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敏

作品数:35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11篇疗效
  • 9篇关节
  • 7篇皮瓣
  • 6篇缺损
  • 6篇小腿
  • 6篇股骨
  • 5篇置换术
  • 5篇软组织
  • 5篇手术
  • 5篇创伤
  • 4篇严重创伤
  • 4篇内固定
  • 4篇固定术
  • 4篇创伤后
  • 3篇严重创伤后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皮瓣移植
  • 3篇皮肤缺损
  • 3篇组织缺损

机构

  • 33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33篇郝敏
  • 24篇刘安庆
  • 19篇尚宏喜
  • 12篇李伟
  • 10篇谭纪锋
  • 8篇张世权
  • 8篇孙炜
  • 7篇丁强
  • 6篇鄢宏
  • 5篇李美才
  • 4篇岑景文
  • 4篇谢伟
  • 3篇胡利君
  • 2篇卢文浩
  • 2篇王景梅
  • 2篇刘浩江
  • 2篇高明宏
  • 2篇贺艳
  • 2篇张晓丽
  • 1篇吴天顺

传媒

  • 5篇中华关节外科...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对比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镍钛聚髌器治疗,对照组给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镍钛聚髌器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李伟张世权刘安庆郝敏谭纪锋贺艳陈幕芬
关键词:镍钛聚髌器张力带髌骨骨折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减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发生和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近10年来救治的28例FE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暴发型患者病情凶险且未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外,2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只要在创伤救治中高度重视,注重预防,及时发现,早期综合治疗,尽早进行高压氧疗法,FES一般是可以治愈的。
刘安庆尚宏喜胡利君岑景文鄢宏郝敏
关键词:骨折激素类高压氧
带蒂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距小腿软组织缺损
2009年
目的: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距小腿软组织缺损。方法:对56例距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逆行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慢性溃疡及疤痕增生1例、其余均为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结果:56例皮瓣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1例皮瓣边缘表层皮肤坏死,经过高压氧、扩血管治疗后愈合。经1年随访25例患者皮瓣弹性、外观及功能正常。失访6例。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治疗距小腿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皮瓣成活率高。
李伟郝敏刘安庆
关键词:腓肠神经组织缺损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双侧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TKA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53例,分为一期手术组(26例)和分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一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手术组,但是一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明显高于分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李伟张世权刘安庆郝敏谭纪锋贺艳陈幕芬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置换临床疗效
三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 探讨缝匠肌骨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腓骨带血管吻合联合加压螺纹钉三种术式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笔者收集4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分别应用了上述三种术式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获得6个月~5年以上随访的37例,最长15年.缝匠肌骨瓣术式14例,优良率85.7%;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术式10例,优良率70.0%;移植腓骨段带血管吻合术式13例,优良率84.6%.结论 应用缝匠肌骨瓣和移植腓骨段带血管吻合联合加压的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血供恢复好,疗效可靠.
李美才尚宏喜郝敏张世权刘安庆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青壮年
多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关节置换治疗严重强直性脊柱炎(A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患者资料共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纳入标准包括:重度AS致下肢髋、膝关节功能障碍,行初次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遵医嘱行康复训练且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术后失访或随访时间小于3个月的患者。全部患者根据病情接受髋和/或膝关节置换共40次。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t检验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功能改善。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1±12)个月,术前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为(33±4),术后1年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8,P<0.01)。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6±5),术后1年为(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1,P<0.01)。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改善(t=18.096、48.908,均为P<0.001)。全部患者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膝及全髋关节置换是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关节严重病变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岳家吉尚宏喜郝敏谢伟孙炜刘安庆
关键词:骨关节炎关节成形术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分析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42例为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0个月。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2例DHS内固定的患者出现螺纹钉穿出股骨头,7例出现髋内翻。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6.5%。结论手术治疗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DHS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鄢宏王大平丁强岑景文郝敏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改良健侧平行桥式皮瓣修复患侧小腿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一种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组织缺损的简单、安全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9例患者小腿下段、踝部严重创伤后较大面积(大于12 cm×8cm)皮肤缺损,DSA造影显示1条或2条主干血管损伤, 无法行邻近岛状皮瓣移植,采用改良...
郝敏
关键词:皮肤缺损
文献传递
岛状皮瓣在下肢复合伤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选择合适的皮瓣,在适当的时机,修复复合伤及组织缺损。方法笔者通过术前DSA造影的辅助手段选择了9种不同方式的皮瓣移植,修复了54例下肢不同部位、不同面积的软组织缺损。结果54例皮瓣手术,其皮瓣切取成功率100%,远期成活率96.3%。2例失败病例都属足踝上“严重创伤”濒临截肢的病人,DSA造影已显示主干血管均损伤,末梢仍有微弱血运,行健肢平行桥式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皮瓣成活,但患足坏死致“无效皮瓣移植”。结论对于“严重创伤”,皮瓣移植的最好时机是在坏死界线刚清楚,感染还未发生时进行。DSA造影选择皮瓣供区比以往凭经验和超声多普勒探测更科学、更直观。
郝敏李伟刘安庆
关键词:皮瓣移植复合伤下肢DSA严重创伤岛状皮瓣
应用Mimics软件测量髋臼形态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与假体是否符合髋关节正常解剖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工髋关节更加符合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与年纪较轻的青年人和中年人的髋关节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不相符合,目前国内尚缺乏不同年龄段正常髋臼形态的解剖学研究。获取不同年龄组正常髋关节形态解剖学数据,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髋关节形态特点。方法 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采集20~39岁、40~60岁、60岁以上3个年龄段的志愿者双侧髋关节CT扫描数据,每组3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1±8)岁,(51±9)岁,(68±8)岁,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髋臼形态解剖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39岁组:髋臼上下径为(53±4)mm,前后径为(51.9±2.0)mm,臼深:(27.2±2.4)mm;40~60岁组:髋臼上下径为(53±5)mm,前后径为(52.5±2.1)mm,臼深:(27.6±2.6)mm,60岁以上组:髋臼上下径为(54±5)mm,前后径为(53.8±2.1)mm,臼深:(28.3±3.0)mm,随着年龄的增加,髋臼的前后径逐渐增大,髋臼的的形状逐渐由椭球体逐渐趋近于球体。结论不同年龄段髋臼数字解剖学特点不同,髋臼的形态逐渐由椭球体趋近于球体,为临床设计开发新型髋臼杯假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尚宏喜张晓丽王景梅刘安庆李阔阔谭纪锋郝敏
关键词:MIMICS髋臼椭球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