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亮

作品数:249 被引量:866H指数:16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3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2篇医药卫生
  • 34篇文化科学
  • 2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7篇药材
  • 47篇药用
  • 43篇中药
  • 37篇牛蒡
  • 36篇药用植物
  • 36篇本草
  • 35篇教学
  • 31篇植物
  • 30篇本草考证
  • 25篇牛蒡子
  • 23篇DNA条形码
  • 20篇药用植物学
  • 16篇色谱
  • 14篇相色谱
  • 14篇高效液相
  • 13篇液相色谱
  • 13篇高效液相色谱
  • 12篇药学
  • 12篇课程
  • 10篇中药资源

机构

  • 249篇辽宁中医药大...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辽宁省药品检...
  • 4篇亳州职业技术...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亳州学院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249篇许亮
  • 122篇康廷国
  • 111篇王冰
  • 60篇杨燕云
  • 47篇尹海波
  • 40篇张建逵
  • 29篇窦德强
  • 28篇王荣祥
  • 28篇赵容
  • 25篇谢明
  • 24篇邢艳萍
  • 15篇张振秋
  • 13篇韩荣春
  • 10篇刘杨楠
  • 9篇邸学
  • 9篇吴亚男
  • 8篇刘淼
  • 8篇翟延君
  • 8篇常禹
  • 8篇陈靓

传媒

  • 32篇辽宁中医药大...
  • 30篇中国中医药现...
  • 25篇中国实验方剂...
  • 2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0篇中药材
  • 10篇现代中药研究...
  • 8篇中国现代中药
  • 6篇中成药
  • 6篇亚太传统医药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国野生植物...
  • 4篇世界中医药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草药
  • 3篇第七届全国中...
  • 3篇第十九届全国...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3
  • 5篇2022
  • 1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30篇2017
  • 17篇2016
  • 20篇2015
  • 21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4篇2011
  • 19篇2010
  • 17篇2009
  • 14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物类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DNA基因鉴定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药鉴定中较为重要的分子生物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从基因层面上鉴别药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NA基因鉴定包括DNA分子遗传标记,核酸探针杂交,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等,其中发展最快的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4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对某一特定DNA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即能够区分不同物种。Hebert等在2003年提出了通过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I(COI)基因序列来鉴定动物的种类。陈士林等则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鉴别动物的基因以COI基因为主,ITS2基因为辅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DNA条形码来鉴别动物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简便性、通用性,为鉴别动物物种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鉴别动物药材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该技术是通过基因进行鉴定,对实验材料及提取方法有较高要求,对一些年代较久的动物药材,其DNA降解较为严重,为DNA提取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技术只能鉴别其来源是否准确却不能鉴别其药用部位是否准确,这就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来准确鉴别其药用部位。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对DNA条形码的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孟虎许亮康廷国常安陈思有何婉婉李庆郭爽
关键词:药用动物DNA条形码
基于COⅠ基因对东北林蛙、中国林蛙等蛙属24种的鉴定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技术对东北林蛙等24种进行鉴别,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对24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为东北林蛙等蛙类的鉴别,分类及新种的发现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东北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徂崃林蛙、桓仁林蛙各10只,提取其DNA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将扩增成功的序列测序,共测得50条COⅠ基因序列;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蛙科蛙属24种163条COⅠ基因序列及蛙科侧褶蛙属,臭蛙属,琴蛙属,水蛙属,湍蛙属各一条COⅠ基因序列;利用MEGA X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各物种COⅠ基因序列简约性信息位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树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东北林蛙等24种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554 bp,共有210个简约性信息位点,各物种种内遗传距离均<2%;除桑植蛙与明全蛙种间遗传距离为0.004外,其余各物种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24~0.228;桑植蛙与明全蛙聚为一支,部分东北林蛙与Rana uenoi聚为一支,中国林蛙有2个独立的分支,其余各物种均独立聚为一支。结论:DNA条形码COⅠ技术能够对东北林蛙等21种进行鉴定及鉴别,支持桑植蛙与明全蛙,韩国林蛙与昆嵛林蛙为同物异名,其中一支中国林蛙可能是蛙科蛙属未下载的4个种之一或新种。这表明DNA条形码COⅠ技术不仅可以鉴定及鉴别东北林蛙等24种蛙类,也可以为蛙科蛙属的分类,新种或亚种的发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王孟虎孙一帆许亮康廷国张腾腾左亚锋朱丽婷孟祥松汤建徐倩
关键词:东北林蛙中国林蛙蛙科蛙属DNA条形码
基于ITS2条形码的曼陀罗属药用植物DNA分子鉴定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曼陀罗属药用植物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对曼陀罗属及烟草属植物样本的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为扩大研究范围,又从Gen Bank中下载了上述两属植物样本的ITS2序列。所有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拼接,DNAMAN软件比对分析,并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从ITS2网站上获得所测样本及下载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两属样本被聚为三大支。烟草属单聚为一支;木本曼陀罗单聚为一支,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可同曼陀罗属Datura分为两属;曼陀罗属的其他物种聚在一支,且各品种种内样本均各为一支,表现出单系性,与其他种可明显区分;且每两支之间的bootstrap支持率均在95%以上。结论:ITS2序列在近缘物种间的系统学研究、品种的鉴定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吴亚男许亮陈靓王冰赵容
关键词:ITS2分子鉴定
曼陀罗的本草考证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通过查阅本草相关书籍与资料,对曼陀罗名称、分布、种类形态、功效主治及其毒性进行整理归纳。古代曼陀罗为外来入侵物种,其分布广泛,种类复杂繁多。曼陀罗作为常用的有毒中药之一,错认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对我国现存曼陀罗种类的整理十分必要。可以为该植物的准确辨认及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王凡一张婷婷许亮王中琦强文娟陈宇佳黄婧超
关键词:曼陀罗本草考证有毒中药
UPLC测定狭山野豌豆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狭山野豌豆中6种成分(绿原酸、杨梅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山柰苷、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18RRHD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乙腈(B)-0.1%甲酸溶液(A)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7 min,5%~10%B;7~11 min,10%~12%B;11~20 min,12%B;20~25 min,12%~19%B;25~30 min,19%~24%B),流速0.2 m L·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0℃。结果:狭山野豌豆中6个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均在99.15%~101.98%,RSD 0.7%~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确,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狭山野豌豆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狭山野豌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常安王维宁郝延军杨燕云许亮康廷国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杨梅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
葎草有效部位的比较研究
目的:葎草虽非临床常用中药,但药理作用广泛,疗效明显,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在抗菌抗炎、抗心血管疾病、解痉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葎草,进一步挖掘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索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
尹海波康廷国王冰许亮
关键词:葎草木犀草素
文献传递
5种地锦药材中总黄酮及3个酚酸类成分测定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地锦草药材真伪鉴别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酚酸类成分及总黄酮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地锦草药材3个酚酸类成分(没食子酸、槲皮素、山柰素)的测定方法,使用聚类分析基本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结论初步将地锦草药材的两个正品来源和其他3种地锦类植物相互区分开。为地锦类植物的质量评价和开发药材资源,鉴定药用植物真伪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李慧许亮徐保利管慧洁何华王冰
关键词:地锦草聚类分析
基于DNA条形码的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混伪品等32种的鉴别
2023年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鉴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方法:收集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对样品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Aligner11.0.1软件对峰图质量进行比对、拼接,利用MEGA11.0软件对各物种碱基进行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NJ系统聚类树显示,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均独立聚为一支,眼镜蛇科与蝰科聚为一支,并与游蛇科并列聚类。游蛇科黄环林蛇、颈棱蛇与眼镜蛇科聚为一支,游蛇科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与蝰科聚为一支,锦蛇属玉斑锦蛇、黑眉锦蛇、百花锦蛇未聚为一支。结论:利用DNA条形码COⅠ基因能够准确鉴定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黄环林蛇、颈棱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宽吻水蛇、铅色水蛇、中国沼蛇、渔游蛇的种属归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孟虎许亮蒋磊李峰孙一帆康廷国孟祥松张圣阳钟明月黄文康石飘柔
关键词: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混伪品DNA条形码
HPLC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含量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建立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桑叶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HPLC同时测定Thermo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磷酸乙腈溶液(0.1%,A)和磷酸(0.16%)-三乙胺(0.18%)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5种活性成分在60 min内分离效果理想,线性范围分别为0.32 ~13.73 μg(r=0.999 6),0.05~ 3.13 μg(r =0.999 8),0.03 ~9.50 μg(r =0.999 4),0.03~5.60 μg (r=0.9995),0.001 ~0.05 μg(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61%~106.09%,RSD≤2.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提供参考.
邸学谷丽艳王海波许亮包琳琳
关键词:桑叶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素
牛蒡ITS序列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牛蒡ITS序列与牛蒡子药材质量相关性。方法:采集全国26个不同产地的牛蒡子药材,采用PCR扩增后测定ITS序列,HPLC法对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应用ClustalX(1.81),Mage 4.0,SPSS13.0等统计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基因分型、相关性等分析。结果:测得了26份牛蒡的ITS序列全长,在GenBank中注册,获得登记号,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千粒重,统计分析牛蒡的基因分型与药材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为揭示牛蒡子道地药材的分子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许亮窦德强王冰杨燕云康廷国
关键词:牛蒡ITS序列药材质量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