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玲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香远合剂对Graves病患者^(131)Ⅰ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2011年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131Ⅰ治疗Graves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后1年内发生的为早发甲减,1年后出现的为晚发甲减,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治疗。如何早期干预,减少甲减的发生是131Ⅰ治疗Graves病需要解决的问题。 谭庆玲关键词:GRAVES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 复方竹节参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竹节参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小鼠关节炎病理模型,采用复方竹节参片治疗,通过关节炎指数、足趾容积、病理学检查、血清细胞因子测定进行观察。结果复方竹节参片能明显抑制弗氏完全佐剂性关节炎小鼠关节肿胀及病理学改变,降低关节炎指数,降低关节炎病理模型小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细胞肿瘤因子(TNF-α)水平(P<0.05)。结论复方竹节参片具有明显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病理性的升高,从而有效控制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发展。 王振富 谭庆玲 张惠 陈龙全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佐剂 复方竹节参片 小鼠 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TMA、TGA的变化与甲状腺大小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TGA、TMA的变化与甲状腺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327例Graves’病患者按甲状腺大小分为三组。甲状腺Ⅰ°肿大组97人。甲状腺Ⅱ°肿大组128人;甲状腺Ⅲ°肿大组102人。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月的TGA、TM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Ⅰ°肿大组治疗前后TGA、TMA值变化不明显(P>0.05),早发甲减率21.44%;甲状腺Ⅱ°肿大组,治疗后TGA、TMA值比治疗前升高(P<0.01),早发甲减率27.15%;甲状腺Ⅲ°肿大组,治疗后TGA、TMA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早发甲减率30.07%。结果还显示,治疗后TGA、TMA值随着治疗前甲状腺越大,值的升高越明显,早发甲减几率越高。结论: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越大,131I治疗后TGA、TMA升高越明显,早发甲减几率越高。 郑芳 谭庆玲关键词: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析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淋巴瘤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血液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经GEMOX方案化疗的64例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发生率以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B症状改善率86.36%;38例血浆LDH升高者化疗结束LDH水平均明显降低。化疗结束后64例患者客观有效率(ORR)为68.75%,临床有效率(CBR)为87.50%,不同IPI评分患者DRR和CBR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反应及消化道反应,但均较轻微,停药或者对症处理后减轻或者消失。中位PFS时间为10.5个月。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对于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可作为二线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陈碧玲 赵哲 覃仕海 刘莉 谭庆玲关键词: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非霍奇金淋巴瘤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纳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5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2±3.45 vs 4.87±1.65;t=4.472,P<0.001)。观察组患者CD4/CD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57±0.41 vs 1.82±0.52;t=2.104,P=0.039)。观察组IgM水平(1.39±0.46 vs 2.21±0.65;t=5.978,P<0.001)及IgA水平(1.62±0.41 vs 2.33±0.71;t=4.948,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IgM(r=-0.418,P=0.004)及IgA(r=-0.573,P<0.001)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CD4/CD8呈现显著负相关(r=-0.507,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且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陈碧玲 谭庆玲 张惠 姚平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测定血清β_2-m的临床意义 2008年 谭庆玲 唐敏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血清Β2-M GRAVES AITD 水肿患者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特征。方法:青春期PCOS患者87例(PCOS组),其中52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或腰臀比(WHR)≥0.85者为肥胖组(OB-PCOS);35例BMI<25 kg/m2,WHR<0.85者为非肥胖组(NOB-PCOS)。正常对照组102例,为月经正常的中学生,同样分为肥胖组(OB-CON)22例,非肥胖组(NOB-CON)80例。所有对象均测定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比值、空腹胰岛素及稳态模型指数(HOMA-IR)、空腹血糖、血脂,测定人BMI及WHR,记录月经史。结果:对照组初潮年龄为(13.0±1.3)岁,96%在初潮后2年内建立规律月经。PCOS组初潮年龄为(12.0±1.5)岁,86%的患者在2年内未能建立规律月经。PCOS组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血清T、LH、PRL、LH/FSH比值、空腹FINS、HOMA-IR、TC、TG及BMI、W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OB-PCOS组高于NOB-PCOS(P<0.05)。96.3%PCOS患者卵巢超声提示多囊样改变。结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为肥胖,月经初潮提前及持续月经不调,存在胰岛素抵抗,卵巢多囊性增大。 谭庆玲关键词:青春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 代谢 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HCV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发生HCV感染31例,感染率为40.7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每周血液透析次数、输血史、透析设备破膜、行透析治疗医院数5个因素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HCV感染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OR=2.010)、透析设备破膜(OR=2.131)以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OR=2.980)等均是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HC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HCV感染率较高,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透析设备破膜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陈碧玲 姚平 谭庆玲 张惠 姚茂篪关键词: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组织蛋白酶S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83位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3组。糖尿病伴中度动脉粥样硬化组20例,IMT≥1.0 mm,或有一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伴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23例,IMT 0.8-0.99 mm,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40例,IMT〈0.8 mm;正常对照组21例。所有对象均测定组织蛋白酶S、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糖、血脂。结果糖尿病伴中度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糖尿病伴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组织蛋白酶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且组织蛋白酶S值随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增加而升高,成正比关系;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组织蛋白酶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糖尿病伴中度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糖尿病伴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3组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组织蛋白酶S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随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的增加值越高,血清组织蛋白酶S测定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动脉粥样的监测指标。 谭庆玲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中膜厚度 组织蛋白酶S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对肥胖高血压患者瘦素、脂联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以及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肥胖高血压患者在瘦素、脂联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肥胖高血压要求的102病例随机按1∶1分成2组,氯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各51例,分别单药治疗16周,于治疗前后测量所有病例的血压和体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瘦素及脂联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氯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P<0.05);此外,氯沙坦还可以降低血浆中瘦素水平、HOMA-IR和体重指数(BMI),升高血浆中脂联素水平(P<0.01);而氨氯地平则可以上调心率(P<0.01)。结论: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单药治疗肥胖高血压患者时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此外,氯沙坦还能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因此应用氯沙坦单药治疗肥胖高血压患者优势大于氨氯地平。 谭庆玲 陈碧玲 张惠关键词:氯沙坦 氨氯地平 瘦素 脂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