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玉良

作品数:24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中医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血压
  • 4篇证候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 4篇高血压
  • 4篇病机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痰热
  • 3篇纤维化
  • 3篇肝纤维化
  • 3篇肝炎
  • 2篇证候要素
  • 2篇中风
  • 2篇中风病
  • 2篇痰热证
  • 2篇热证

机构

  • 21篇滨州医学院附...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淄博市中医院

作者

  • 24篇路玉良
  • 7篇丁元庆
  • 6篇魏铭
  • 6篇姜学连
  • 4篇宋荣强
  • 4篇王慧凯
  • 3篇马清翠
  • 2篇姜一鸣
  • 2篇刘新军
  • 2篇孙建
  • 2篇王凯
  • 1篇梁葵香
  • 1篇马清翠
  • 1篇唐赛雪
  • 1篇马振滨
  • 1篇李洪利
  • 1篇魏明
  • 1篇王越
  • 1篇李敏敏
  • 1篇栗洪娟

传媒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光明中医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卫生法制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火热灼脉理论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证治被引量:12
2013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发生卒中的途径之一,火热病邪为发病的重要根源。基于传统的"火热致中"学说,结合血脉理论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机进行阐述。进而以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火热证,丰富和完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治体系。
郝媌路玉良丁元庆
关键词:血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偏头痛的中医证候、病机与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39
2010年
从临床看,对偏头痛而言,辨证论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尚缺乏透彻的研究,故治疗的径路多不一致,方法也多样。应加强对偏头痛病因病机的研究,寻找一种既具中医特色又能反应偏头痛患者客观情况的新观点新理论,特别应关注有关"伏邪"及"肝"在偏头痛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完整深刻的认识,使辨证论治的依据更准确。
路玉良丁元庆
关键词:偏头痛证候病机伏邪
关于临床带教中重视方剂学教学的思考
2013年
目的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方法通过出科考试的方式测试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方剂掌握情况。结果由于受考试导向、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带教示范不突出的影响,影响了学生的方剂学习。结论建议改革临床带教和教学查房模式,提出了临床带教中方剂教学的方法。
路玉良魏铭姜学连马清翠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思路
葛根芩连汤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法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病机理论,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及卒中预防提供中医防治思路。方法选择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火热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热泻火方,随访6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厚度及超声评分,同时观察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P=0.01)和证候疗效(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血压下降幅度及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双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P<0.01)。TC、TG、LDL-C均下降显著(P<0.01),且TC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泻火法联合西药治疗具有稳定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郝媌丁元庆路玉良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脉病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运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确定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素及相关对应条目。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均数、变异系数、累积百分比评价四诊信息条目的诊断重要性,筛选常见证素及相关条目池。结果:本研究按照累积百分比>60%及变异系数<0.35为标准,筛选出3个病位证素,5个病性证素并相关的对应条目。结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肾、脾、痰证、血瘀、阴虚、火热、阳亢,符合该病本虚标实的证候规律与临床所见。同时,本研究将有助于实现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研究暨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规范化。
王凯路玉良唐赛雪栗洪娟陈玉状丁元庆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专家问卷证候要素
魏铭治疗食管癌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规律探析
2024年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魏铭治疗食管癌的用药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魏铭专家门诊中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例84例,使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魏铭治疗食管癌的常用药物、复方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总结食管癌的辨治经验。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白术、薏苡仁、浙贝母频次最高,温热药物和寒凉药物使用频率相近;聚类分析发现,用药补泻兼施,注重顾护胃气。结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魏铭主张攻邪与扶正并施,寒温并用,处方多以理气化痰活血、健脾补气为主。
马清翠路玉良魏铭王慧凯
关键词:食管癌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浅谈黄连温胆汤的方义与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的《六因条辨》一书,是一首清化痰热的名方,本文通过对该方的沿革、配伍特点、功用、主治证候和应用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该方的主治病证和应用范围。
邓国志路玉良马清翠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痰热气机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优化方案的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制定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刘豨逍遥五苓汤辨证加减,并配合郭林新气功、简化太极拳、心理调节等疗法;对照组采用刘豨逍遥五苓汤为基础方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肝脾彩超、乙肝病毒标志位(HBV-M)、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情况,并且观察3个月及半年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恢复正常率、反映纤维化的指标HA、LN、CⅣ降低程度、彩超检查改善情况、临床显效率、3个月及半年后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优化方案应该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辨证加减,同时配合郭林新气功、简化太极拳、心理疏导等非药物疗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姜一鸣姜学连刘新军刘志学宋荣强路玉良魏铭王慧凯马振滨
关键词:肝炎肝纤维化简化太极拳
化痰祛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从痰瘀互结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的角度论治高脂血症。方法收集痰瘀互结型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化痰祛瘀方,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总疗程为60d。然后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服药前后血脂、中医病情、中医证候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TC、TG LDL-C)方面具有明显降脂作用,其中在降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相当,降胆固醇(TC)方面稍逊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降甘油三脂(TG)和改善痰瘀互结证中医总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在降TG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治疗在症状改善、血脂及蛋白水平调节、伴随疾病治疗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李敏敏孙建魏铭张文青康文路玉良
关键词:化痰祛瘀方高脂血症
肥胖指标与中风病痰热证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中风病痰热证之间的相关性,为筛选痰热中风的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风病患者214例,其中痰热证82例(痰热证组),非痰热证132例(非痰热证组),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腹围(WC)、体重指数(BMI),分析BMI、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等评价指标(均分为中国标准和WHO标准)与痰热证发病的关系,采用相对危险度OR值分析各肥胖指标对中风病痰热证发病的影响。结果痰热证组患者的BMI、WC/身高均大于非痰热证组(P<0.05);两组在身高、体重、WC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中国标准划分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各组的中风病患者的痰热证发病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依照WHO标准划分的各组中超重与中心性肥胖组中风病患者痰热证的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组(P<0.01)。比较各因素WCOR值得出,中风病痰热证发病危险因素中前3位的是:25kg/m228kg/m2+WC≥95cm(男)或WC≥90cm(女)、WC≥95cm(男)或≥90cm(女)。结论 BMI>25kg/m2是中风病痰热证的重要危险因素,腹型肥胖的患者有较高中风病痰热证的发病率。
路玉良丁元庆
关键词:中风病肥胖痰热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