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平
- 作品数:30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借景与造境: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乡村艺术设计
- 2024年
- 在全球化浪潮下,“地方性知识”因其“多元化”的理论立场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典型的“小传统”类型,地方性知识是生产、生活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与呈现,以文化遗存的形式展现出多样的存在形态,成为近年来乡村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了拓展乡村遗产的当代价值领域与活化文脉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借景”与“造境”的双重乡村艺术策略和社会实践,阐明“借与造”“景与境”的叙事逻辑与相互特性,认为对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创新使用是推进乡村建设的核心要素,其进阶形成的“借景一景观”与“造境一境界”概念是乡土文化活化的可行性方向和建设性导向。最终得出地方性知识的价值转化与场景再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产业的升级,达到了乡村社会创新的目的,是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 谢亚平卢枫(文/图)
-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乡村建设知识生产社会创新
- 四川美院工艺教育改革项目中的几组关键词
- 2011年
- 本文回顾了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系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板块结构与工作室制》实施两年来触及的几个核心问题: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学习、专业知识的有效整合、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变、最大可能性的发挥学生创造力,试图梳理出几组关键词,明确呈现在教改前原有的教学模式是如何建立起来,为什么提出教改?教改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并进一步探究这次教改的理论突破与价值,探索其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 谢亚平
- 关键词:工作室制
- 隐蔽的技艺——论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中知识传递的三种途径被引量:3
- 2018年
- 手工技艺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技艺主体的知识和技能的对外传播能力.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在不同代际之间有效地进行这种特殊知识的传递。家庭传承、师徒传承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两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以家庭和作坊为单位,父子、夫妻、师徒运用世代相传的技术,接受订货,
- 谢亚平
- 关键词:知识传递传承造纸
- 传统手工艺村落的跨学科研究——以第一期“代代相生,以纸为媒——传统手工造纸村落振兴计划”国际学术工作坊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2018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发起了以'代代相生,以纸为媒——传统手工造纸村落振兴计划'为主题的国际学术工作坊,与日本千叶大学设计文化计画研究室、日本国立民俗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共同组建跨学科团队,针对传统手工艺村落的振兴问题,前往四川夹江马村开展跨学科田野设计实践,通过问题先导——深入田野——分组切入——个体研究——问题报告的方法,从技艺传承与产品创新、民居建筑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三个角度,勾勒了人与物背后的复杂文化语境,解读传统手工艺村落面临的困境,透析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径。
- 孙艺菱谢亚平
- 关键词:民居建筑
- 传统手工艺中“地方性知识”的生成逻辑——基于自贡龚扇工艺的个案研究
- 2024年
- “地方性”或“地方性知识”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界新知识架构出现的背景密切相关,产生于以劳斯和格尔茨为代表的哲学和人类学领域,以文化阐释为要点,以期探索多元研究范式的建立。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自贡龚扇为个案,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汲取在地文化持有者的本土知识,提出手工艺地方性知识体系生成的五层逻辑:品位功用层、装饰图案层、审美技艺层、生产技艺层、身份归属层。期望通过龚扇的个案研究,深描手工艺地方性知识体系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的意义关联,窥探出其地方文化、习俗、审美等营造出的文化共生系统。
- 谢亚平陈冰玉
-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消费品位
- 从《工艺》到《技与艺》: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立艺专校刊研究
- 2022年
- 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艺职业学校曾在1940年创建之时创办校刊《工艺》(共两期),后来在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期间创办校刊《技与艺》(共三期),这五本校刊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为数不多的以“设计”为核心的刊物。本文通过对五本校刊内容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到当时图案学课程体系逐渐成型,理论与实习并重,并呈现出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四川省立艺专的教育实践是李有行、庞薰琹、雷圭元、沈福文等人为实现“现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次重要探索,是现代早期中国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谢亚平孙艺菱
- 关键词:图案学设计教育
- 传统村落民居营建习俗(下)
- 2018年
- (四)上梁上梁通常与立木竖屋同天进行,屋架排好立起之后就可进行上梁仪式.但是由于风水择吉或其他不可抗原因,上梁与立木竖屋也可不在同天进行。正梁在一户房舍中并不具备实际功用,却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符号和象征意义的存在,因此上梁仪式成为传统民居建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仪式。房屋主人在这一天宴请亲朋相邻,一方面是正梁安好后。
- 谢亚平杨茜茹李超
- 关键词:传统民居传统村落习俗仪式立木风水
- 谢亚平:可持续设计观念“制随人变,生生不息”被引量:2
- 2023年
- 《设计》谢亚平《设计》:何为可持续设计观念?可持续设计包括哪些方面?请分享下您对可持续设计的个人理解。谢亚平:可持续设计观念的提出,是与具体的环境背景所关联的。1987年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世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设计”,其当时是对丰裕社会下的过度设计和消费主义设计的考量,到如今可持续设计的价值引导已经从产品走向更宽广的场域。
- 谢亚平李叶李杰
- 关键词:联合国报告生生不息丰裕社会
-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养老院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文章以养老院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探索针对养老院的情感化导视系统设计方法,从而改善养老院的环境情况,提升老年群体的满意度。基于老年人的基本情绪的需求、自我效能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对应情感需求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结合相应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情感化导视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情感化理论的导视系统设计方法。导视系统的情感化设计可以提升老年群体在养老院的体验感,增加他们对养老院的认可,更愿意选择养老院作为养老方式,使自己得到专业的养老护理,也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
- 李璧媛谢亚平
-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老年人情感需求养老院
- 打开文创的维度--四川美院文创产品项目的探索
- 20世纪80年代,在“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的大背景下,欧美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变革——文创成为可以让消费者搬回家的博物馆“馆藏”,后来MOMA提出了“文创商品店是第二展馆”的理念.此后,随着全球创意产业运动的兴起,文创产品的...
- 谢亚平
- 关键词:博物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