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凌凤
-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癌中CD105及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检测滤泡性甲状腺癌中Endoglin(又称CD105)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蛋白表达情况,探讨滤泡性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增殖与肿瘤转移侵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癌存档蜡块,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30例,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40例,甲状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UTC)30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滤泡性甲状腺癌中CD105和E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05在PTC、FTC和UTC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递增,平均IRS评分分别为6.1±0.7、7.3±0.8和10.6±1.4(P<0.01);CD105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癌灶发生甲状腺外侵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在随访期内发生甲状腺癌复发或死亡患者的CD105表达水平较病情稳定患者明显升高(P<0.01)。ES在PTC、FTC和UTC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递增,平均IRS评分分别为5.6±2.0、7.0±1.8和9.1±1.2(P<0.01);ES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腺外侵袭、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相关;在随访期内发生甲状腺癌复发或死亡患者的ES表达水平较病情稳定患者明显增高(P<0.01)。同一病例的CD105表达评分与ES表达评分呈正相关(r=0.313,P<0.01)。结论 CD105及ES在不同侵袭性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导致预后改变,提示其可作为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靶点之一,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王立娟宝荣邹凌凤曾敏曹晓静
- 关键词:甲状腺癌CD105内皮抑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芯片靶向治疗
- 阔韧带淋巴管肌瘤病误诊为低级别浆液性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0引言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由淋巴管及其周围增生的淋巴管肌细胞所组成的肿瘤,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灶,局灶性的病变称为淋巴管肌瘤,广泛累及淋巴管链伴或不伴有肺实质累及,称为淋巴管肌瘤病[1],于1937年由Von Stossel首次报道。2002年版WHO分类中将该肿瘤归类到PEComa家族。
- 王立娟邹凌凤郭小红曹晓静王军大曾敏
-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病理特点误诊
-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其来源。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分子医学检测中心已手术治疗的MNT 2例,对其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73、70岁。肿瘤大小分别为2.50 cm×2.50 cm×2.00 cm及1.20 cm×0.70 cm×0.50 cm,边界清楚,切面呈实性,灰白色,质地中等。镜检显示肿瘤主要由温和的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呈团状或岛状分布,短梭形,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核仁不清楚,细胞核分裂罕见,其间被淋巴细胞间隔,局灶见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显示肿瘤性上皮细胞:高分子角蛋白(CKH)、细胞角蛋白19(CK19)、CK、P63、CD57均为阳性,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为阴性;间质淋巴细胞:CD5、CD3主要表现为非生发中心阳性,CD20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中心阳性,Bcl-2表现为非生发中心及淋巴套区阳性,上皮结节周围及结节内少量不成熟T细胞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上皮内散在细胞CD1a、S100、Langerin阳性。结论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镜下特点比较典型,IHC检测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王立娟曹友德曾敏邹凌凤曹晓静
- 关键词:病理特征免疫表型
- 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合并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我院收集的1例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进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胃大部切除标本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第一种成分占整个肿瘤的90%,主要由腺样、乳头状、筛状结构组成,部分呈原肠样;第二种成分占整个肿瘤的10%,小圆肿瘤细胞呈弥漫失粘附生长。弥漫生长区和腺样结构区相互交叉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腺癌成分阳性表达SALL4、MUC2、MUC6、CDX-2、villin、glypican 3、AFP,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阳性表达Syn、CgA、CD56。结论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极其罕见,预后极差,应充分认识其临床病理特点,避免低估其恶性程度。
- 王立娟曾敏王成龙邹凌凤曹晓静孙全郭小红
-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 DcR3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表面受体,也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IAP),主要通过竞争性结合Fas配体(VasE)、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TL1A)及T细胞上可诱导表达的、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从而阻断相应配体产生的细胞凋亡。DcR3在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冶疗、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 邹凌凤龚莉
- 关键词:DCR3免疫相关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AS配体凋亡抑制蛋白诱骗受体
- 诱骗受体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中诱骗受体3(DcR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DcR3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57例口腔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DcR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DcR3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DcR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DcR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DcR3可能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
- 邹凌凤龚莉陈春燕周铁军
- 关键词:口腔鳞癌DCR3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市梁平区中医院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为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95例女性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2(21~50)岁。24例血清泌乳素升高,53例血清类风湿抗体谱一项或多项指标升高,26例血清甲状腺抗体一项或两项指标升高,14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谱一项或多项指标升高,33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6例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革兰染色显示杆菌阳性有78例。组织学形态: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肉芽肿中心为囊性空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肉芽肿内及周围的炎症细胞主要以CD3+的T细胞为主,CD4+的T细胞数量多于CD8+的T细胞。结论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少见类型,诊断依赖于其特殊的病理表现。
- 王立娟曾敏王成龙王亚东刘曦曹晓静邹凌凤谈宗明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革兰氏阳性杆菌
- 含脂肪的肋骨单发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 2022年
- 1病例分析患者,男,67岁。因腰背部疼痛10年,加重1周于重庆市中医院入院,无胸痛、咳嗽。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第2后肋肿块。胸部CT平扫及增强:右侧第2后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肋骨内缘骨皮质不连续,周围见脂肪、软组织样混杂密度肿块突向胸腔内,内夹杂斑点状钙化,边界清楚,范围大小约5.9cm×3.8cm,周围高密度硬化环,未见骨膜反应,邻近肺组织受压推移,与脊柱关系密切(图1~图2)。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图3~图4)。
- 赵一蓉刘翠芳邹凌凤匡志平杨华李雪娇
- 关键词:脂肪肋骨海绵状血管瘤
- 银甲丸加减方对衣原体持续性感染输卵管炎模型小鼠输卵管病理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银甲丸加减方对生殖道衣原体(CT)持续性感染输卵管炎小鼠输卵管病理、CT清除率及炎性因子IL-10、IFN-γ和TGF-β的调节作用。方法: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小鼠阴道内均接种衣原体建立CT持续性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给药,第28天处死,HE染色观察小鼠上生殖道组织病理改变,q RT-PCR测定小鼠生殖道CT含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0、IFN-γ和TGF-β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甲丸加减方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阿奇霉素)对照组CT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IL-10、IFN-γ含量显著上调(P<0.05),TGF-β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银甲丸加减方有助于缓解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模型小鼠的输卵管炎病理状态,促进持续性感染CT的清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10、IFN-γ和TGF-β的表达来实现。
- 罗梅宋志华罗梅张园周思韵张园邹凌凤
- 关键词:小鼠输卵管炎IFN-Γ
- 1例梭形细胞血管瘤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14年
- 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SCH)是具有海绵状血管和梭形细胞区域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良性肿瘤,多发于四肢远端皮下组织,四肢近端、腋下、外阴、淋巴结、阴茎、脾、胰腺、口腔均有报道,有复发倾向[1]。本文就发生在鼻道SCH这一罕见病例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讨论,现报道如下。
- 曾敏刘琴曹晓静邹凌凤
- 关键词:梭形细胞文献复习HEMANGIOMA良性肿瘤皮下组织罕见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