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旭放 作品数:26 被引量:14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整合药理学策略的黄芪-丹参抗心肌梗死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黄芪-丹参中药配伍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机制,预测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潜在靶点及通路。方法: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检索并获取黄芪和丹参活性成分、靶标及心肌梗死靶标信息,借助平台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多维分析,对药物干预疾病的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得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同时通过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库(kyoto encyclopa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黄芪-丹参药物组合抗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结果:丹参黄芪共筛选出123个活性成分,其中丹参96个,黄芪27个,筛选出心肌梗死相关靶标1063个,这些活性成分通过联合调控白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域突变体、卵巢肿瘤结构域蛋白酶、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激酶非活性BamHI-A区域的早期基因(bamhi-a rightward openreading frame,BRAF)等靶标,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进而发挥抗心肌梗死的作用。结论:通过整合药理学策略分析,揭示了黄芪-丹参药对组合能够多途径有效抗心肌梗死作用的分子机制。 刘志超 陈金红 高晟玮 马莉 王治中 陆安民 王保和 谷旭放关键词:心肌梗死 芪参益气滴丸通过Sirt1/Mfn1通路调节线粒体融合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及对线粒体分裂、融合与Sirt1/Mfn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永久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低剂量组(0.6 g/kg)、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组(1.2 g/kg),并另设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4周。分别在术后24 h、治疗2周和4周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TTC染色观察心脏组织梗死范围;HE染色用于监测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Mfn1和Fis1蛋白在心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4 h,模型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且收缩末期左室前壁明显变薄。治疗2周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心肌梗死组(P<0.05);治疗4周后,芪参益气滴丸组左心室内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梗死范围更小,组织病理改变更少,Sirt1、Mfn1蛋白表达增加(P<0.05),Fis1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至少部分通过激活Sirt1/Mfn1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融合,衰减心肌梗死诱导的线粒体碎片化,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损伤。 马莉 刘志超 高晟玮 王保和 谷旭放关键词:心肌梗死 芪参益气滴丸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8年 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临床作用显著。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不断推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最大障碍。在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中,类过敏反应为数众多。文章对近年来的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机制、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等进行了综述。 谷旭放 黄宇虹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 中国60岁以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表现的队列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2022年12月中国60岁以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于2022年12月14—27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收集COVID-19患者发病时与转阴后的临床表现、确诊和转阴时间、使用药物等信息。感染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2200066736)。采用SAS 9.4对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分布、转阴时间及服药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服药与未服药组临床症状特征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全国各地有效问卷1257份。60岁以下COVID-19患者首发症状以发热(66.43%,835/1257)和咽痛(10.26%,129/1257)为主。COVID-19患者感染阳性期平均经历6.00(5.00,8.00)个症状,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青壮年组(18~40岁)头疼的比例为79.35%(903/1138),高于其他组别。人群平均转阴时间需6.00(4.00,8.00)d。感染1个月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30.50%,147/482),其次为咯痰(13.28%,64/482)。患者中有74.78%(940/1257)使用了药物,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在感染阳性期和随访期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79,P=0.257;χ^(2)=6.509,P=0.688)。结论2022年12月中国COVID-19疫情高发期间,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浑身酸疼、头疼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个月后患者仍有咳嗽、咯痰等不适。由于研究人群以青壮年、非重症者为主,结果外推的适宜性尚需论证。 牟玮 王瑞华 黄宇虹 孙凤 雒明池 张莉 田金徽 陈竑瑞 张俊华 邢永发 谷旭放 孙金霞 王保和 郑文科 宛佳玮 胡本泽关键词:队列研究 发热 咽痛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潜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分子预测模型,探究复方丹参滴丸改善AR潜在机制。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AR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AS)相关的芯片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ially express genes,DEGs),对AR和AS的DEGs进行富集分析,注释其功能;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AR分子预测模型;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获取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根据Lipinski规则预测药物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将DEGs和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得复方丹参滴丸改善AR的潜在靶点,在metascape平台中对靶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应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算法对复方丹参滴丸干预AR的每个靶点分别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复方丹参滴丸改善AR的“成分-靶点-通路-功能”桑基图。结果共得到AR相关DEGs 597个,其中上调基因292个,下调基因305个。DEGs富集结果提示,AR相关基因主要定位在血小板α颗粒、分泌颗粒腔、细胞质囊泡腔上,通过介导花生四烯酸代谢、氧化磷酸化、WN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类固醇同源物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参与血液凝固、血小板活化、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转录因子活性、脂质代谢过程的负调控、白细胞活化相关炎症反应、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发挥调控肝素结合、胰岛素受体结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肾上腺素受体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磷脂酰肌醇激酶活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类受体活性等功能。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获得9个AR的分子标志物,并构建了曲线下面� 高晟玮 贾福运 谷旭放 张露丹 钟钰 吕子琛 张博文 吕春晓 王保和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 阿司匹林抵抗 活血化瘀 生物信息学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对照分析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之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平板运动试验各指标的客观特征表现及其规律。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80例)与气滞血瘀证(80例)的患者共160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记录试验阴性或阳性结果、总运动时间、最大代谢当量、峰运动各导联ST段下移总和及峰运动ST段最大下移。结果两组患者在终止原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心绞痛、极度疲惫和ST段下移>0.1 mv而终止试验的患者在气虚血瘀组较多,而气滞血瘀组能够达到目标心率者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与气滞血瘀组平板运动实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3.75%、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患者总运动时间短于气滞血瘀组,最大运动当量少于气滞血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患者最大ST段下移毫伏数、ST段下移总和均大于气滞血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平板实验特征表现为:总运动时间短,最大运动当量少;最大ST段下移毫伏数、ST段下移总和大。而气滞血瘀证患者表现为:总运动时间相对较长,最大运动当量相对较多;最大ST段下移毫伏数、ST段下移总和相对较小。 谷旭放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平板运动试验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研究 2016年 冠心病是由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复杂多因素疾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于9p21染色体SNPS方面。文章以9号染色体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N2)基因为着眼点,对其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徐福祥 谷旭放关键词:冠心病 CDKN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冠心病证候本质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23年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理念在冠心病防治中展现独特优势,然而其证候本质尚待明析。表观遗传学理论在诸多方面与中医证候特点相契合,逐渐成为中医证候本质探索的最新热点,本文以“DNA甲基化”、“DNA羟甲基化”、“非编码RNA”与“冠心病证候”相关性为线索,系统梳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从理论本质上浅析二者内在关联,展望未来基于表观遗传学的中医证候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医证候本质探索提供启发和借鉴。 高晟玮 薛亚然 贾福运 张垚 杨继 王保和 谷旭放关键词:证候本质 冠心病 表观遗传学 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7 2016年 受试者招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公平性与代表性的伦理原则,招募的过程应注意保护受试者的隐私,研究所需的各种招募材料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I期临床试验能否招募到合格的受试者,将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应引起包括伦理委员会、研究者、临床监察员和申办方在内的相关人员的重视。 谷旭放 仲伟琴 王保和关键词:I期临床试验 受试者 招募 伦理问题 王保和运用芳香开痹法治疗胸痹经验 被引量:3 2022年 介绍王保和教授运用芳香开痹法治疗胸痹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主要责于胸阳不得宣通,心气失于舒展,阴邪趁机上犯,以致气血不畅,心脉不和。王教授临证确立芳香开痹的治疗大法,总结出芳香开痹基础方,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活血、行气、温阳、养阴等临证化裁,临床效果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助佐证。 谷旭放 王保和关键词:胸痹 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