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若兰

作品数:19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锚杆
  • 6篇支护
  • 6篇土钉
  • 6篇土钉支护
  • 5篇拉拔试验
  • 3篇岩石力学
  • 2篇动载
  • 2篇应变速率
  • 2篇应力路径
  • 2篇粘结
  • 2篇粘结强度
  • 2篇裂隙
  • 2篇界面粘结
  • 2篇界面粘结强度
  • 2篇局部化
  • 2篇拉拔
  • 2篇贯通机制
  • 2篇非贯通裂隙
  • 2篇非贯通裂隙介...
  • 2篇变速率

机构

  • 15篇长沙理工大学
  • 1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1篇湖南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总参工程兵科...

作者

  • 19篇贺若兰
  • 14篇张平
  • 9篇李宁
  • 5篇刘宝琛
  • 3篇徐建光
  • 2篇李宁
  • 2篇李夕兵
  • 1篇杨章甫
  • 1篇姚显春
  • 1篇张平
  • 1篇徐勋长
  • 1篇郑志辉
  • 1篇李宁

传媒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岩土力学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2005年全...
  • 1篇2007年地...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钉支护结构破坏模式和加固机制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对不同土质中土性参数和支护参数共同影响下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系统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砂土到粉土,再到软黏土介质变化时,基坑位移大小剧增,位移形态也发展成下部凸出的流鼓状,而且中下部土钉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土性参数中,内摩擦角和凝聚力是导致位移形态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侧压力系数主要引起位移大小的变化。支护参数中,土钉密度突出控制钉间土体位移;土钉长度在砂土中控制上部位移显著,软黏土中抑制下部位移更明显;土钉刚度的影响体现为钉土刚度比的影响,主要由插筋刚度控制,而随土类变化并不明显;并得出了各支护参数的临界值。
贺若兰李宁张平
关键词:土钉支护破坏模式土类土性参数支护参数
含裂隙类岩石材料的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被引量:32
2006年
结合含裂隙类岩石材料模型试验观测结果,从含裂隙类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和破坏机制出发,将表征体单元(RVE)划分为弹性区及剪切局部化带两个部分,并把剪切局部化带内的变形过程抽象为胶结强度弱化及摩擦强度增强两个阶段。重点考虑了这两个阶段一前一后发挥作用这一由试验所揭示的结构性破坏本质,同时借助于试样的滑移变形定义与胶结强度弱化相关的破损变量,抓住试样渐进性破坏的特征,进而采用细观链式模型及均匀化方法将破坏过程的细观特征与宏观力学特性相结合,建立含裂隙类岩石材料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的理论公式。最后对已建立的含裂隙类岩石材料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M.Yumlu和M.U.Ozbay的试验结果吻合很好,证明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
张平李宁贺若兰
关键词:岩石力学类岩石材料局部化均匀化
土钉支护工作性能的应力路径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数值方法,从土体应力路径的角度研究了土钉支护的工作性能和加固机理。结果显示:应力路径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反应随着基坑开挖、支护工序一步步推进,土体应力不断转移叠加的力学响应过程。土钉的应力扩散和应力分担作用使得土钉头部和中部位置土体的切向应力减小、法向应力增大,应力路径由垂直逼近强度包线方向转为基本平行于强度包线方向;土钉的应力传递作用又将钉头部位土体的应力转移至钉尾深部的土体。整个支护系统通过土钉的应力扩散、应力分担和应力传递这3大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钉头部位土体的应力水平,而且明显改善了它的应力状态,同时又有效地调动了钉尾深部土体自身的强度。
贺若兰张平刘宝琛
关键词:土钉支护应力路径
动载下3条断续裂隙岩样的裂缝贯通机制被引量:36
2006年
采用含3条断续预制裂隙的类砂岩模型试样进行单轴动力加载试验,对不同裂隙空间位置条件下断续裂隙岩体中裂隙的贯通机制进行了研究。静、动荷载下的对比研究成果显示:不同空间位置的裂隙贯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且对动载的响应不同;动载下分支裂纹扩展及贯通具有惯性效应,即动载下裂尖次生共面、次生倾斜裂纹起裂后易朝原起裂方向快速发展,动载下易在两预制裂隙内端部产生直接贯通。这与静载下岩桥处的贯通常通过分支裂纹拐折扩展、相连不同,这也是导致裂隙试样中低应变速率下强度增大(即速率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含裂隙试样静、动荷载下裂隙间的多次贯通是导致其呈现出渐进破坏特征的主要原因。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
关键词:动载裂隙岩体贯通机制
动载下两条断续预制裂隙贯通机制研究被引量:60
2006年
采用预制断续裂隙类砂岩模型试样单轴动载试验,对不同裂隙空间位置(雁行、共面排列)条件下两条裂隙的贯通机制进行了研究。静、动荷载下的对比研究成果显示:不同空间位置的裂隙贯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且对动载的响应不同;动载下分支裂纹扩展及贯通具有惯性效应,即动载下裂尖翼裂纹及次生共面裂纹起裂后易朝原起裂方向快速发展,动载下易在两预制裂隙内端部产生直接贯通。这与静载下岩桥处的贯通常通过分支裂纹拐折扩展、相连不同,这也是导致裂隙试样中低应变速率下强度增大(即速率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试验结果也揭示:动载下次生共面裂纹扩展长度增加、预制裂隙尖端易产生直接贯通是地震荷载下易发生宏观II型剪切断裂的又一原因。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
关键词:岩石力学动载岩桥贯通机制
深部岩石渐进破损本构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深部岩石力学特性的数理描述与深部岩体的灾害控制密切相关。从岩石破坏过程和破坏机制出发,将代表性体元(RVE)划分为弹性区及剪切局部化带两个部分;并把剪切局部化带内的变形过程抽象为胶结强度弱化及摩擦强度增强两个阶段,重点考虑了这两个阶段一前一后发挥作用的破坏本质;同时采用细观链式模型及均匀化方法将破坏过程的细观特征与宏观力学特性相结合,建立了岩石局部化渐进破损本构模型的理论公式。模型计算结果与Yumlu和Ozbay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变化模型中的参数,进一步对深部岩石的局部化渐进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试样呈现"尺寸效应"、"形状效应"、应变软化及II型应力-应变曲线的内在原因及影响因素。
张平贺若兰李夕兵李宁
关键词:岩石力学本构模型局部化尺寸效应
锚杆拉拔试验的理论和数值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详细分析了现场锚杆拉拔试验的实测数据,说明了传统设计中认为界面抗剪应力平均分布的简化假定与近似服从负指数分布的实测结果存在误差。考虑界面黏结强度中化学胶着力、机械咬合力和界面摩擦力逐渐丧失的过程,建立了一个可以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得到的极限荷载反算出界面抗剪强度和解耦长度的理论模型。引入一种可以模拟锚杆与岩上界面复杂力学特性的摩擦.接触型界面单元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再现了现场试验全过程的力学响应。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
贺若兰张平刘宝琛
关键词:锚杆拉拔试验
拉拔试验确定锚杆界面粘结强度的理论模型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现场拉拔试验确定全长粘结锚杆与岩土介质的界面粘结强度时,对界面剪应力沿杆长均匀分布的假定使得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误差较大。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建模,揭示了拉拔荷载作用下锚杆界面粘结应力沿杆长服从负指数分布的规律,提出了一种确定界面粘结强度的实用方法;并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精度,为实际工程中正确确定锚杆的极限拉拔力和合理锚固长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贺若兰张平李宁
关键词:拉拔试验界面粘结强度
锚杆拉拔试验的理论和数值分析
详细分析了现场锚杆拉拔试验的实测数据,说明了传统设计中认为界面抗剪应力平均分布的简化假定与近似服从负指数分布的实测结果存在误差.考虑界面黏结强度中化学胶着力、机械咬合力和界面摩擦力逐渐丧失的过程,建立了一个可以通过现场拉...
贺若兰张平刘宝琛
关键词:锚杆拉拔试验
文献传递
复合土钉支护厚杂填土边坡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对杂填土内土钉的受力特点及边坡的位移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首次测得并分析了杂填土中土钉的双弓形应变分布形态,指出这是填土边坡中存在2个或以上潜在滑动面的结果;首次测得并分析了土钉临界锚固长度,指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其长度约为9 m,并认为临界锚固长度是应变(应力)峰值点、零值点和破坏点同时发生转移而形成,锚固类结构(锚杆、锚索、土钉)均具有此特点。
郑志辉贺若兰徐勋长杨章甫
关键词:地基基础杂填土复合土钉预应力锚杆基坑支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