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万安
-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频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耐受、取材方便、自我更新等特点而成为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及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课题的前期研究表明高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蛋白质组...
- 覃万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
- 文献传递
-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ANH)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NH组(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50例)和对照组(异体输血,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比值(IN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Hb、Hct、PLT、FIB明显下降(P<0.05),但ANH组Hb、Hct、PLT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两组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但ANH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而异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抑制相对明显。骨科围手术期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具有明显的优势。
- 谢琦林舟丹张新华覃万安杨天明
-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
- 电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的蛋白组学分析
- 苏伟赵劲民胡峰李晓峰崔向容覃万安黄钊
- 研究电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n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在细胞增殖分化中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2000Hz直流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蛋白组学生物制剂
- 中频脉冲电磁场照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拉曼光谱
- 2014年
- 背景:采用中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很多,但采用表面拉曼光谱方法分析受电磁场照射单个干细胞的拉曼光谱罕有报道。目的:比较3 000 Hz中频脉冲电磁场照射与无电磁照射后存活状态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拉曼光谱的差异。方法: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接种到六孔板,分为2组:无电磁组和3 000 Hz中频脉冲电磁照射组。培养7 d后,将2组细胞分别转移到生理盐水中,各取30个细胞,每个细胞收集细胞周围3个点和中间一个点的拉曼光谱,利用每组所得120个数据计算出拉曼光谱的平均相对强度,进行2组对比。结果与结论:电磁场照射组和无电磁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拉曼光谱特征峰基本相同,且origin软件作图后波形基本相同;电磁场照射组的峰值普遍较无电磁场组下降。提示激光镊子拉曼光谱技术能够应用于单个干细胞分子层面生物化学变化的检测和研究。与未经电磁场照射组相比,经3 000 Hz中频脉冲电磁场照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拉曼光谱有明显差异,峰值普遍降低。
- 崔向荣苏伟吴智辉孟令晶黄钊覃万安
- 关键词:干细胞拉曼光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脉冲电磁场光镊
- 髓核细胞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近年来作为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髓核组织工程。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当的细胞外微环境以及生长因子。目的:研究体外与髓核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和生物诱导剂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样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用单层培养法分别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髓核细胞。选用第3代的髓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Transwell培养皿上下层构建共培养体系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为主的生物诱导剂诱导培养21 d,以高糖DMEM培养基单独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CD29和CD44表达阳性,CD34、CD45的细胞表达阴性。与髓核细胞共培养诱导21 d后,可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胞质中分泌Ⅱ型胶原颗粒明显增多,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增高。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与髓核细胞共培养加生物诱导剂条件下可成功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
- 韦葛堇黄育强覃万安廖长川林舟丹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共培养髓核细胞
- 投掷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投掷骨折是人体在投掷过程中出现的肱骨干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作为特殊类型的肱骨骨折,在国内外均有不少学者进行报道。国外研究[1]报道其主要好发于棒球和垒球运动中,常见于30~40岁的成年人。在国内投掷骨折又称为“投弹骨折”,因好发于新入伍的年轻战士,骨折类型主要为肱骨干中下段长螺旋形骨折[2]。
- 蒋凌星覃万安林舟丹黄育强吴国栋颜世超韦葛堇
- 关键词:肱骨骨折桡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投弹骨折骨折类型
- 流式细胞仪观察脉冲电磁场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
- 2011年
- 背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存活或凋亡细胞计数及细胞周期,较形态学观察、DNA电泳等检测方法更具优势。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检测特定脉冲电磁场干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周期及其增殖效率的影响。方法:使用振荡频率1kHz,磁感应强度0.05mT、功率密度5mW/cm2的脉冲电磁场照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未经磁场干预的细胞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磁场干预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1、CD44、CD45和CD105表达率;于传第3代后第3,6,9,12天测定不同干预细胞增殖率及生长周期。结果与结论:未经磁场干预的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45为阳性表达,CD31和CD105为阴性表达,较未经磁场干预的第2代细胞更纯化(P<0.05);经磁场干预后第3代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周期S期百分比较未经磁场干预的第3代细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特定频率和场强的脉冲电磁场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 黄钊苏伟崔向荣覃万安
-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存活率
- 关节镜下空心双螺纹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双螺纹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4月至2016年10月,关节镜下对26例新鲜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断端清理和器械复位,用单枚直径3.0毫米空心双螺纹加压钉固定,强调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本组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13~42岁,平均年龄25.6岁。术前26例患者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阳性,Lysholm评分48.85±2.46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52.41±2.26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平均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良好。末次随访,全部26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好,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22.1°±10.8°,无伸直受限,术后26例患者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ysholm评分为89.77±3.06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1.54±2.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37,T2=52.479,P=0.0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单枚空心双螺纹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快,创伤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黄育强覃万安唐葆青林舟丹李贵谦王充
- 关键词:关节镜
- 高频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耐受、取材方便、自我更新等特点而成为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及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课题的前期研究表明高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蛋白质组...
- 苏伟覃万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
- 三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目的:通过对比确定合适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方法:充分裂解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得蛋白样品分为3组:未进一步处理组、丙酮沉淀法处理组、2-D clear-up kit处理组,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后分别进行双向电泳,对比分析3组所得电泳图谱。结果与结论:2-D Clean-up kit处理组所得双向电泳图谱在背景,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重复性上比丙酮沉淀法处理组和未进一步处理组要好,说明经2-D Clean-up kit处理的样品制备方法更适合用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的制备。
- 覃万安苏伟黄钊崔向荣郭杰
- 关键词:双向电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