疹IgG抗体GMT均〈1:800;5个镇员工麻疹抗体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已免疫员工麻疹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免疫员工,两者抗体阳性率、有效保护率和GMT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外来员工麻疹抗体水平低,给外来新员工接种MV能有效提高外来员工免疫力。
袁焕章黎景全毛东波朱建琼王莹
关键词:麻疹IGG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