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动脉
  • 3篇型心
  • 2篇多柔比星
  • 2篇心动图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他汀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扩张型
  • 2篇扩张型心肌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肌病

机构

  • 12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赵继先
  • 9篇张宏考
  • 9篇刘继军
  • 8篇袁良俊
  • 5篇李东升
  • 4篇张焕鑫
  • 3篇肖俊会
  • 3篇高宇勤
  • 3篇徐萍
  • 2篇何靖
  • 2篇董晓
  • 2篇聂炜娟
  • 2篇吴艳
  • 1篇黄玉兰
  • 1篇王家宁
  • 1篇廖应英
  • 1篇方明
  • 1篇王国维
  • 1篇刘秋莎
  • 1篇王琳

传媒

  • 5篇中国老年保健...
  • 3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连素与辛伐他汀对大白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袁良俊张宏考张焕鑫王国维高宇勤赵继先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黄连素辛伐他汀再狭窄
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SXBXW)6个月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SXBXW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高血压常规治疗(氨氯地平5~10mg),SXBXW组加用SXBXW每次2丸(每丸22.5mg),3次/日,维持6个月。以高分辨率超声测定的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作为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检测FMD,并同时进行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检测及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检测。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FMD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SXBXW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XBXW组NO、ET胰岛素抵抗均明显改善(P<0.05),且在治疗6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SXBXW可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且这一作用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NO系统的代谢有关。
袁良俊赵继先徐萍李东升廖应英张宏考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
穿房间隔消融酷似右侧旁道的左后间隔房室旁道1例
2010年
李东升张宏考赵继先王琳
关键词:右侧旁道
竹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竹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竹叶总黄酮组腹腔注射竹叶总黄酮,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d,末次于冠脉结扎前2h腹腔注射给药。结扎部位位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1h后剪开结扎线,用止血钳夹闭胸腔,再灌注2h,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检测血清LDH和CK水平。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竹叶总黄酮MDA、LDH和CK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结论竹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有关。
袁良俊张宏考刘继军赵继先方明徐萍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炙甘草汤对扩张型心肌病SD大鼠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对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出生4周的雌性SD大鼠给予多柔比星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模型,给予炙甘草汤两周后观察实验前后大鼠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舒张末期容积(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体重(BW)、心率(HR)、血浆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和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经炙甘草汤治疗后的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超声心动图提示与实验前相比,LVEF、HR均明显增加(P<0.01),LVES明显降低(P<0.01),LVED,DD,SD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AngⅡ,ET,ANP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大鼠心肌病变减轻。结论实验证明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可改善心功能,抑制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降低动物死亡率,对扩张型心肌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肖俊会张茂洪何靖刘继军赵继先董晓吴艳
关键词:炙甘草汤扩张型心肌病多柔比星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SD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用多柔比星诱导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出生四周的雌性SD大鼠共32只,给予多柔比星每周2 mg/kg腹腔内注射连续8周,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前后大鼠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舒张末期容积(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体重(BW)、心率(HR)的变化及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SD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提示与实验前相比,LVES、SD均明显增加(P<0.01),LVED、DD、FS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BW、HR均明显降低(P<0.01);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学改变。结论:实验证明给予大鼠多柔比星每周2 mg/kg腹腔内注射连续8周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CM)动物模型符合人类DCM的改变,以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SD大鼠模型是可行的。
肖俊会王家宁刘继军高宇勤赵继先吴艳董晓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多柔比星超声心动图
80例中老年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12月80例中老年女性患者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临床最后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2例,高血压病14例,单纯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6例,X综合征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5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3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X综合征、冠状动脉肌桥、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最常见病因,正确分析平板运动试验的假阳性原因,对提高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确诊率有一定的意义。
刘秋莎袁良俊赵继先张焕鑫张宏考李东升刘继军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冠心病
竹叶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竹叶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竹叶总黄酮组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最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 ax)并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和频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竹叶总黄酮组、辛伐他汀组LVSP和+dp/dtm ax均显著升高(P<0.01),LVEDP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均减少(P<0.01,P<0.05);竹叶总黄酮组+dp/dtm ax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竹叶总黄酮能够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
袁良俊张宏考刘继军李东升赵继先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
阿托伐他汀的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B组为使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d;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①ACS患者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P<0.05)。②10mg/d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以20mg/d阿托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赵继先刘继军袁良俊聂炜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化和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组治疗组(各50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50)。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缬沙坦组,非洛地平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逆转(P<0.05),左室肥厚改善。缬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在降低血压方面作用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但缬沙坦组在逆转左室肥厚、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结论缬沙坦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外,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袁良俊赵继先张焕鑫张宏考李东升刘继军高宇勤
关键词:非洛地平高血压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