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禹

作品数:20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病毒
  • 7篇HIV/AI...
  • 4篇逆转
  • 4篇逆转录
  • 4篇免疫缺陷
  • 4篇抗逆转录病毒
  • 4篇抗逆转录病毒...
  • 4篇HIV感染
  • 4篇病毒治疗
  • 3篇血症
  • 3篇缺陷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HIV/AI...
  • 3篇HIV/AI...
  • 2篇亚群
  • 2篇脂血症

机构

  • 16篇北京地坛医院
  • 6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20篇郝禹
  • 13篇赵红心
  • 9篇曾辉
  • 6篇韩俊燕
  • 5篇孔雅娴
  • 3篇李蕊
  • 3篇宋川
  • 3篇朱鏐娈
  • 3篇戴国瑞
  • 3篇汪笛
  • 3篇徐玲
  • 3篇宋洋子
  • 2篇张福杰
  • 2篇肖江
  • 2篇马雅銮
  • 2篇周海卫
  • 2篇张剑平
  • 2篇张玥
  • 1篇徐丽丽
  • 1篇李国力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治HIV感染者代谢水平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初治HIV感染者的代谢水平,初步探索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月—12月期间确诊的163例初治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代谢相关指标,分析其代谢水平以及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163例初治HIV感染者全部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28(25,32)岁,其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11%,常表现为舒张压增高(12.27%);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58.28%,血脂异常多表现为低HDL-C血症(56.44%);高血糖血症发生率为12.27%;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7.24%;超重(24 kg/m^(2)≤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发生率为21.47%,肥胖(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的发生率为7.36%;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发生率为11.04%;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9.20%;高脂血症合并高血糖血症发生率为7.98%;高血压合并高血糖血症发生率为4.91%;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发生率为25.15%;颈部血管超声出现异常发生率为35.58%;GFR介于60~89 ml/(min·1.73m^(2))之间者占2.45%;与HDL正常患者相比,低HDL患者CD4+T细胞计数较低,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水平较高(P均<0.05);血清HDL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248,P=0.017),与VL呈负相关(r=-0.286,P=0.000)。结论HIV可以引起患者多种代谢紊乱,其中血脂和尿酸代谢紊乱最为多见;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利于提升血浆HDL浓度,有助于延缓HIV疾病进展;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异常发生率高,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逄晓莉曾永秦汪笛栗翠林张哲韩俊燕郝禹赵红心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祛痰化瘀解毒方药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异常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其表面受体TLR4、CD163和CD36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和评价祛痰化瘀解毒方药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将单核细胞分为CD14highCD16-(Mo1)、CD14highCD16+(Mo2a)和CD14lowCD16+(Mo2b)3个亚群。检测83例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和42名同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其表面TLR4、CD163和CD36的表达水平。对其中11例接受祛痰化瘀治疗(对照组)和10例在祛痰化瘀基础上加用解毒治疗(治疗组)的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其表面TLR4、CD163和CD36的表达变化。结果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2a亚群比例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5.35±2.57vs3.09±2.38,P<0.01)。Mo1亚群TLR4受体的表达较健康组降低(50.73±24.45vs69.92±21.06,P<0.01),其余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患者Mo2a亚群细胞比例明显地降低(疗后/疗前3.73±1.05vs5.50±2.06,P=0.043;对照组疗后/疗前4.20±1.81vs5.65±1.89,P=0.097)。两干预组对TLR4、CD36、CD163的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2a亚群比例及Mo1表面受体TLR4的表达具有特征性改变,可能与高脂血症导致的免疫损伤有关;祛痰化瘀解毒方药能较好地改善Mo2a亚群比例失调。
马雅銮王亚红韩俊燕郝禹陈冰宋剑南韩俊阁尚涛徐丽丽王宪波曾辉
关键词: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
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谱系研究
目的:揭示产生各细胞因子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艾滋病感染者(HIV)/艾滋病(AIDS)(简称HIV/AIDS)疾病进展的关系,从而预测AIDS病人的疾病进展状态,为相应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就诊于北京某医...
汪笛孔雅娴宋洋子樊立娜李蓓郝禹曾辉赵红心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
建立体外诱导和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方法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和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方法,旨在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产生和调节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通过内毒素(LPS)和白细胞介素-8(IL-8)体外诱导NET产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定性评价NET生成;采用Pico Green染料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游离DNA,反映NET生成量。结果 LPS体外刺激中性粒细胞3 h后,与对照组相比,产生大量胞外网状结构(NET),该结构包含DNA、组蛋白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成分;同时细胞上清中游离DNA(NET)含量显著升高(P<0.01)。采用IL-8体外刺激中性粒细胞3 h,与上述结果相似(P<0.05)。结论建立了体外诱导和定性、定量检测NET的方法,二者结合能更好地评价NET的产生。
朱鏐娈张玥张玥梁顺涛李国力李蕊梁顺涛
关键词:免疫荧光染色游离DNA
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相关LIPC突变位点的鉴定与三维结构分析
2023年
目的:对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FHLP)家系的易感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并分析蛋白三维结构。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来源于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4月4日门诊收治的一疑似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对先证者进行易感基因突变位点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先证者亲属进行突变位点验证。通过Discovery Studio 4.0和PyMoL 2.0软件对突变前后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该家系患者表现为以总胆固醇(TC)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血脂异常。易感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和弟弟在突变脂肪酶C(LIPC)基因的第8外显子存在一个杂合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LIPC:c.1330C>T,导致LIPC蛋白序列第444位的精氨酸(Arg)被半胱氨酸(Cys)替代(Arg444Cys)。该家系中携带该突变的成员表现为TC升高,而未携带该突变的先证者母亲血脂正常,提示LIPC:c.1330C>T可能是易感基因突变位点。蛋白质功能预测提示该突变主要影响其配体结合功能,对催化功能影响有限。结论:LIPC:c.1330C>T是新的FHLP易感基因突变位点。
张航李方园郝禹王绪敏张聚马雅銮曾辉蔺洁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遗传异质性
NK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进展和展望被引量:6
2018年
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NK细胞是重要的抗病毒免疫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后,能快速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裂解细胞,并分泌促炎症因子如IFN-γ、TNF-α引起更广泛的免疫应答,控制机体病毒的数量。目前研究表明,HIV感染可以引起NK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的改变,NK细胞也能控制HIV及感染细胞,有助于病毒的清除与控制。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HIV感染者CD4+T细胞的数量,将病毒载量控制在低水平,但病毒储存库的存在仍然是HIV治疗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猕猴和HIV感染者的研究发现,存在于B细胞滤泡中的NK细胞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储存库,为病毒储存库的清除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对NK细胞研究的深入,其在HIV感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NK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其在HIV感染中的改变与作用进行介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曾永秦逄晓莉汪笛李蓓樊立娜郝禹李国立杜娟赵红心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HAART后血小板复常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血小板的复常特征,探讨影响复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03年6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32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HAART 4周和24周后血小板的复常率及基本特征。结果 1 132例患者中血小板轻度减少99例(75.00%),中度减少19例(14.39%),重度减少14例(10.61%)。患者HAART 4周、24周后血小板的复常率分别为63.9%、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通过血液传播(OR=4.632,P=0.024),合并HBs Ag阳性(OR=3.829,P=0.024)及合并抗HCV阳性(OR=6.476,P=0.020)是影响血小板复常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合并HBs Ag阳性(OR=4.345,P=0.027)是影响血小板复常的因素。结论 HAART为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最有效的方法,尽早HAART可避免血小板持续降低。HBs Ag阳性是影响血小板复常的主要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给予重视,尽早做出干预措施。
戴国瑞种雪静肖江徐玲汪笛郝禹赵红心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体外循环前后单核细胞各亚群表型及数量变化,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U-组),每组10例。于麻醉后CPB前(T1)、CPB停机0h(T2)、术后1d(T3)及3d(T4)四个时间点采取外周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绝对计数法,观察乌司他丁的应用对于CPB术后患者单核细胞各亚群比例和数目,及不同单核细胞亚群表面免疫功能相关分子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表达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U-组和U+组单核细胞亚群Mo1、Mo2和Mo3数目在停机0h均有所下降;术后1d,Mo1和Mo2数量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3d,Mo1及Mo2数目均有所下降,但U+组的细胞数目明显低于U-组(P<0.05)。结论:在CPB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可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数量,从而减弱CPB诱发的炎症反应。
江春景郝星韩俊燕邢智辰郝禹曾辉侯晓彤
关键词:体外循环乌司他丁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和随访1、3、5 d手足口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04例未经治疗手足口患儿(包括阴性患儿62例,EV71阳性患儿37例,CVA16阳性患儿5例)和随访1、3、5 d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ighCD16-亚群、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lowCD16+亚群。结果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手足口患儿CD14highCD16+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总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4.092,P<0.001);CD14highCD16-亚群比例明显降低。阴性、EV71型、CVA16型患儿之间CD14highCD16-亚群、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lowCD16+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经治疗的手足口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EV71及CVA16病毒的持续感染有关,与病毒种类相关性不明显。
王军李蕊史影韩俊燕郝禹王蓓蓓冯亮曾辉李兴旺
关键词:手足口病T淋巴细胞EV71
HIV/AIDS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从而对预警治疗失败的发生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线特征以及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一线治疗失败率为3.39%。血液传播(OR=3.713)、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OR=2.167)、病毒载量(viral load,VL)≥5log copies/ml(OR=2.137)、合并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ion,OI)(OR=3.476)是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一线治疗失败与性别、年龄、基线是否合并HBV/HCV感染以及从确诊到治疗的间隔长短无关。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与血液传播、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OI和高基线VL有关。今后应该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充分重视,必要时优化治疗方案,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种雪静戴国瑞汪笛徐玲郝禹赵红心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