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新鲜冰冻血浆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S-C...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训练后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抑素
  • 1篇院内感染率
  • 1篇早期肾损伤
  • 1篇增殖
  • 1篇志贺菌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输血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解放军184...

作者

  • 7篇邓文松
  • 6篇张晓云
  • 3篇马巧玲
  • 1篇马巧玲
  • 1篇汪东剑
  • 1篇邱华琴
  • 1篇张晓云
  • 1篇姜利群

传媒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重PCR法在志贺菌基因分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多重PCR法在志贺菌基因分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重PCR法对120例腹泻患者大便细菌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并对不同血清型的志贺菌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采用多重PCR法鉴定志贺菌的检出率为55.00%,血清凝集法检出率为33.33%,多重PCR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血清凝集法(P<0.05)。结论应用多重PCR法鉴定志贺菌基因分型,具有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有助于提高肠道致病菌检测的准确率及有效率。
张晓云邓文松姜利群
关键词:多重PCR法
军事训练后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
2016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军事训练后训练者的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某部队训练官兵60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项目的训练,观察组高强度军事训练。结果:两组在训练前指标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Oh检测水平均指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4h比训练前检测的指标水平高,但低于训练后Oh,而观察组比对照组指数高(P〈0.05)。结论: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在高强度训练后有明显升高,可作为指向因高强度训练导致肾损伤的依据,具有临床判断价值。
邓文松张晓云马巧玲
关键词:军事训练血尿酸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
变形杆菌院内感染率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本院变形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检验科2010—2015年检出的190株变形杆菌进行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统计分析。结果:190株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为10.5%,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为47.996和47.4%;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介于13.7%-23.2%之间;而对三四代头孢、氨曲南、头霉素类、阿米卡星、加酶抑制剂复合药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此外普通变形杆菌和潘尼变形杆菌的耐药率和产酶率高于奇异变形杆菌。结论: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和产酶率也可能存在种间差异,应持续对变形杆耐药性和产ESBLs进行监测。
马巧玲邓文松张晓云
关键词:变形杆菌感染率耐药性
血清HbAlc、CysC及Hcy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总结并归纳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57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5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常规检验方法,检测两组血清HbAlc、CysC及Hcy水平。比较各指标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血清HbAlc、CysC及Hcy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bAlc、CysC及Hcy水平远高于对照组;血清HbAlc、CysC及Hcy联合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6.49%(55/57),均远优于HbAlc、CysC及Hcy各项指标单一诊断的82.46%(47/57)、61.40%(35/57)和71.93%(41/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清HbAlc、CysC及Hcy水平并对患者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进行分析,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且联合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邓文松张晓云马巧玲
关键词:HBALCCYSCHCY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miR-181a靶向RASSF1A 促进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 侵袭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81a靶向Ras相关区域家族1(RASSF1A)促进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及50例受试者的正常骨髓组织标本;培养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并分为NC mimic组、miR-181a mimic组、NC inhibitor组、miR-181a inhibitor组。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iR-181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ASSF1A、cyclinD1、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81a靶向RASSF1A 3′非翻译区(UTR)。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骨髓组织(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组织中cyclinD1、RhoA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骨髓组织(P均<0.05),而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组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还显示,miR-181a mimic组cyclinD1、RhoA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NC mimic组(P均<0.05),而miR-181a inhibitor组cyclinD1、Rho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NC inhibitor组(0.32±0.07 vs 0.71±0.12,0.39±0.06 vs 0.66±0.10,P均<0.05);Transwell试验结果表明,miR-181a mimic组侵袭细胞数(个)明显高于NC mimic组(38.59±7.41 vs 10.29±2.12,P<0.05),而miR-181a inhibitor组侵袭细胞数(个)明显少于NC inhibitor组(7.28±1.24 vs 11.41±2.76,P<0.05);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miR-181a mimic组RASSF1A的表达量及RASSF1A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均明显低于NC mimic组(0.81±0.15 vs 1.54±0.26,0.173±0.035 vs 0.291±0.062,P均<0.05),而miR-181a inhibitor组RASSF1A的表达量及RASSF1A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明显高于NC inhibitor组(1.83±0.31 vs 1.25±0.21,0.399±0.067 vs 0.273±0.057,P均<0.05)。结论miR-181a能够促进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增殖、侵袭,并靶向抑制RASSF1A的表达。
邓文松马巧玲张晓云吴志华洪丽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增殖
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TNF-α、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轻型脑梗塞组27例、中型脑梗塞组34例、重型脑梗塞组25例)为实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型脑梗塞组比较,中、重型脑梗塞组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型脑梗塞组比较,重型脑梗塞组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指标水平对评估脑梗塞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晓云汪东剑邓文松邱华琴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血脂
大量输血后不输注血浆与及时输注血浆的凝血结果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的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对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患者89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大于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入悬浮细胞和血浆者设为试验组,监测患者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4项结果。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照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试验组更延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大于试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患者的凝血4项和血小板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马巧玲张晓云邓文松
关键词:大量输血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四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