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庆国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地方文化
  • 1篇地方文化建设
  • 1篇地方志
  • 1篇休闲
  • 1篇休闲经济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背景
  • 1篇田野调查
  • 1篇停车
  • 1篇停车泊位
  • 1篇能源
  • 1篇清洁能源
  • 1篇情景
  • 1篇情景性
  • 1篇热计量
  • 1篇转型社会
  • 1篇经济发展
  • 1篇静态交通
  • 1篇交通环境
  • 1篇供暖

机构

  • 7篇哈尔滨市社会...
  • 1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7篇邹庆国
  • 1篇桑东辉
  • 1篇王明慧

传媒

  • 3篇学理论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黑龙江教师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儿童阅读认知行为的情景性因素研究——来自哈尔滨的田野调查
2020年
以哈尔滨市小学生家长填写的800份有效问卷为样本,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情景因素对儿童阅读认知行为的影响,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情景因素与儿童阅读之间的应然关联和实然关联,针对儿童阅读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家庭、学校和图书馆应该扮演的角色。
邹庆国王明慧
关键词:田野调查
哈尔滨市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哈尔滨市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条件,也存在着不足,推进科普工作还在一定程度地存在着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对处于散、缓、小、弱的初级阶段;统筹科普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科普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普人才队伍。围绕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哈尔滨市应积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行、产业化发展的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做大做强哈尔滨市科普文化产业,形成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双轮驱动、互补共赢的发展格局。
邹庆国桑东辉
特大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治理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2024年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状态,停车泊位缺口呈扩大趋势。存在停车泊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价格杠杆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建议全面摸排城市停车资源、挖掘潜力,建立停车泊位基础数据库;盘活现有资源,充分提高既有停车资源利用率;严格按照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要求,实施法治管理;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人防工程辟建地下停车场。
邹庆国
关键词:静态交通停车泊位
转型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抗拒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转型时期我国各类社会抗拒事件集中爆发,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其原因错综复杂,尤其是与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怎样逐利避害,从制度上根本的解决这类问题已经时不我待。"重庆钉子户事件"的解决为我国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一些启示,彰显了社会抗拒事件的深层原因是权利失衡的结果。因此,必须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从制度上为各利益集团、尤其是弱势群体打造公正、平等的利益博弈平台。
邹庆国
关键词:转型社会博弈
加快推进哈尔滨市休闲经济发展研究
2022年
休闲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经济形态,发展休闲经济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哈尔滨市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加以重新开发及包装,培育发展休闲产业,把休闲经济打造成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邹庆国高曲南
关键词:休闲经济经济发展
“双碳”目标下哈尔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哈尔滨地处严寒地区,取暖期长、用煤量大“,双碳”目标下,破解冬季供暖引发的雾霾、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哈尔滨市应抓住作为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这一有利契机,着力构建起以天然气、生物质、工业余热、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绿色、节约、高效、协调、适用的供暖体系。探索建立国企、外资、民营多种供热市场主体。在热费收取上由按面积收费向按计量收费转变,实现智慧供暖、精准供暖、按需供暖。
邹庆国
关键词:热计量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
<正>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地方志与地方文化的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地方志是社会文化体系构建的根基。地方志在建设地方文化中的标识作用不可忽视。作为系统的文化工程,地方志承上启下的历史功效应充分加以利用。...
邹庆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