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克家

作品数:12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花岗岩
  • 5篇藏南
  • 4篇淡色花岗岩
  • 2篇地壳深熔作用
  • 2篇地震
  • 2篇定年
  • 2篇动力学意义
  • 2篇山岩
  • 2篇深熔作用
  • 2篇探槽
  • 2篇泥质岩
  • 2篇穹隆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古地震
  • 2篇海原断裂
  • 2篇变泥质岩
  • 2篇部分熔融
  • 1篇地貌
  • 1篇地球化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2篇谢克家
  • 10篇刘静
  • 9篇曾令森
  • 7篇高利娥
  • 2篇胡古月
  • 2篇袁道阳
  • 2篇邵延秀
  • 2篇于俊杰
  • 2篇文力
  • 1篇丁林
  • 1篇雷中生
  • 1篇陈方远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和下地壳流动假说被引量:33
2009年
利用高精度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定量勾画出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尺度地形地貌的特征。分析表明,高原东南缘地貌特征为"负地形",即海拔高程与地形坡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与高原中部的"正地形"——海拔高程或地形坡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在高原东南缘,在河谷之间保留有高海拔、低起伏的残留面。这些残留面与高原内部的平坦面具相似的渐变地貌特征,从腹地的正地形逐渐变为川西的高海拔平坦面与深切河谷相间的负地形。虽然随着河流下切深度往南逐渐增加,残留面虽越来越少,但仍然可以识别,最终终止在雅砻江逆冲断裂带附近,该断裂带以南地区没有明显负地形特征。北东向展布的雅砻江逆冲断裂带对应着50~200 km宽的地形相对陡变带。综合区域新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1)雅砻江逆冲断裂带可能代表着现今正经受侵蚀改造和弱化的高原老边界,该边界以北和以南地区抬升历史不同;2)三江地区的峰值抬升期已过,目前以侵蚀为主。虽然不能排除与河流侵蚀对应的均衡反弹抬升作用,但具有真正意义的地壳增厚型的构造抬升较弱。国际上流行的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动模式的依据之一是从高原内外流分界线到南中国海,存在一个区域上延伸数千公里的抬升前低海拔"类夷平面"的残留面。地貌特征,构造和地质综合分析都表明高原东缘不存在这样的类夷平面,不支持解释高原东缘地形演化和相应构造变形的下地壳流动模式。
刘静曾令森丁林Tapponnier PGaudemer Y文力谢克家
关键词:青藏高原
藏南定结地区早中新世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7
2011年
定结日玛那穹窿位于高喜马拉雅带中段,由花岗片麻岩、变泥质岩、变基性岩及大量淡色花岗岩等组成,经历了角闪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厘定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以及与高级变质岩的关系,我们对淡色花岗岩和高级变质岩进行了全岩元素和Sr和Nd同位素组成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测试。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淡色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高SiO2(>72%),高Al2O3(>12%)和高A/CNK比值(>1·0);(2)高Rb,低Sr,高Rb/Sr比值(>1·0);(3)高∑REE和明显的负Eu异常;(4)高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621~0·8846)和低εNd(t)值(-13·0^-20·2)。淡色花岗岩的高Rb/Sr比值和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表明其形成机制为主要为白云母脱水部分熔融作用,源区为由花岗片麻岩和变泥质岩组成的混合源区。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出定结地区淡色花岗岩具有21·0±0·7Ma和15·8±0·1Ma2期年龄,花岗片麻岩的锆石变质增生边年龄为22·2±1·4Ma,与该区的榴辉岩退变质年龄一致。这些数据共同表明,花岗片麻岩和变泥质岩在22~21Ma发生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形成早期淡色花岗岩岩浆,在~16Ma进一步深熔,形成晚期淡色花岗岩岩浆。
于俊杰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谢克家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变泥质岩高喜马拉雅地壳深熔作用
海原断裂的古地震重复周期一百年?--干盐池探槽研究及意义
刘静邵延秀谢克家Yann Klinger雷中生袁道阳
西藏南部晚始新世打拉埃达克质花岗岩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6
2010年
打拉二云母花岗岩岩体位于雅拉香波穹隆的东南,侵入到中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母片麻岩)和特提斯沉积岩(页岩和砂岩)中,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组成,形成于~44.3Ma。打拉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打拉花岗岩具有高Al_2O_3(16.0%~17.0%)、Na_2O/K_2O(>1.2)以及A/CNK比值(>1.05),表明打拉花岗岩为富钠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HREE中的Ho到Lu元素有变平的特征((Ho/Lu)_N=1.11~1.46);具有微弱或无Eu异常,Eu/Eu~*=0.87~0.95;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754~0.71785)和较低的初始Nd比值(ε_(Nd)(i)=-9.15~-12.4)。打拉花岗岩具有高Sr含量(为355×10^(-6)~416×10^(-6))和Sr/Y的比值(59.1~71.5)、高La/Yb比值、低Y及HREE亏损的特征,与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上述特征表明打拉花岗岩是在较高压力条件下,以角闪岩为主的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
谢克家曾令森刘静高利娥
关键词:二云母花岗岩部分熔融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早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7
2009年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NHGD)最东端,主要由石榴角闪岩、石榴云母片麻岩、花岗岩和淡色花岗岩组成,提供了限定NHGD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机会.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穹隆中的淡色花岗岩形成于(35.3±1.1)Ma,明显老于位于该穹隆以西类似的淡色花岗岩.淡色花岗岩的全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揭示该花岗岩是石榴角闪岩和变泥质岩混熔的结果,其中角闪岩部分熔融起主导作用.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早期岩浆作用中,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作用要强于泥质片麻岩,是促使藏南拆离系开始活动的主要因素.
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谢克家文力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喜马拉雅造山带
海原断裂干盐池探槽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序列被引量:3
2016年
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重要的陆内活动左旋走滑断裂,于1920年发生过里氏8?级特大地震,形成约230km的地表破裂带和高达10.2m的同震左旋位移。该断裂的大地震复发行为特征一直是地震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然而现有的认识需要更多以精细沉积地层约束的古地震数据的验证。基于此,在海原断裂中段干盐池盆地成功开挖了数个大型三维探槽,揭露了清晰的韵律性、面状展布地层和丰富的古地震事件证据。在探槽上部2.5m厚的最新细粒沉积层序记录了AD 1500以来的3次地震事件。基于地层中^(14)C样品的结果和历史地震史料的考证,限定这3次地震事件分别对应于AD 1920年、AD 1760年(或1709年)和AD 1638年的地震,但其震级差别很大。除了最新一次地震,即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为8?级,其他2次地震事件的震级较小,均小于7级,说明海原断裂上伴生有地表破裂的地震不全是特征型地震事件。结果表明,古地震探槽中揭示的地震强度不一定相同,而且中等震级地震也可以产生地表破裂,其地层证据在合适的条件下,如无沉积间断、沉积速率大等环境能在地层中得到保存。
邵延秀刘静Yann Klinger谢克家袁道阳雷中生
关键词:海原断裂古地震历史地震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中生代高压变质作用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6
2009年
在西藏拉萨地块的东部,从松多到加兴,在晚古生代石英岩和碳酸岩地层中分布着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榴辉岩带。尽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海水蚀变和后期流体/岩浆渗滤的影响,多数松多榴辉岩保存了类似于N-MORB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也与榴辉岩的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一致。这些榴辉岩经历了压力约为2.6GPa、温度约为650℃的高压变质作用。石榴石-绿辉石-全岩Sm-Nd等时线给出(239±3.5)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在早中生代,拉萨地块内部至少发生过一期洋壳俯冲事件。以松多榴辉岩为代表的洋壳俯冲事件同时表明带状基墨里大陆的形成有可能是一系列微陆块碰撞拼贴而成。
曾令森刘静高利娥陈方远谢克家
关键词:拉萨地块榴辉岩高压变质作用俯冲作用
藏南也拉香波早渐新世富钠过铝质淡色花岗岩的成因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50
2009年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NHGD)最东端,主要由石榴角闪岩、石榴石云母片麻岩、二云母花岗岩和淡色花岗岩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也拉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35.3±1.1Ma,明显老于位于该穹隆以西类似的淡色花岗岩(年龄普遍<25Ma)。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1)也拉香波淡色花岗岩为过铝质富钠花岗岩;(2)与片麻岩相似,也拉香波淡色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Sr,Rb和Ba),但亏损Ti,Y,Yb,Sc和Cr;(3)和片麻岩或角闪岩相比,也拉香波淡色花岗岩同时亏损LREE和HREE,但与HREE相比,LREE相对富集;(4)在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上,淡色花岗岩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与角闪岩的相当,在0.711949~0.719344之间;但远小于片麻岩。而Nd同位素组成在片麻岩和角闪岩之间,在-8.9~-15.0之间。以石榴角闪岩和片麻岩为瑞元,简单混合计算表明:由石榴角闪岩为主和片麻岩为辅组成的混合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各自产生的熔体进行不同程度的混合,可形成类似于也拉香波淡色花岗岩成分的岩浆,其中角闪岩的部分熔融起主要作用。使用Zr在岩浆中的饱和浓度温度计得出岩浆的平均温度为673℃,在此温度下,变泥质片麻岩在高压(~10kbar)条件下的水致部分熔融和角闪岩部分熔融都可形成也拉过铝质富钠淡色花岗岩,但角闪岩的脱水部分熔融起主导作用。在地壳增厚条件下,下地壳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导致喜玛拉雅造山带从缩短增厚向伸展垮塌转换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利娥曾令森刘静谢克家
关键词:藏南香波铝质淡色花岗岩构造动力学HOWEVER
藏南隆子地区恰嘎流纹质次火山岩稀土元素类似四分组效应被引量:14
2011年
恰嘎次火山岩侵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的东南部,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与藏南拆离系之间的地区。通过镜下鉴定和对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的测试和分析,确定为流纹质次火山岩。该岩体以富SiO2、Al2O3、K2O、Na2O,贫MgO、CaO、TFeO为特征,里特曼指数σ介于1.07-2.37之间,指示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其配分图上产生类似于四分组的"膝折"效应;富集LILE、亏损HFSE,K/Rb和Rb/Cs比值低于一般酸性岩浆侵入岩体,Y/Ho、Nb/Ta和Zr/Hf的比值均偏离球粒陨石值。结合前人对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研究,认为富挥发分的流体作用于高度演化的酸性过铝质岩浆后,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也能形成类似四分组的"膝折"配分模式,元素Gd显示正异常。
胡古月曾令森高利娥谢克家
关键词:特提斯喜马拉雅稀土元素
藏南麻迦地区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构造动力学意义
于俊杰曾令森高利娥刘静谢克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