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术
  • 1篇胆道术后
  • 1篇胆道外科
  • 1篇胆道外科手术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炎
  • 1篇蛋白
  • 1篇药物联合
  • 1篇药物联合治疗
  • 1篇淤胆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机构

  • 4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4篇郑荣贵
  • 1篇黄山旭
  • 1篇陆品相
  • 1篇沃建华
  • 1篇陆立平
  • 1篇黄伟良
  • 1篇胡强
  • 1篇黄韬
  • 1篇章健

传媒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进展期结肠癌术后单纯静脉化疗和联合腹腔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比较进展期结肠癌术后单纯静脉较大剂量化疗和小剂量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 (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 ,IPC)的疗效。方法 :6 0例结肠癌术后分为静脉组 (30例 )及联合组 (30例 ) ,①静脉组 :采用 5 -FU0 .75 +CF0 .3第 1~ 5天 ,第1~ 3日分别加注入顺铂 40mg ,每月 1个疗程 ,共 6个疗程 ;②联合组 :静脉用 5 -FU0 .5 +CF0 .1第 1~ 5天 ,第 1~ 3天腹腔泵注入 5 -FU1.0 +顺铂 40~ 6 0mg ,每月 1个疗程 ,共 6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的免疫功能变化、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①静脉组的DukesC1、C2、D期 ,患者腹腔癌肿生长率为 5 3.8% (7/ 13)、71.4% (10 / 14)、10 0 % (3/ 3) ,肝转移10例达 33.3% ,联合组的C1、C2、D期患者腹腔癌肿生长率 7.1% (1/ 14)、2 3 .1% (3/ 11)、10 0 % (3/ 3) ,肝转移 3例为 10 %。C1、C2期两组腹腔癌肿生长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肝转移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②联合化疗组前后T淋巴细胞免疫指标CD3+ 、CD4+ 、CD8+ 均未明显变化 ,静脉组化疗后CD3+ 、CD4+ 明显下降 ,CD8+ 略有增高 ;③联合组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 30 % (9/ 30 )、胃肠反应率 10 % (3/ 30 )、骨髓抑制率 2 0 % (6 / 30 ) ,静脉组分别是 3.3 % (1/ 30 )、80 %
章健胡强郑荣贵
关键词:结肠癌静脉化疗腹腔化疗药物联合治疗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的过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PCNA在P53阳性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的病例。结论:P53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沃建华黄韬陆立平黄伟良郑荣贵
关键词:胃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
胆道术后肝内淤胆的原因与预后初探(附18例分析)
1996年
胆道术后肝内淤胆的原因与预后初探(附18例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外科陆品相,郑荣贵,陈有民,石志军胆道术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并非罕见,由于病因不一,其预后差异很大,已引起临床医生普遍关注。我院外科自1989~1994年间共施行各类胆道手术1527...
陆品相郑荣贵陈有民石志军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肝内淤胆病因预后
糖尿病与胆囊切除术
1998年
黄山旭郑荣贵
关键词:糖尿病胆囊切除胆囊炎胆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