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璞

作品数:27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5篇手术治疗
  • 5篇术后
  • 5篇骨瓣
  • 5篇骨瓣减压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
  • 4篇血肿
  • 4篇显微手术
  • 4篇高血压
  • 4篇标准大骨瓣
  • 4篇标准大骨瓣减...
  • 4篇出血
  • 3篇代偿
  • 3篇代偿能力
  • 3篇动脉
  • 3篇外科
  • 3篇显微手术治疗
  • 3篇裂伤
  • 3篇颅骨

机构

  • 15篇宿迁市人民医...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沭阳县中医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袁璞
  • 16篇刘保华
  • 13篇张建永
  • 7篇朱宗锦
  • 7篇姜宁
  • 7篇熊方令
  • 6篇陆海
  • 6篇高明明
  • 6篇蔡旺
  • 5篇张怀兵
  • 3篇梁成
  • 3篇管小青
  • 3篇陈焰
  • 3篇吴建强
  • 3篇吴际生
  • 3篇高行德
  • 3篇刘保华
  • 2篇袁牧
  • 2篇郑晶
  • 2篇高明明

传媒

  • 7篇临床神经外科...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为单发,临床症状各异。头颅CT表现为肿瘤呈"日光放射征"改变,周边骨质硬化。头颅MRI示,肿瘤呈T_1WI不均匀中-高信号,T_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颅骨及周边硬化颅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预后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表现为蜂窝状肿块,由充填有多量血细胞的囊状血管组成。结论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效果确实可靠;术后病理检查为其最终确诊的有效手段。
熊方令刘保华高明明袁璞张怀兵高宜录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颅骨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腔容积代偿能力的探讨被引量:63
2008年
1.一般资料:收集2001—2005年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而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病例67例。男46例,女21例;年龄17~62岁,平均47岁。其中硬膜下血肿脑疝39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脑疝10例;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内血肿脑疝13例;大面积脑梗死、半球肿胀脑疝形成5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者62例,另5例在手术准备过程中有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4分12例,5分15例,6分16例,7分10例,8分14例。
张建永刘保华陆海袁璞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代偿能力减压术后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
57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应用范围、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跟踪随访6~24个月,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1次栓塞成功,其中43例动脉瘤100%栓塞,6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85%栓塞,1例患者栓塞不成功转为开颅手术治疗,无术中再出血及死亡病例,临床随访3~24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术后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朱宗锦刘保华张建永袁璞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误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基底节区脑血管畸形10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0例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基底节区脑血管畸形患者的救治过程。结果:10例患者均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并全部或部分切除畸形血管,术后病理检查均予证实。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畸形破裂出血后容易误诊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应提高警惕;手术时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清除血肿、切除畸形血管的方法。
袁璞聂文臣刘保华熊方令高明明张怀兵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区脑血管畸形
损伤控制理论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DCT)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意义,以及指导治疗脑AVM的可行性。方法依据DCT原则,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脑AVM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并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根据DCT原则制订脑AVM患者的治疗方案,控制脑AVM的危险因素,降低其疾病发展风险,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结论应用DCT原则指导脑AVM患者急性期处理及介入等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效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张建永张荣林刘保华穆士卿袁璞高明明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并文献回顾
2018年
目的探讨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 37岁男性,以右侧颞叶脑梗死起病,发病5 d后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颞叶血肿,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切开动脉瘤,见瘤体内有血栓形成。结论以脑梗死症状首发的颅内动脉瘤大部分都是血栓性动脉瘤,对于出现急性脑梗死、瘤体较大、动脉瘤的长度与动脉瘤的颈宽的比值较大的病人,可以尽早进行外科干预。
袁璞刘保华聂文臣熊方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梗死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脑疝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2例患者做了DSA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共31个破裂动脉瘤和1个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接夹闭28例,动脉瘤夹闭加包裹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2例。术后6个月按GOS标准进行评分:5分2例,4分11例,3分6例,2分4例,1分8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颅内血肿引起脑疝时病情发展迅速,术中动脉瘤处理困难,再破裂概率高;但经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郑晶陆海袁璞梁成刘保华张建勇姜宁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
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危险因素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1例经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患者分成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其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导管放置时间及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患者放置96根引流管,其中13例出现脑室炎,发生率为18%,男8例,女5例,放置导管时间平均18.5d,导管数1.7根,病因分别为外伤3例,肿瘤3例,脑室出血5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积水2例。统计分析显示原发疾病和导管数量是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发生与原发疾病和导管放置数量相关,引流的时间越长,发生脑室炎的风险越高,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熊方令刘保华蔡旺高行德张建永袁璞张怀兵朱宗锦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脑室炎
4D-CTA联合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动态四维CT血管造影(four-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灌注成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通过灌注原始数据重建获得4DCTA,对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灌注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4D-CTA与常规CTA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67±0.48)和(2.81±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与常规CTA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一致,3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4D-CTA显示侧支循环较常规CTA多2例,而且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显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患者。CTP发现34例患者灌注异常,8例灌注正常。CTA责任血管狭窄者CTP阳性率(71.43%)明显高于无责任血管狭窄者(9.52%)。结论 4D-CTA联合CTP不仅可用于动态观察全脑血流状态,还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异常变化,可以替代常规头颅CTA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蔡培徐凯牛磊牛磊袁璞王永康顾刚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灌注成像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6例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置管方法。方法:分析2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的手术方法及不同的引流管放置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冲洗引流210例,并发脑内血肿开颅清除血肿2例,治愈1例,死亡1例。8例复发中5例开颅切除包膜引流,3例再次钻孔引流治愈。双孔法15例无复发。小骨瓣开颅11例无复发。采用深处置管法116例,发生血肿出血3例,脑脊液漏3例,插入脑内2例,脑内血肿2例,血肿复发6例,硬膜下积液8例;浅处置管法94例仅有2例血肿复发,4例硬膜下积液。两种置管法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法。低位钻孔冲洗引流,为首选方法;对于CT显示有分隔的采用额顶分别钻孔;对包膜厚有钙化,有血凝块,行小骨瓣开颅切除包膜,清除血凝块。浅处置管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刘保华张建永蔡旺陆海姜宁袁璞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