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生宏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籽壳
  • 2篇木糖
  • 2篇茶籽
  • 2篇茶籽壳
  • 1篇生化成分
  • 1篇生物发酵
  • 1篇水解
  • 1篇酸解液
  • 1篇酸水解
  • 1篇摊放
  • 1篇糖醇
  • 1篇热带假丝酵母...
  • 1篇主要生化成分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发酵
  • 1篇微生物发酵生...
  • 1篇鲜叶
  • 1篇鲜叶摊放
  • 1篇香气
  • 1篇香气成分

机构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郑生宏
  • 4篇方世辉
  • 3篇陈习村
  • 3篇李军
  • 2篇李大祥
  • 1篇宁井铭
  • 1篇卢雯静
  • 1篇韦欢
  • 1篇汤志近
  • 1篇赵常锐
  • 1篇丁勇
  • 1篇江山
  • 1篇石琳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茶业通报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茶籽壳酸解液微生物发酵生产木糖醇研究
为了充分利用茶树资源,提高茶叶的经济附加值,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在综合查阅、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发酵茶籽壳半纤维素木糖水解液生产木糖醇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茶籽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论文利用茶籽壳中含有丰...
郑生宏
关键词:茶籽壳酸解液微生物发酵热带假丝酵母菌木糖醇
文献传递
做形温度对金龙玉珠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金龙玉珠是安徽省金寨县所生产的一种地方特种绿茶。就该茶加工过程中做形温度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次做形温度各设3组处理。第1次做形温度设置(190±10)℃、(160±10)℃和(130±10)℃高中低3组;第2次做形温度设置(130±10)℃、(100±10)℃和(70±10)℃高中低3组。结果表明,第1次做形,低温处理品质显著好于中温和高温处理,低温处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茶汤滋味的改善。第2次做形,中温处理品质最好。在一定范围内茶样香精油含量随做形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因此,在金龙玉珠茶加工过程中,第1次做形和第2次做形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30±10)℃和(100±10)℃,此时成品茶的品质较好。
李军方世辉李大祥陈习村郑生宏韦欢江山卢雯静
关键词:GC-MS分析
鲜叶摊放程度对绿茶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以1芽2、3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进行摊放处理,取不同减重程度(分别减重4%、8%、12%、16%、20%、24%)摊放叶经微波杀青后烘干,制成绿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研究不同摊放程度对绿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摊放叶含水率逐渐下降,鲜叶干物质含量逐渐减少,减少速率渐慢;适当摊放有利茶叶品质,在摊放叶减重8%~16%时,制得绿茶的感官品质较好,其中减重12%综合品质最好,继续摊放感官品质呈下降趋势。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变化规律不明显,非酯型儿茶素逐渐增加,没食子酸酯(GA)持续增加,酯型儿茶素没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甚至有一定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持续增加,酚氨比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
陈习村石琳李军郑生宏方世辉
关键词:绿茶摊放感官品质生化成分
茶籽壳酸水解制备木糖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以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稀盐酸为催化剂,常压水解茶籽壳制备木糖,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对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检测。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预提时间、酸浓度、茶籽壳粉碎度、水解时间等对木糖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解时间、酸浓度、粉碎度、超声预提时间;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声预提时间为45 min,功率为50 kHz,温度为25~30℃;酸浓度为0.6 mol/L;粉碎度为40目;水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木糖产率最高,达28.44%。研究为茶籽壳的利用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参考方法。
郑生宏李大祥方世辉汤志近
关键词:茶籽壳酸水解木糖
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SDE-GC/MS法对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序样品中共检测到7类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饱和烷烃类、不饱和烷烃类,其中主要成分是醇类、醛类、酸类。在揉捻过程中香气成分中的醇类成分和醛类成分大幅度增加,而酮类组分和烷烃类组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同时发现,香叶醇、正十六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2-己烯醛、苯乙醛、植醇、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亚油酸、苯乙醇、苯甲醇和水杨酸甲酯等香气成分占红毛茶香气物质总量的83.78%,是祁红毛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赵常锐宁井铭丁勇郑生宏陈习村李军方世辉
关键词:香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