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秋

作品数:31 被引量:305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石漠化
  • 6篇小流域
  • 5篇石漠化治理
  • 4篇盐岩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坡度
  • 4篇连续性
  • 3篇地理
  • 3篇地貌
  • 3篇岩溶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效应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坡度分析
  • 3篇喀斯特地貌
  • 3篇喀斯特石漠化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贵州师范学院
  • 3篇西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谭秋
  • 13篇李阳兵
  • 8篇王世杰
  • 7篇白晓永
  • 4篇罗光杰
  • 3篇王华
  • 2篇吕锡武
  • 2篇杨晓英
  • 2篇杨开明
  • 2篇吴路华
  • 1篇龙健
  • 1篇唐杨
  • 1篇陈飞
  • 1篇丹文丽
  • 1篇周梦维
  • 1篇李瑞玲
  • 1篇赵翠薇
  • 1篇陈欢
  • 1篇韩贵琳
  • 1篇陈寅

传媒

  • 4篇地球与环境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学地理教学...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工业区位”为例
2022年
教材连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媒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文章以人教版新旧两个版本教材“工业区位”内容为例,从课程标准和教材表层系统(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具体知识的变化,从而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黄春仙谭秋
关键词:高中地理工业区位
黔东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11
2005年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黔东低山丘陵区1995~2000年的景观格局与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多样性降低,景观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加,蔓延度降低,表现斑块形状变化的分维数指标均有下降,反映出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降低。研究区以林地、耕地和荒草地3种景观生态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已控制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发展。但耕地、林地、草地这三者之间相互转化比较频繁,说明退耕还林还草与毁林毁草开荒同时并存,植被恢复与退化并存,整体景观尚处于一种波动状态。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是岩性、地貌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谭秋
关键词:生态效应
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评估被引量:12
2019年
碳酸盐岩风化吸收的大气CO2主要以HCO3^-形式连续地经由河流从大陆输送到海洋,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目前主要河流流域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估算存在不确定性,分布格局尚不清晰。基于GEMS-GLORI全球河流数据库提供的全球10万km^2以上主要河流流域多年平均监测数据,利用水化学径流法估算出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43±0.15PgCO2yr^-1,平均CO2吸收通量为7.93±2.8tkm^-2yr^-1。CO2吸收通量在不同气候带下差异显著,热带和暖温带CO2年吸收速率占全球主要河流流域年吸收速率的62.95%。冷温带CO2年吸收速率占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的33.05%,仅次于热带地区。本文划分出全球CO2吸收通量的9个关键带,关键带的交汇处CO2吸收通量较高。喀斯特出露流域碳酸盐岩对CO2吸收通量的均值为8.50tkm?2yr?1,约为非喀斯特流域的3倍。全球喀斯特出露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及碳收支平衡估算研究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李朝君王世杰白晓永谭秋李汇文李琴邓元红杨钰杰田诗琪胡泽银
关键词:碳酸盐岩
喀斯特石漠化的内涵与发展
2009年
喀斯特石漠化是目前我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内涵的探讨有助于明确其发生的环境特征和人为影响,为其生态治理提出定性的指导。
谭秋
关键词:碳酸盐岩岩溶
1982—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植被的生长状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一带一路”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认识仍不清晰,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此,本研究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82—2015年该区域NDVI在像元上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南亚为植被覆盖度最高的区域,有76%的地区NDVI值在0.68以上;NDVI值低于0.27的低植被覆盖区则主要为西亚、中亚的大部分和中国西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俄罗斯北部等高纬度地带;(2)研究区NDVI总体以5.39×10-4/a的速率增加(R2=0.611,p<0.0001)。NDVI显著增加,即植被显著改善的区域占37.67%,包括欧洲西部、勒拿河下游、印度大部分和中国南方地区;NDVI显著降低,即植被显著退化的区域包括中西伯利亚高原、东北平原、中亚的里海和咸海周边地区,面积仅占8.02%,显著改善区域面积是显著退化区域面积的4.70倍;此外植被呈现轻微变化和基本不变的区域共占54.31%;(3)植被同时受降雨、温度和人为活动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区域较少,降雨主控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以及热带地区,温度主控区域在欧洲、西亚、青藏高原和俄罗斯北部的分布较广,典型的人为主控区域则分布在俄罗斯中部、印度北部和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一带一路”地区植被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
杨钰杰白晓永谭秋罗光杰田诗琪
关键词:NDVI影响因素
体验式情境教学法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人地协调观作为一种价值指向,其培养需要借助体验式情境,而教学案例则是感悟人地观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喀斯特地貌"教学为例,探究并解决人地协调观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利用体验式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感悟人地关系,逐步养成人地协调观。
张宏琼秦趣訾浪谭秋刘蓉
关键词:教学设计
空床停留时间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空床停留时间(EBRT)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的影响,为生物活性滤池的生产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浦江水为水源水,常规沉淀出水为试验进水,采用活性炭-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活性滤池,研究在不同EBRT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随接触时间增加,采用不同介质的生物滤池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去除效果相对较佳。EBRT为15、8和5 min时,活性炭-石英砂滤池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86%、19.75%和11.30%;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43%、18.00%和14.30%;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10%、55.40%和61.60%。活性炭-陶粒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83%、18.76%和10.46%;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15%、16.70%和11.70%;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0%、48.90%和60.10%。二者NO2--N去除率均不低于90%。[结论]生物活性滤池能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随接触时间增加,生物过滤效果提高,EBRT达到8 min,继续增加停留时间,去除率增加不明显。
王华谭秋吕锡武杨开明
关键词:生物活性滤池有机物氨氮
茂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2005、2010年茂兰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和1:5万地形图,基于ArcGIS、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移动窗口法、DEM,对茂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景观格局呈明显的5个团状高值区,中心区域异质性显著;2)从实验区到核心区,SHDI下降65%,ED降幅46.73%,LSI下降49.71%,PD下降40.21%,同时CONTAG上升43.95%,LPI上升达107.01%,景观由实验区团状、均衡、破碎化,向南部农用地随道路的延伸而镶嵌分布的格局转化,其中缓冲区整体空间密度高,异质性强;3)研究区人工景观集中分布在坡度0°~5°之间,自然景观以35°~45°向两侧递减,5°~25°间面积最小,实验区格局演化呈良性,要防止居民点向陡坡地区蔓延;缓冲区与核心区格局演化呈不合理,缓冲区不但要防止居民点向陡坡地区蔓延,还应合理规划道路、还林还草,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核心区毁林开荒现象较为严重,且农用地利用率低;4)造成格局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保护区发展的政策导向、特殊的地理形态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陈寅李阳兵谭秋
关键词:DEM
贵州省近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5
2007年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研究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课题。本文依据覆盖贵州省20世纪90年代末5a时间间隔的陆地卫星数据资料,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了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的转化过程;同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衡量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价值,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省内各区域退耕还林与毁林开荒并存,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整体景观尚处于波动状态。在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由于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低覆盖度荒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相互间的频繁转换,各区域土地利用生态价值并未有明显的提高。
谭秋李阳兵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
喀斯特森林雨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地区25个雨水样品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区雨水的pH值为4.4~7.2,平均为5.1。雨水样品富NH4+、Ca2+和SO42-、Cl-。NH4+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平均值为56.8μmol/L,占阳离子组成的26%~74%,Ca2+次之,平均值为14.8μmol/L,NH4+和Ca2+之和占了阳离子组成的71%~94%,SO24-是最主要的阴离子,平均值为39.2μmol/L,占了阴离子组成的69%~91%,Cl-次之,平均值为9.5μmol/L。SO42-和Cl-占了阴离子组成的71%~96%。与中国其他地区的雨水样品相比,茂兰地区雨水离子含量要低1~2个数量级;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茂兰地区雨水中溶质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的输入,人为活动输入可以忽略不计。
韩贵琳唐杨谭秋
关键词:雨水喀斯特森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