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明心

作品数:20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依恋
  • 8篇儿童
  • 5篇家庭
  • 5篇家庭动力学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动力学特征
  • 3篇养育方式
  • 3篇子女
  • 3篇抽动
  • 3篇抽动障碍
  • 2篇独生
  • 2篇独生子
  • 2篇独生子女
  • 2篇心理
  • 2篇养育
  • 2篇一致性
  • 2篇障碍儿童
  • 2篇情绪
  • 2篇情绪障碍

机构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20篇詹明心
  • 18篇陈一心
  • 9篇陈图农
  • 8篇李沙沙
  • 7篇王明春
  • 7篇张宇琼
  • 3篇何玲
  • 2篇储康康
  • 2篇张久平
  • 1篇曹栋
  • 1篇陈建平
  • 1篇姚辉
  • 1篇柯晓燕
  • 1篇王民洁
  • 1篇谭俊华
  • 1篇邹冰
  • 1篇赵中
  • 1篇焦公凯

传媒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perger综合征的家庭辅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Asperger综合征的家庭辅导,为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对32例Asperger综合征患儿的发育、行为、交往模式、兴趣、特点等做出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家庭辅导的形式,主要给予患儿家庭心理支持和训练指导。以功能分析为前提,因势利导地个体化干预患儿的非适应性行为,训练社会意识和交往技能,培养语言实用性能力,并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等。【结果】32例患儿经过家庭辅导后情绪稳定、遵守纪律、社会交往和语言实用性改善、运动协调性增加、学业有进步。【结论】Asperger综合征需要建立一套个体化的家庭辅导方案,促使患儿不断进步。
陈一心詹明心
关键词:ASPERGER综合征家庭辅导行为干预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7.3)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4.6)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星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李沙沙陈一心詹明心张宇琼张久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动力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方法 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关系问卷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表对164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与328名正常儿童的父母施测.结果 父亲依恋类型病例组安全型(43.9%)低于对照组(52.4%),轻视型(41.5%)高于正常组(34.1%),倾注型(12.2%)高于对照组(8.0%),害怕型(2.4%)低于对照组(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88,P>0.05);母亲依恋类型病例组安全型(40.2%)低于对照组(50.0%),轻视型(30.5%)低于正常组(32.3%),倾注型(20.7%)高于对照组(l0.4%),害怕型(8.5%)高于对照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病例组父亲焦虑、父亲回避、母亲焦虑、母亲回避评分[分别为(3.44±0.97)分,(3.70±0.57)分,(3.37±0.87)分,(3.74±0.68)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37±0.82)分,(3.72±0.57)分,(3.36±0.83)分,(3.64±0.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依恋特征无差异.
王明春陈一心陈图农李沙沙詹明心张宇琼储康康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父母依恋
父母依恋一致性与子女依恋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父母依恋一致性与子女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449名年龄12~18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青少年依恋问卷进行测量。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父母依恋一致性与子女依恋的关系。结果父母依恋安全一致时,子女家庭依恋4维度均与父母依恋相关没有显著意义(P>0.05);父母依恋不安全一致时,子女家庭依恋消极维度与父亲焦虑相关有显著意义(P=-0.195,P<0.05);父母依恋不一致时,母亲回避、母亲焦虑与子女依恋家庭消极维度显著相关(P=-0.238,0.292,P<0.05),母亲焦虑与子女家庭依恋依赖维度有显著相关(P=0.238,P<0.05)。结论父母依恋与子女依恋关系受父母依恋一致性影响;母亲依恋与子女依恋的关系比父亲依恋与子女依恋关系更紧密;从各维度探讨父母与子女依恋关系,与用类型方法探讨父母与子女依恋关系结果不同。
何玲陈图农詹明心王明春张宇琼陈一心
关键词:依恋关系
抽动障碍儿童亲子依恋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的亲子依恋特点。方法:采用儿童依恋量表对47名抽动障碍儿童与83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对比各维度评分;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抽动障碍儿童进行症状评估;将抽动障碍儿童的依恋评分与抽动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抽动障碍组儿童的父亲依赖度(3.05±0.67)分、母亲依赖度(3.13±0.61)分、母亲亲近度(2.71±0.54)分、父子安全性依恋(2.80±0.56)分及母子安全性依恋(2.93±0.47)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抽动严重程度与依恋量表各维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抽动障碍儿童亲子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詹明心陈一心王民洁储康康
关键词:抽动障碍亲子依恋
孤独症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
2012年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关系问卷及自制调查表对68例孤独症患儿父母及136名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父亲依恋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4,P>0.05),两组母亲依恋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5)。孤独症患儿父亲在依恋焦虑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8,P>0.05),在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两组父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9,P>0.05);在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两组母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焦虑=-0.667;t回避=-0.968,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的依恋类型分布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依恋类型分布无差异。
邹冰王明春陈图农柯晓燕詹明心陈一心
关键词:孤独症父母依恋儿童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功能和依恋特点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依恋特点及其相关性,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和儿童依恋量表(Kems Security Scale)评定53名抽动障碍儿童和85名正常对照儿童.结果 病例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评分[分别为(66.87 ±12.53)分,(44.19±9.70)分,(52.38±9.1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11.05)分,(49.01±9.19)分,(57.10 ±8.60)分].家庭分型:病例组"松散型"(25.5%)高于对照组(5.9%),"僵硬型"(55.3%)高于对照组(25.9%),"灵活型"(12.8%)低于对照组(30.6%),"极端型"(40.4%)高于对照组(23.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病例组父亲依赖度、母亲依赖度、母亲亲近度、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均与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均成正相关相关(0.291≤r亲密度≤0.445,0.301≤r适应性≤0.504);对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多元回归分析示母子依恋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家庭,且家庭功能和安全性依恋呈正相关.
詹明心陈一心
关键词:抽动障碍家庭功能依恋
抽动障碍儿童依恋和家庭特点的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抽动障碍的依恋特点、家庭中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多种因素及家庭治疗对抽动障碍的作用。 方法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门诊和病房,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
詹明心
关键词:抽动障碍依恋家庭治疗
文献传递
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74例,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抽取南京市普通学校的正常儿童148例。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研究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性别、年龄、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类型等情况。结果病例组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2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0.54±8.28)分,(17.14±4.26)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45±7.40)分,(15.43±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个性化(OR=0.903,95%CI:0.834-0.977)、高疾病观念(OR=0.853,95%CI:0.750-0.970)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而高家庭气氛(OR=1.167,95%CI:1.101。1.236)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表现为“沉闷、敌对”的家庭气氛,“非此即彼”的家庭系统逻辑。家庭气氛、疾病观念、个性化程度与儿童情绪障碍发生相关。
李沙沙陈一心陈图农王明春张宇琼詹明心
关键词:儿童情绪障碍家庭动力学
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特征及病因研究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及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儿童情绪障碍患者74例,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抽取正常儿童148例,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以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李沙沙陈一心陈图农詹明心王明春张宇琼
关键词:情绪障碍家庭动力学病因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