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东
- 作品数:5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学科性质差异所致两种授课模式效果差别的分析与思考
- 2023年
- 为更好地进一步培养生物科学人才,本研究对本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的不同教学模式获得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考试科目和试卷难度不变的情况下,收集并比较了覆盖3个年级学生的线上教学模式的科目考试成绩与其相对应的前一学年传统教学模式的考试成绩。在对比了21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后,研究发现课程开设时间长且含有实验课的考试类课程线上授课效果较好(如生理学、病理学等)。线上教学时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这一现象对大部分(66.28%,57/86)学生造成了影响,表明实验课尚无法被网络授课取代。同时,期待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改革的学生在调查中占据主体(80.23%,69/86)。据此推断,将传统授课作为教学主体、线上平台技术作辅助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成为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本科生教学方面新的探索方向。
- 李泽李翠英赵伟东陈澄陈誉华张可
- 关键词:生物科学传统教学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
- 致病性大肠杆菌ibeB基因编码产物具有介导细菌穿过血脑屏障和诱导神经细胞分化双重功能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经血行播散入脑致病,但它如何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迄今尚不清楚。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克隆鉴定了一个新的E.coli侵袭脑微血管内...
- 陈誉华陈澄尚德淑赵伟东陈冬松方文刚
- 文献传递
- 小细胞肺癌细胞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需要ROCK活化(英文)
-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migration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the patho...
- 李波谭智敏赵伟东方文刚朱莉陈誉华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文献传递
- PI3K和ROCK信号通路在MSC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中发挥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不仅能分化成中胚层来源的细胞,而且还能跨胚层分化为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外胚层的神经细胞.MSC代表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细胞治疗手段.在糖尿病、肝损伤、心肌梗死等疾病动物模型中,以MS...
- 尚德淑蔺美娜孙伟李波许欣方文刚赵伟东陈誉华
- 关键词:MSCPI3KROCK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大肠杆菌K1株毒力岛基因cgID导致脑膜炎脑脊液成分改变的机制
- 脑脊液(CSF)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CSF 化学成分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对大肠杆菌(E.coli)K1株引起的新生儿脑膜炎患儿 CSF 进行生化检查中发现,其乳酸含量明...
- 张可赵伟东李强方文刚朱莉陈誉华
- 关键词:大肠杆菌脑脊液甘油脱氢酶
- 文献传递
- Aβ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MHC-I分子促进T淋巴细胞跨内皮迁移
- 免疫炎性反应被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重要环节。我们首次发现Aβ可以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MHC-I,促进T细胞跨内皮迁移。脑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D模型大鼠脑微血管表达MHC-I高于对照组。收集经过Aβ作用...
- 杨一鸣赵伟东方文刚陈誉华
- 关键词:AΒMHC-IT细胞
- 文献传递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促进6T-CEM细胞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被引量:1
- 2006年
- 有研究表明,T细胞可能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D)免疫过程,但T细胞如何穿过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到达脑内还不清楚。我们研究曾发现,AD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单层能力高于同龄正常人,其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表达明显增高。为进一步在体外研究促使T淋巴细胞穿过HBMEC单层的机制,选取重组人MIP-1α(rhMIP-1α)作用于HBMEC,同时选用高表达MIP-1α的人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6T-CEM)作为模式细胞,与HBMEC共同温育。发现rhMIP-1α可促进6T-CEM细胞穿过HBMEC单层,并使HBMEC单层紧密连接结构发生改变。在6T-CEM细胞或rhMIP-1α与HBMEC单层单独温育过程中,均引起HBMEC单层CCR5表达变化。提示MIP-1α可能通过与HBMEC单层上CCR5相互作用介导T淋巴细胞穿过HBMEC单层。
- 尚德淑马怡然赵伟东方文刚朱莉陈誉华宋今丹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小鼠脑外伤后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行为学恢复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明确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运动功能受损和修复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小鼠中度TBI模型。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活体脑血流;通过转棒、悬绳和壁架实验分析小鼠运动协调能力,并评估脑血流与运动功能损伤和恢复的相关性。结果脑血流在TBI急性期显著减少,TBI后6 h、1 d和3 d分别减少了69.8%、62.9%和67.8%,TBI后3 d开始恢复,至TBI后14 d恢复到正常水平。TBI导致小鼠运动协调功能障碍,TBI后3 d运动功能损伤最严重,TBI后28 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TBI后脑血流恢复和运动功能恢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BI导致小鼠脑损伤部位脑血流下降和运动功能障碍,此后脑血流和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二者的恢复有相关性,且脑血流的恢复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示TBI后通过改善脑血流能够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 李坤航张旭东赵丹梁宇钟诗雨赵伟东包义君
- 关键词:脑血流激光散斑成像创伤性脑损伤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C<Sub>29</Sub>H<Sub>22</Sub>N<Sub>2</Sub>O<Sub>8</Sub>在大肠杆菌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小分子化合物C<Sub>29</Sub>H<Sub>22</Sub>N<Sub>2</Sub>O<Sub>8</Sub>在制备治疗大肠杆菌性脑膜炎药物中的用途,该化合物或其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体,或它们的药学...
- 陈誉华 徐晓倩赵伟东
- 文献传递
- 大肠杆菌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涉及的分子机制研究
- 近年来,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病原体侵袭宿主细胞涉及的机制逐渐成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带有K1抗原的大肠杆菌(E.coli K1).以往的研究显示,E.coli K1导...
- 赵伟东刘东鑫刘巍方文刚陈誉华
- 关键词: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