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华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蝌蚪
  • 2篇无尾
  • 1篇大蟾蜍
  • 1篇断尾
  • 1篇选择体温
  • 1篇驯化
  • 1篇英文
  • 1篇中国石龙子
  • 1篇中华大蟾蜍
  • 1篇石龙子
  • 1篇饰纹姬蛙
  • 1篇受性
  • 1篇跑速
  • 1篇热耐受
  • 1篇热耐受性
  • 1篇蟾蜍
  • 1篇温度
  • 1篇无尾两栖类
  • 1篇无尾目
  • 1篇历期

机构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丽水学院

作者

  • 5篇赵丽华
  • 3篇马小梅
  • 3篇马小浩
  • 3篇林植华
  • 1篇邵伟伟
  • 1篇雷焕宗
  • 1篇樊晓丽
  • 1篇施林强
  • 1篇韦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Zoolog...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泽陆蛙和饰纹姬蛙蝌蚪不同热驯化下选择体温和热耐受性被引量:10
2012年
用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蝌蚪和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蝌蚪做研究模型,检测热驯化(20、25、30℃)对选择体温(Tsel)、低温耐受性(CTMin)、高温耐受性(CTMax)和耐受温度范围(VTR)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蝌蚪的Tsel既不受驯化温度的影响,也不存在种间差异;泽陆蛙蝌蚪的CTMin显著小于饰纹姬蛙蝌蚪,而CTMax和VTR则显著大于饰纹姬蛙蝌蚪;CTMin和CT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TR则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热驯化显著影响2种蝌蚪的CTMin、CTMax和VTR,而对2种蝌蚪的体温调定点无显著影响;这些热生物学特征对两种蝌蚪有效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利用资源、减少种间竞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施林强赵丽华马小浩马小梅
关键词:饰纹姬蛙蝌蚪选择体温热耐受性
不同基质对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运动表现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动物在野外生境中的活动能力通常会受到许多方面(例如,运动基质表面粗糙程度、遭遇障碍物的大小与形状)的影响。在特定体温(30℃)条件下,测量主要分布区重叠的两蜥蜴种类(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在四种不同基质表面(塑料草坪;表面粗糙不透底的塑料地毯;光滑具透底网格的塑料地毯和表面光滑的塑料地毯)的运动表现,以及两者的攀附能力和最大游泳耐力。基质类型显著影响两种蜥蜴的运动表现。两种蜥蜴在粗糙表面运动时的疾跑速明显大于光滑表面(例如,塑料草坪上北草蜥为15.7 SVL/s,中国石龙子为8.1 SVL/s;光滑塑料地毯上则分别为11.4 SVL/s和3.5 SVL/s)。中国石龙子在光滑塑料地毯上具有最大的持续运动距离(10.6 SVL)和最少的停顿次数(1.9次)。北草蜥在光滑塑料地毯上具有最多的停顿次数(4.6次)。两种蜥蜴运动能力的种间差异显著。北草蜥具有较大的相对疾跑速度(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13.5 SVL/s vs 5.8 SVL/s)和攀附能力(143.8°vs 101.2°),但较小的游泳耐力(83.5 s vs 238.5 s)。运动速度与耐力之间存在种间权衡关系而与攀爬能力无进化冲突的结论。
林植华樊晓丽雷焕宗马小梅赵丽华马小浩
关键词:北草蜥中国石龙子
浙江丽水无尾两栖类非正常抱对现象4例被引量:1
2012年
报道浙江丽水三岩寺区域4个无尾两栖类物种(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虎纹蛙、镇海林蛙)的4例繁殖期非正常抱对现象,包括多重抱对(1只雌性和3只雄性,虎纹蛙)、从腹部抱对(镇海林蛙)、2只雄性抱对(虎纹蛙)、不同物种之间抱对(雄性黑眶蟾蜍和雌性中华大蟾蜍)等。影响非正常抱对的因素可能包括成年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化学信号(性激素)和被抱对个体的行为反应等。无尾两栖类非正常抱对现象为我们研究无尾两栖类的繁殖行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赵丽华邵伟伟林植华
关键词:两栖类无尾目交配行为
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繁殖地选择及蝌蚪特征的比较研究
本文研究了浙江丽水地区(1)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两种无尾两栖类的繁殖地选择及其差异;(2)尾部状态(断尾)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和存活率的影响;(3)不同温度和发育历期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
赵丽华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蝌蚪温度发育历期断尾光强
文献传递
虎纹蛙繁殖季节的求偶鸣叫特征(英文)被引量:9
2011年
对交配季节虎纹蛙求偶鸣叫进行录制和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虎纹蛙求偶鸣叫主要集中在晚上,求偶鸣叫声音主要含有3个鸣叫谐波,鸣叫主频率共有4种类型,即在第一谐波上有3个主频率段,分别为500、700和800Hz段,在第二谐波上有1个主频率段,即1800Hz段。鸣叫时程(call duration)、能环率(call dutycycle)、声强(call intensity)和鸣叫脉冲率(pulse rate)在4种主频率中变化很大。这些鸣叫参数特征的分析将对虎纹蛙生理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韦力林植华马小梅赵丽华马小浩
关键词:虎纹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