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维佳

作品数:38 被引量:1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超微
  • 15篇超微结构
  • 11篇沼虾
  • 11篇复眼
  • 8篇光感
  • 8篇光感受器
  • 8篇感受器
  • 7篇罗氏沼虾
  • 6篇钙离子
  • 6篇钙离子浓度
  • 5篇中华绒螯
  • 5篇中华绒螯蟹
  • 5篇日本沼虾
  • 5篇绒螯蟹
  • 5篇细胞
  • 5篇甲壳
  • 5篇感光器
  • 4篇单殖吸虫
  • 4篇形态和超微结...
  • 4篇幼体

机构

  • 37篇上海师范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亚琛工业大学

作者

  • 38篇袁维佳
  • 12篇盛春
  • 12篇张慧绮
  • 7篇章骏
  • 7篇许燕
  • 5篇罗永婷
  • 4篇郎所
  • 3篇赵云龙
  • 2篇冯志国
  • 2篇顾福康
  • 2篇马勇杰
  • 2篇汪琴
  • 2篇陈虹
  • 2篇俞膺浩
  • 2篇戈敏生
  • 2篇张慧琦
  • 1篇胡慧
  • 1篇徐静
  • 1篇沈金枫
  • 1篇杜秀锦

传媒

  • 16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Curren...
  • 5篇Zoolog...
  • 3篇水产学报
  • 2篇上海市动物学...
  • 1篇党政论坛
  • 1篇上海市动物学...
  • 1篇上海市动物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螯螯虾光感受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被引量:2
2005年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显示,红螯螯虾的复眼为半球形,表面积约为21mm2.其背面除一拇指状的区域外,其余部分都由小眼组成.小眼多为正方形,面积约为3700μm2.每个小眼从远端到近端分别由角膜、4个角膜生成细胞、4个晶锥细胞组成的晶锥及小网膜细胞构成.小眼的感光系统由11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其中4个小网膜细胞位于晶锥之下,构成了感光部分的远端,7个小网膜细胞构成感光系统的近端主体,上下两部分有重叠.远端和近端的小网膜细胞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远端的4个小网膜细胞的胞质较致密,但细胞器种类及数量较近端的小网膜细胞少.红螯螯虾的感光系统有两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许燕赵云龙袁维佳张慧琦
关键词:红螯螯虾复眼小眼超微结构
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被引量:15
2001年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三疣梭子蟹 (Portunustritubereulatus)的光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复眼为半球形。复眼表面积约为 2 5 12mm2 ,组成的小眼为长六边形 ,面积约为 2 4 μm2 。复眼除背面有一拇指状的区域无小眼外 ,其余部分都由小眼组成。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11个小网膜细胞组成了复眼的感光系统 ,分成上下两部分。 4个小网膜细胞位于晶锥的两侧 ,组成了感光部分的远端 ,位于晶锥之下 ,7个小网膜细胞组成感光系统的主体 ,上下两部分有重叠。两部分的小网膜细胞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都含有线粒体、多囊体、内质网、色素颗粒等 ,但是上部的小网膜细胞没有扳膜体 ,而且胞质比较致密 ,膜下储泡囊的空腔较小 ,里面有膜状结构。三疣梭子蟹感光系统有二种类型的感光细胞 ,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袁维佳陈虹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超微结构光感受器
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在昼夜光周期中的变化被引量:19
1997年
用透射电镜对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光感受器的基本组成单位———小眼,从远侧端到近侧端是由角膜、4个晶锥细胞形成的晶锥、一个在前端的小网膜细胞和7个纺锤形的小网膜细胞聚合而成的小网膜以及周围的多种色素细胞构成。这些结构与已知的甲壳动物的光感受器相似。在小网膜细胞中多囊体、板膜体、溶酶体等细胞器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与核下的层面中。通过对黎明(05∶15)、正午(12∶00)、黄昏(17∶00)和夜晚(22∶00)4个时间取的材料的研究,发现小网膜细胞的超微结构随昼夜光照周期发生节律性的变化。特别以感光部位———感杆束的面积和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另外在小网膜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板膜体和胞饮泡等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也随光周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同时各种色素颗粒和脂滴的分布位置也随光照的改变而发生移动。
袁维佳汪琴胡珣韵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甲壳纲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光周期
几种单殖吸虫附着器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电镜显示出三种淡水鱼单殖吸虫;鳙指环虫;似鲶盘虫;黄颡四锚虫的附着器由三对前附着器囊和一个后附着器所组成.前附着器的腺细胞,腺导管,附着器表皮上的微纤毛与前附着器附近的具纤毛感觉器组成了头器。这三种单殖吸虫在虫体前端两侧有三对附着器囊开口.鳙指环虫有三种腺细胞,分别产生椭圆形电子致密质分泌体(S1),椭圆形中等电子致密质分泌体(S2)以及椭圆形电子透明质分泌体(S3)。似鲶盘虫和黄颡四锚虫只有二种腺细胞,分别产生S1分泌体和S2分泌体。这些分泌体被腺导管输送到前附着器囊的开口处。对这些分泌体的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袁维佳郎所
关键词:单殖吸虫超微结构
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在昼夜光周期中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显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eulatus)光感受器由11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其中,4个小网膜细胞组成了感光部分的远端,另外的7个小网膜细胞组成了感光部分的近端,并成为感光系统的主体。在黎明、正午、黄昏和夜晚4个时间点观察到,其小网膜细胞的结构随昼夜光周期发生节律性的变化。特别以感光部位-感杆束的面积和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另外,在小网膜细胞中的板膜体、膜下储泡囊、色素颗粒等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也随光周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的结构变化与光照有关。
盛春罗永婷章骏袁维佳顾福康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光周期
钙离子浓度对日本沼虾感光细胞内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含量的影响
2007年
研究了钙离子浓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感光细胞中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含量的影响。以暗适应状态日本沼虾的复眼视网膜为材料,分别用高钙溶液、生理溶液、低钙溶液进行孵育,应用SDS-PAGE及免疫印迹技术对其可溶性蛋白粗提取液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Tanon 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对蛋白条带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钙离子浓度中孵育的日本沼虾感光细胞蛋白的条带数量和分子量大小基本相同。兔抗Gqα多克隆抗体在高钙溶液、生理溶液及低钙溶液处理的日本沼虾感光细胞中均识别了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分子量为42 ku,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的含量分别是8.6%、8.4%和7.2%。在暗适应条件下,细胞中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的含量与钙离子浓度成正比,这表明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可促进膜结合的Gq蛋白α亚基转化为可溶性的Gq蛋白α亚基。
章骏盛春袁维佳顾福康
关键词:日本沼虾感光细胞钙离子暗适应
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对鲎腹神经感光器光适应的影响被引量:7
1998年
用细胞内记录的方法研究了由微弱持续光刺激(6×106~9×106光子/cm2,10s)引起鲎(Limuluspolyphemus)腹神经感光器膜电流的变化———光碰击。结果表明,在生理盐水(10mmol/LCa2+)中光碰击的平均面积为(395±176)pC,微弱光适应(记录前25s加1次光闪,9×109光子/cm2)使得光碰击的面积下降至(105±229)pC(n=4)。在低钙溶液(025mmol/LCa2+)中,光适应的作用没有减弱,这次光闪使得平均的光碰击面积从(92±187)pC下降到(29±304)pC。为了消耗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在低钙溶液中对感光器进行几次强光刺激(64×1014光子/cm2),这时由25s前光闪引起的光适应现象减弱,光碰击的平均面积从(81±129)pC降到(41±374)pC。把12mmol/LEGTA注入到浸浴在生理盐水中的感光器后,25s前光闪造成的光适应现象消失。实验结果说明,光刺激使得钙离子从存储器中释放出来,造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决定了感光器的光适应程度。
袁维佳H.Stieve
关键词:感光器钙离子浓度光适应
不同光适应的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在昼夜中的变化被引量:17
1998年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一昼夜不同时间中光适应和暗适应的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出在感杆束的直径,膜下潴泡囊的体积、微纤毛基部的胞饮泡数量、色素样颗粒的位置以及有无脂滴、板膜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方面,光适应和暗适应的光感受器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种适应状态中,中午和夜晚时的小网膜感杆束的体积较小,相应的细胞结构如胞质中的空泡、板膜体等与黎明和傍晚时的结构相比变化较大.虽然光感受器处于一个稳定的适应状态,但是在一昼夜中光感受器有着自己的节律变化.
袁维佳胡珣韵汪琴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光适应
罗氏沼虾幼体复眼发育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0
2002年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氵蚤状幼体复眼形态发育 ,结果显示出从氵蚤 I到氵蚤 XI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组成复眼的小眼由圆形、椭圆形的泡状突起发育成分布于不同部位的五边形、扁平六边形和四边形 .小眼的平均面积由氵蚤 I期的 94.4μm2增长为氵蚤 期的 52 7.1 μm2 .小眼的数量也随复眼的发育而逐步增多 ,由氵蚤 I期的 1 2 2个左右增加到氵蚤 的 2 89个左右 .复眼的表面积从氵蚤 的 0 .0 1 mm2 到氵蚤 的 0 .1 5mm2 .观察结果说明 :氵蚤状幼体复眼面积的增大主要是由于小眼面积的增大而引起的 .最早出现四边形小眼的部位是在复眼近体轴侧 ,到氵蚤 远体轴侧仍然还有六边形小眼 ,说明小眼的发育顺序是从近体轴侧到远体轴侧 .
马勇杰袁维佳李长虹罗永婷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罗氏沼虾状幼体复眼发育扫描电镜观察甲壳动物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期复眼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10
2001年
用电镜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状幼体复眼的结构 ,结果显示出从状幼体I期到状幼体V期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其表面积从I的 15 40 0μm2 增加到V的 0 .4mm2 ,组成复眼的小眼由泡状突起发育成扁平六角形。小眼的折光部分的角膜、成角膜细胞、晶锥等均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感光部分从II起组成小眼的 8个小网膜细胞分化成远端的 1个细胞和近端 7个细胞二部分 ,小眼的感杆束直径随幼体发育从 3.6μm增加到 5 .3μm ,同时组成的微纤毛数量增多。状幼体复眼结构中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 ,随着幼体的发育小网膜细胞中的胞器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 ,在V时小眼的结构基本上表现出与成体类似的光适应特征。从复眼的超微结构上看 。
袁维佳隋玉发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复眼超微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