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浮动弱电流的采集放大电路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浮动弱电流的采集放大电路,其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九电阻、可变电阻,其中第一运算...
- 吕玉祥杨建新焦再强赵飞刘喆颉
- 文献传递
-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针对阳煤五矿赵家分区井底车场矸石装车线巷道的强烈底鼓问题,通过现场底板破坏特征分析,以及FLAC3D内置的应变软化模型与摩尔库伦模型对构造应力场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强烈底鼓的原因:底板岩体经应变软化后水平应力释放较大,应力值较低,在二次水平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峰后扩容产生强烈底鼓。底板必须与顶帮形成一样的支护强度,才能使巷道断面受力均匀。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底板锚注技术后底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赵飞杨双锁李平李树峰崔健
- 关键词:底鼓软岩巷道深部矿井
- 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采用压力拱理论和A.H.Wilson理论确定条带开采的开采宽度和保留宽度,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变形规律,预计地表变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条带开采在增大采出宽度和保留宽度的条件下,对地表下沉的控制仍有着显著作用,且地表不会出现波浪形下沉。在预计参数难以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预计地表变形是一种可靠的途径。
- 李树峰杨双锁崔健赵飞李平
- 关键词:条带开采深部地表移动变形
- 深部缓倾斜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机理及稳定性控制研究
-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在复杂地应力场的影响下,深部岩体呈现出非线性力学行为,深井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及稳定性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1]。而针对深部缓倾斜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其支护形式通常采用对称支护,由于支护体力学特性与围岩...
- 赵飞
- 关键词: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支护对策
- 文献传递
- 薄冲积层拟建城区下采煤地表沉陷试验研究
- 2015年
- 针对萍乡城区白源煤矿的开采,结合关键层理论,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工作面长度在96 m以内、保护煤柱宽度在124 m以上时,开采对地表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参数都在建筑物I级保护时所允许的地表变形值之内,即倾斜3 mm/m,曲率0.2 mm-1,水平变形2 mm/m,以及沉降量<100 m以内高耸结构基础的允许400 mm沉降。
- 李平杨双锁赵飞李树峰崔健
-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表沉陷
- 急倾斜煤层开采水平基岩应力拱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探究急倾斜煤层开采后水平基岩形成的承载结构及地表变形的特征,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开采后,基岩形成拱脚位于煤层顶底板稳定岩层内的非对称应力拱结构,煤层采厚以及开采垂高的变化对应力拱范围的大小以及失稳形式都有着影响。应力拱承载上覆基岩与冲积层,其稳定性对地表下沉有着重要意义,地表下沉最大值与应力拱拱顶的水平坐标基本相同。应力拱失稳形式有两种,分别为"变形失稳"与"结构失稳"。
- 李树峰杨双锁崔健赵飞李平
-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相似材料模拟
- 一种采煤工作面末采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护巷方法
- 一种采煤工作面末采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护巷方法,属于采矿工程矿压控制与巷道维护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工作面停采线和采区大巷之间保护煤柱尺寸大而导致采区采出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是一种通过深孔预裂煤层顶板切断工作面采动超前支撑压力的...
- 任兴云郝兵元李建斌张鹏亮赵飞
- 基于关键层理论的近水平煤层条带开采参数确定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采留比条件下条带开采对上覆岩层及地表的采动影响,提出了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条带开采参数确定方法。研究表明:采出条带宽度主要影响上覆岩层破坏范围,保留条带宽度控制采动影响的叠加效应;关键层破断层数越多,地表下沉越剧烈,通过限制采出条带宽度减少关键层破断层数,可以有效减沉。因此确定参数的原则是保留条带宽度满足强度要求,采出条带宽度满足关键层控制要求。
- 崔健杨双锁赵飞李树峰李平
- 关键词:条带开采采动影响关键层采留比
- 用于浮动弱电流的采集放大电路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浮动弱电流的采集放大电路,其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九电阻、可变电阻,其中第一运算...
- 吕玉祥杨建新焦再强赵飞刘喆颉
- 文献传递
- 大断面破碎围岩巷道联合动态支护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巷道现场监测、松动范围探测、底板矿物成分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针对该矿高应力极破碎软岩巷道提出了预留大变形量、初期支护采用带大变形组件的锚杆锚索与金属网柔性支护,后期采用先浅后深二次注浆加固支护,最后再对巷道表面喷射混凝土组成的动态联合支护,达到了释放围岩变形能和降低围岩应力、支护结构与被支护的围岩共同承载、形成了联合承载结构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有效地解决了顶底板与两帮持续变形最终破坏的难题。
- 李平杨双锁崔健李树峰赵飞
- 关键词:大断面高地应力破碎围岩二次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